教師讀后感2000字(通用3篇)
教師讀后感2000字 篇1
作為一個普通的教師,面對那些淘氣頑皮,還不太懂事的孩子,特別是面對各種各樣的檢查和各級各類的比賽,我們幸福嗎?帶著這些疑問,我翻開了這本書——《做一個幸福的教師》,隨著閱讀的步步深入,陶老師在字里行間流露出的從容淡定,平易親切,以及他深刻的教育思想,給了我很多的人生啟示。
讀完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陶老師對人生的豁達和獨特的人生領悟。在這本書中,無處不滲透著陶老師吸取經典精華所洋溢的幸福感。作為普通教師的我們,如何打點自己的人生,尋找教師職業的幸福感,才能讓自己更加幸福?與陶老師相比,我們能夠做到寵辱不驚、淡泊名利了嗎?我們做到對萬事萬物的寬容大度了嗎?我們擁有那種與人為善的高貴精神了嗎?細想起來,沒有,真的沒有。所以我們不時地感嘆工作之勞累,心靈之疲乏,甚至抱怨命運之多變,這樣的心態,又怎么能讓我們擁有健康的身體,寧靜的心靈,幸福的人生呢?
讀了《做一個幸福的教師》這本書,使我感悟到:幸福是一種心態,是自我的一種體驗,幸福是需要用心去營造的。那么,作為一個教師,如何去感受職業的幸福呢?我想,要做到以下幾點:
1、做幸福教師,要懂得享受教育。
課堂是我們教師生命最重要的舞臺,一個懂得享受上課的人,課堂便自然會成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臺,營造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和學生一起痛苦、一起歡樂,你就會少了許多教學的焦慮和煩惱。我們要懂得享受學生,因為教師職業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是學生的成功和他們對你的真情回報,任何影響教師職業幸福感的許多不利因素都可以從學生對教師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彌補。但要讓學生感恩你,你就必須學會感恩學生、呵護學生、尊重學生,而要真正做到這點并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用你的權威來管理學生,也許你就會離幸福更遠。
2、做幸福的教師,要擁有一顆寬容的心。
有人說得好:如今我們身上的全部長處都是以前老師曾經夸獎過的,我們身上的大部分缺點也是當年老師曾經批評過的。所以一個教師要有一顆寬容的心,能夠成為孩子的良師益友,要學會賞識學生。在評價學生時,多一些鼓勵,使學生時刻感到自信;當學生犯錯時,多給學生一些寬容;當學生取得成績時,別忘了給學生送上掌聲;當學生有疑難時,做學生最好的心理醫生和真誠的朋友;當學生大膽表現自己時,做學生最好的欣賞者。總之,教師潛在的人格魅力會深深地感染學生,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我們要時刻不忘對孩子有一顆寬容的心。寬容是陽光,她會讓我們每個人擁有健康,擁有幸福。
3、做幸福的教師,要善于營造富有情趣的課堂。
新的課程標準要求我們必須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一個好教師一定會給孩子營造一個富有情趣的課堂。在這本書中,陶老師給我們指明了一個方向:讀書。他說:“知識關乎事物,智慧關乎人生。如果只有知識,那你看到一塊石頭就是一塊石頭,看到一粒沙子僅是一粒沙子而已。但是一旦擁有了智慧,就可以從一塊石頭里發現一道風景,從一粒沙子中感悟靈魂的律動。”在平時的工作中,我們要讓教學與讀書相得益彰,要享受自己的課堂,使自己樂教,學生樂學,讓每次課堂都迸發出生命的活力,這樣,學生才能親其師而信其道。
4、做幸福的教師,要有對學生真誠無私的愛。
