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葉障目讀后感(精選4篇)
一葉障目讀后感 篇1
已經很久沒有看書了,只在昨日午后,背靠著呼吸的時刻,閱讀了余秋雨關于老師的文章,那是將文化不刻意的播灑,帶著無私利的矜持,比朋友更為高尚的幾個人。
我們有很多時候對生活進行判定,認為這該怎樣,那該怎樣;進行對比,認為這樣或那樣更好;進行逃避,做自己想做的事而忘卻。
我清晰的記得清明那天浮躁的兩句重話,記得今天等待信息或電話的浮躁。然后對自己安慰到,我只是個平凡人。實際我開始討厭這種安慰。
從刻意生活,從中找尋意義開始,給予已自私,若還假裝不想得到,可能再無法平靜了罷。
燈在入神時關閉,我微笑著無奈合上書本,抱著浮躁和愉悅入睡,那一刻或許我真的很疲憊,睡得如此安穩而無瑕疵。
那天我看著那眼淚嘩嘩的流,看著即便迷糊也無法卸下的防備,再想起浮躁的兩句話語,發現那葉已遮住我的眼,我卻連徒勞拿去的無奈都沒有出現。
然后自言自語,切不可再如此任性。
當不安情緒遮住了眼,刻意的生活隨即出現,然后我入睡也無法安然。
原來那葉一直替代了我的眼。
然后我寫不下去了。
一葉障目讀后感 篇2
今天我讀了《一葉障目》這個成語故事,它教導我們不要粗心,做事不要光看表面。
故事的內容是這樣的:有一個人很喜歡看書,并對書里的話深信不已,是個書呆子。
有一天,他看書時看到了一句話“如果有人能拿到螳螂捉知了時用來藏身的葉子,他就可以隱身了。那人信以為真,所以他每天都在樹林里轉悠,希望自己能得到那片葉子。終于有一天,他在樹林里發現了那片葉子,他激動地跑過去,但因為他過于激動,所以那片葉子落到了地上,和落葉混在了一起。他只好將葉子全都帶回家。他回到家后,拿起一片葉子,問妻子:“你看得見我嗎?”“看得見。”妻子答道。他又拿起另一片葉子,問:“你看得見我嗎?”“看得見。”妻子仍然這么回答。他就這么一片一片地問妻子,后來妻子不耐煩了,隨口說:“看不見了。”于是他便拿著這片葉子去了面包店,隨手拿了幾片面包,店主見了大吃一驚,連忙將他送到官府那兒去。那人向官府說清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官府聽了哈哈大笑,訓斥了幾句就把他放了回去。
大家看了這個故事,是不是有很多感觸啊?我來講講我的感觸吧!我的感觸就是這個成語的道理:做事不能粗心,要細心,不能只看表面,要看真實情況!
一葉障目讀后感 篇3
從前,有個人聽說螳螂捕蟬遮蔽自己的樹葉,可以隱身,他就想要這種樹葉。于是他就到處找這種葉子。
一天,他看見一只螳螂躲在一片樹葉后捕蟬,就去采這片樹葉,葉子和樹下的葉子混在一起,他把所有樹葉帶回家,一片一片地遮住自己的眼睛問他妻子:“你看得到我嗎?”他妻子被問煩了,騙他說看不見了,。他拿著樹葉到集市上拿東西,結果被抓住。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欺騙自己,騙不了別人,又害了自己。我們不能學這種人,要誠實做人。
一葉障目讀后感 篇4
星期天,我做完作業,隨手拿起一本《成語故事》看了起來,不一會兒便被逗得哈哈大笑。媽媽聽見了問:“看什么笑話呢?笑成這樣!”我說:“我在看《一葉障目》,笑死我了,這個楚國書生偷東西時太笨了,只拿樹葉遮住自己的眼睛,就以為別人看不到他了,結果被人當場捉住,給送到縣衙去了。哈哈哈……”
我一說完,又覺得這個楚人很熟悉,一想,這不就是我嗎?我常常說,除了讀后感,其余什么文章我都不會寫。結果,老師一教我方法,寫起來我就得心應手了,我沒有認清事物的本質,被它蒙蔽了,所以十分懼怕它,犯下了愚蠢的錯誤。不僅是這樣,我還明白了即使對的信息,也不能生搬硬套,而要經過大腦,再去做。一葉障目的故事告訴我們要看清事物的全貌,不能盲目輕信,盲目崇拜,必須經過科學的調查和驗證,以謙虛謹慎的態度予以看待。
朋友們,記住了,千萬別被暫時的現象蒙蔽了雙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