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讀后感800字(通用4篇)
《菜根譚》讀后感800字 篇1
“文章做到極處,無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極處,無有他異,只是本然。”
這句話告訴我們:文章寫到了純熟完美的最高境界時,其中的遣詞造句并沒有什么深奧玄妙之處,只不過是將自己的真情實感恰如其分地用文字表達出來罷了。當一個人的品德修養達到了真善美高度統一的崇高境界時,他的言談舉止并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只不過是將自己純真樸實的自然精神本質平白表露而已。
曹丕在《典論·論文》中將做文章提高到了至高境界,“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年壽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無窮。”為天下讀書人廢寢忘食地讀書和殫精竭慮地求功名找到了理論依據,由此也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學子在“頭懸梁、錐刺股”讀書成名的同時,注重將文品與人品緊密地結合起來,視作文與做人為生命,孜孜不倦讀書的同時,自覺地完善自我,以期成為表里如一的高尚的人。
現實生活中,每一個人的靈魂所思與肉體所為往往并不統一,甚至會發生對抗,直接導致“作文”與“做人”的激烈沖突,真的是很殘酷。然而,這也正是生活的本真。因為在中國人的眼里,“文如其人”,人生一世在社會中運行的過程被稱為“做人”,只有成功地做好了“人”,才可能擁有一雙“作文”的妙手,所謂“修德須忘功名,讀書定要深心”。做學問的人務必要聚精會神,專心致志。就像你在修煉道德時卻又忘不掉求取功利名譽,那么你必然不會有什么真正的造詣。如果你在閱讀古書時卻只把興趣放在吟詩作賦、附庸風雅上,那么你也肯定不能有什么深入的心得體會。
人生如同一座大舞臺,每一個人都是演員,都在扮演著不同的角色,自然也就有正面人物和反面角色之分,同時也會存在真真假假、虛虛實實之別。一個人可以扮演多種角色,但卻無法具備多個靈魂,否則“靈”與“肉”的搏斗時刻在進行,人活得豈不是太累了,如此肉體與靈魂的和諧就無法統一,心靈的安寧更成為無稽之談。
時下朋友見面最大的感慨就是:活得真累。這種累并非單純的工作強度之大,而是作為社會人必須照顧到方方面面的關系,是個體心理的疲憊,是不堪心靈的重負,對此身在職場的人們都心知肚明又心照不宣,只能默默地承受,暗暗地調節。倘若我們能夠做到“文章極處無奇巧,人品極處只本然”,卸下過多的心理重負,擁有寬愛和淡定的心境,不怨天尤人,不苛求完美,去本色做人,以真心作文,那么我們將會在有限的生命旅途中,拋棄功名之累,飽覽春花秋月,細品夏景冬雪,天人合一,自然和諧地終其一生。
如同《菜根譚》的得名:咬得菜根斷,則百事可破。但愿我們能“超越口耳之嗜欲,得見人生之真趣”,無論是做人還是作文,都會萬事皆緣,隨遇而安。
《菜根譚》讀后感800字 篇2
很久以前就知道一本好書《菜根譚》,卻一直沒能抽時間閱讀。今天通過拜讀領導推薦的這篇文章,讓我再次領悟生活中的一句真理:“遇事讓一步為高,待人寬一分是福”。
社會生活中沒有什么絕對的公平,每個人可能都會遇到總有吃虧有賺便宜的時候。我也曾經因為在某些小事情上感覺不公平,在家抱怨兩句,我的母親就給我講:“吃虧就是賺便宜,吃虧是福。”母親用樸實的話告訴我同樣的道理。我也時常用這句話告誡自己。沒有誰是傻子,心甘情愿讓你去占便宜,讓你占便宜那說明人家讓著你。占了便宜,不能說你有多聰明,那只能說明人家大度,不斤斤計較。