一個人只要心中有“愛”,無論人生的路多艱難、多痛苦,臉上帶著微笑,心里就是寧靜平和的,這就是幸福的人生。我們教師也是這樣,雖然我們現在實行了績效工資,收入增加了,但工作整天是忙忙碌碌的,而且壓力也很大,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也要學會做個幸福的教師,創造幸福的自己,培養幸福的學生,服務幸福的社會。在學生需要我們指導、幫助的時間里,我們要真誠的關心、愛護、幫助他們,尤其是那些生活上、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熱愛學生就必須了解學生,尊重學生,時刻把學生放在心上,體察學生的內心世界,與學生建立起和諧、友愛的師生關系。
陶老師說:“文化一旦在心靈安頓之后,就成為了一生幸福的儲蓄。”他提出自己的見解:“教師要想發展起來,就要給自己的心靈留下一個閱讀經典的空間,從而使自己的教學登上‘會當凌絕頂’的境地。”他告訴人們,通過“文化存款”才能獲得持久的幸福。而他所指的“文化存款”就是閱讀經典!他深入揭示讀書與教師生命成長的關系,這種為教師終生幸福打算,直接進入終極關懷的話語是前所未有的,它慢慢地指向人活一世的終極目標:幸福地活著。讀了《做一個幸福的教師》這本書,讓我的心變得豁然開朗起來,讓我們以陶老師為榜樣。
在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始終做到從容淡定,寵辱不驚、淡泊名利,與經典為伴,與學生為友,多一些享受,少一些抱怨;多一些賞識,少一些責備;多一些寬容,少一些苛求。真正做一個擁有“健康的身體,寧靜的心靈,幸福的人生”的幸福教師!
教師讀后感2000字 篇2
最近有幸讀了竇桂梅老師的《做一名有專業尊嚴的教師》一書,深有感觸。在未讀這本書以前,說到“尊嚴”,我會與“屈辱”聯系起來看。認為如果沒有受到人格的侮辱和攻擊就是很好地保護了自己的尊嚴;作為一名教師,我沒有因從事的事業而遭到他人的輕視和自身的自卑就是有了自己的尊嚴;甚至認為,如果有人故意攻擊教師的人格,我就奮不顧身地站出去與之理論,直到他變得尊重教師就是維護了自己尊嚴。
現在看來,真是幼稚無比,無見無識。作為教師,我們的尊嚴不是聲嘶力竭的爭辯,不是故做堅強的反擊,而是來自我們自身專業的素養和智慧的積淀。
竇老師堅持“以人為本”和以創新為生命的教學理念,深深的打動了我的心,震撼了我的靈魂。她認為“教育的真諦在于將知識化為智慧,將文化積淀為人格。”“一個教師能走多遠,他的學生就能走多遠。”要想做到此,我們當教師的就應當“做一名有專業尊嚴的教師”。為此,我有一些比較淺薄的感悟,敘述如下:
一、感悟之一:專業自信
教師的自信來自于教師的專業,我們語文教師的專業知識由掌握教育學,具備寬泛的人文視野,還要有一定的語文學科專業知識。除此之外,我們還必須跟上信息時代知識迅速更新的步伐,構建可供升級的基本知識結構,這樣才成了奠定教師尊嚴的起碼前提。那么,就要求我們語文教師,在漫長的教育教學生涯中,堅持學習,堅持閱讀,堅持教學,堅持科研,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文化知識水平和擴大人文視野范圍。
二、感悟之二:專業技能
教師既然作為專門職業,必須擁有自己獨特的教學技能體系。我們每位教師,都有屬于自己的班集體,如何將這些孩子培養成為可用之才,為他們升入高一級學校學習打下堅實而牢固的基礎,這就需要我們語文老師要樹立教師課堂的專業技能。教師的專業技能就是研究教學,除此別無他路。我們要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反思,不斷總結,不斷研究,不斷學習,這樣我們才能在教學中做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逐漸了解和掌握學習方法和技能,形成自己獨樹一幟的學習風格。
三、感悟之三:專業自我
“專業自我”指語文教師來自于不同地方,不同的學歷,更有不同的教育經歷和教學風格。因而,對孩子的影響和感染也有所不同。那么,在自己的教育教學中,該如何用最佳的方法,最好的思想和人格去影響和感染我們所教育的孩子呢?這才是我們當語文老師應當解決的首要問題。我認為:當今我們的教學受到了太多的外來干預,教研部門“讓我們怎么教,我就怎么教”上級領導讓我們“干么就干什么”——這些以影響了我們語文教師專業自我決斷的能力。我們應當具備有非常堅定的主觀意識,堅持學習與時俱進,不斷提升自己的文化素質和文學修養,深入鉆研教育教學知識,不斷充實自己,才能讓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站立起來。讀著著名教育家竇桂梅的《做一名有專業尊嚴的教師》,我被書中對于語文教學實踐的獨到見解所吸引。竇老師認為比教育方法更重要的是自身的修養。作為一位教師,我讀后深受震撼,受益匪淺。一個老師,自身的修養提高是必須和非常重要的。中華大地五千年的傳承、沉淀,留給我們的除了古跡,還有方塊字。只有我不斷的提高自己的修養,才能給學生們帶來豐富多彩的課堂,才能在授課的時候展現給學生們自信的微笑,才能引領他們感受中華民族千古流傳的文化力量。
從《專業探問》到《課堂揀金》,從《課例反思》到《讀書做人》,書中記錄了竇老師多年來從教的心得和反思,以及對教師如何自主提高走專業化發展道路的探索與體會。
竇老師在書中指出:具有專業尊嚴,對于語文教師的要求,不是會寫字、會說話就可以,除了具有朗讀、寫作、書法等更多基本功外,還必須有解讀教材和課堂教學的功力。
做有專業尊嚴的教師,我離理想的差距還有多遠?還有多少路程需要我去走?回想自己自參加工作以來,我恪守職業操守沒有違背職業的尊嚴,但要做到一個擁有專業的尊嚴的教師,我真的是遜色得很!參加工作至今,我確實一直在追求做一個專業尊嚴的教師,但一堂好的課,不僅僅是一堂課那么簡單,更重要的是,一名教師要具備真正的教育的內涵和素養,做到厚積而薄發,才能使課堂精彩紛呈,這的確非一日之功!當我真正做到了理想的時候,我相信我會自信的站在孩子中間,將我的才華,智慧、理想,集中彰顯在講臺之上。
最后,用竇桂梅老師的一句話作為我的有感結束語:“有專業尊嚴的語文教師是最美麗的。”
教師讀后感2000字 篇3
做教師的好多年來,一直被一個問題所困惑著,那就是同事們經常談論的一個話題:“做老師,你快樂嗎?你幸福嗎?”
當我把《做幸福的老師》讀完了,也想了很多,希望從書中找出這個問題的答案。可不知為什么,思考了很久,總覺得好像還沒有讀!當再次把這本書放在枕邊,伴著那一個個生動有趣充滿哲理的小故事入睡時,夢中的我插上了翅膀在藍天中翱翔;當伴著夢中的愜意醒來時,隨手捧過《做幸福的老師》,再次重溫“微笑教學——亮出最佳的名片”,微笑便蕩在臉龐、溢在心間,就這樣,為一天的幸福生活和工作拉開了心馳神往的序幕。
終于,現在,我有了一個使自己都感動的結論:“做幸福的教師,幸福地做教師!”
自尊、自信、自強是教師職業幸福感的源泉,只有幸福地做教師才能讓學生幸福。我想,很多人往往是在人生路上,在行走的途中,錯誤地把行走當作目的而忽略了觀賞沿途的風景,造成人生的錯亂。而我,作為一名教師,努力調整著自己的思維,每當早晨早早來到學校,有人會問:“你不覺累嗎?”也許有時會有身體的疲憊,但是,我覺得幸福,因為我可以早早享受校園的寧靜,可以早點看到孩子們可愛的笑臉;體育課的時候,陪著孩子們一起練習廣播操,累著,但是快樂著,因為,我看到的是孩子們的進步,感受的是他人所體驗不到的做教師的幸福……
幸福地做教師,就是教師在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時候感受到這個職業可以滿足自己的需要,能夠實現自身的價值,并且能夠產生愉悅的感覺。
教育是用心去經營的事業,更應該是幸福的事業,可是我周圍一些同事精神的沮喪令人擔憂。教育是喚醒靈魂的事業,是塑造人格的事業,如果教師本身就是“心殘者”,又怎么能夠培養出心理健康的學生呢?
做幸福的教師,幸福地做教師,既是教育事業的需要,也是我們這些做教師的個人生命的需要。學校是師生的精神家園,不是暗無天日的人間“地獄”。我們不要做不完的作業,上不完的課,不要“催命”的分數,不要使人窒息的無休無止的考試……否則,于學生于教師,哪里還有幸福的立足之地?如果學生們的心靈和情感已“沙化”得刮起“沙塵暴”,大家都把幸福預期在將來,把希望寄托在高考,于是機械地記憶,反復地操練,挫傷了靈性,挫傷了創造力,不僅使得校園成為“失樂園”,而且也使教師和學生們成為被幸福遺忘的人。
對學生和教師而言,我們不能犧牲今天的幸福去換取明天的幸福,幸福與生命是水乳融合的,沒有了幸福生命也就失去了依托。
學習本身應是快樂的,知識的獲得,想象的拓展,思維的升華,其中蘊涵著無窮的樂趣。教書育人的根本目的,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也不僅僅是為社會培養“人材”,其根本目的應是提升一個人的生命質量,讓學生成長為自由的,全面發展的人。其中教師的幸福感是最重要的要素,它會感染到學生年幼的心靈。
毋庸質疑,一個不幸福的教師無法讓學生獲得人生的幸福,教師自己要成為一個幸福的人,這是作為一個教師自己的需要,也是教育的需要。
本書其中的一個章節——《沒有孩子是差生》,更是讓我感動的淚花閃閃。
在我們的社會當中,在許多人的觀念里,優秀是有標準的,“差生”幾乎每個學校都存在。班級里差生多,許多老師就多了煩憂,幸福感大打折扣。“好學生”和“差學生”之間又似乎有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他們所受到的待遇也就很自然地有所不同,甚至老師看他們的眼神也截然不同。
我曾試圖多方面了解美國的教育,源于我想弄明白為什么美國人那么喜歡挑戰,那么善于冒險,而且這挑戰和冒險是充滿了無限的睿智。讀了很多書之后,終于明白:美國教育的思維方式與我們國家恰恰相反。一次,一位中國家長問美國某大學的校長:“你們學校里有多少好學生,有多少差學生?”校長的回答也許令他很失望:“我們這里沒有差學生,只有個性特點不同的學生。”
我想,如果我們的教師能多布置一些“開放式”的作業、鼓勵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讓每個學生都能發現自己的潛能,發揮自己的特長,找到成功的支點,那還會有那么多對差生的無奈,對教育的失落嗎?
不過讓我們感到欣慰的是,大多數教師正是以一顆愛心詮釋了一種全新的理念:只有不合格的老師,沒有不聰明的孩子!
“書寫改變人生,草根促動教改”。我在想,讀了《做幸福的老師》,我應該將其有價值的思想和探索付諸行動,從而更大程度推進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的發展,改變自己的教學觀念和行動,達到提高自己,推動自己的課堂教學進一步改革和發展的目的。
做一個幸福的教師,幸福地做教師,你還等什么呢?
愿天底下所有的老師用您的微笑、信任,賞識我們的學生,用微笑架起心與心溝通的橋梁,用微笑鼓舞學生向上的勇氣,播撒陽光照耀心靈……
親愛的同行們,讓我們拋卻世俗的煩擾,感受工作和生活的精彩和美好,讓我們一起——做幸福的教師,幸福地做教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