記得有一個詞叫:寬人律己。現在的人,總是對自己寬容,卻容不得他人的過錯。這樣人與人之間難免會產生矛盾,朋友只能越來越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性格特點,不要拿自己的三觀和標準去衡量別人。人非圣賢孰能無過,誰都有犯錯的時候,要用大度的胸懷,去容納別人。
啥叫做人?真誠+厚道+善良=做人。不管和誰相處,真誠才能走進人心,厚道才能得到別人的認可。寧愿自己吃點虧,也不要算計別人;寧愿自己吃點苦,也不要出賣相信你的人。做人,什么都可以舍棄,但不可舍棄內心的真誠,什么都可以輸掉,但不可以輸掉自己的良心。身端影正,厚道做人,踏實做事。為人處事,別為了金錢、為了利益,泯滅了自己的良心。要做一個善良的人。善良做事,才能獲得成就;善良做人,才會贏得未來。
《菜根譚》讀后感800字 篇3
教育以育人為本,育人以育德為先。作為一名教師首先就應有崇高的師德,為人師表、身正為范。這樣才能更好地教書育人。讀書是我們為人的根本,也是發展自己、改變自己的力量源泉。雖然我書讀得不多,但一向在追求一種讀書的“境界”。一般說來,讀書的最高境界是一種無我的狀態。有一本書我經常喜歡讀,在書中我能找到自己的影像,同時也能找到一種人生的寧靜。見其文字就如同與他本人對話,一句話,一輩子。有時候書中的一句話就能夠改變你命運中的很多東西。這就是《菜根譚》,好書《菜根譚》。她淡雅的眉目下藏著的卻是一雙透視人世的慧眼,這是一部讓歷史永遠不能忘卻的奇書。據我所知,明代洪應明所著的這本書,被后人翻印過無數次,可見喜歡此書的人之多。
《菜根譚》全書,上至治國、平天下,下至修身、治家,人世中的大道無所不包。政治家能夠從其中找到經邦治國的謀略。比如“議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當忘利害之慮。”商人能夠找到機智,一種進退的機智,一種以仁取勝的機智;僧侶則會發現博大和寬柔,而我喜歡《菜根譚》,更多的是喜歡作者的思辨和處世哲學。比如,“子生而母危,鏹積而盜窺,何喜非憂也貧能夠節用,病能夠保身,何憂非喜也”有了這樣的辨證,就有了柔度,在生活中才會適可而止,才不至于被逆境擊得粉碎。用這樣透視的眼光去看人生歷史,人才不至于輕得像一顆纖塵,隨世風飛揚,而是始終持續一顆冷靜的心。
應對權貴呢他是這樣說的,“趨炎附勢之禍,甚慘亦甚速;棲恬守逸之味,最淡亦最長。”
何謂真君子他告訴我們,“君子處患難而不憂,當宴游而惕慮,遇權豪而不懼,對煢獨而驚心。”
還有書中無處不在的博大、淡泊、寬容、善良和智慧,所有這一切,讓我覺得自己豈止是在讀書,而是與一位智者交談,與一位畏友交流,心中的疑慮消失了,留下的都是那份沉甸甸的還帶著暖意的警策。《菜根譚》靜靜的讀,細細的品,菜根才會越來越香,心智才會越來越高。可使人從浮躁到沉靜,從膚淺到深刻,從這種好處上能夠說,知識改變命運。
讀懂一部《菜根譚》,體味人生的百種滋味,就能做到“風斜雨急處,立得腳定。花濃柳艷處,著得眼高。路危徑險處,回得頭早。”
《菜根譚》讀后感800字 篇4
周四下完課,回家的路上,在老頑童師兄的車里交流上課的感受,我說:“今天上課的時候我突然自己笑了,為什么笑了呢?有一刻我轉過身,目光依次看向每個人,發現在座的(包括老師)每個人我都挑剔過,接觸這個人的時候更多的是看到他(她)的缺點。想到此,我就樂了,怎么就沒有一個我完全看得上啊?”
難怪自己沒有社交、沒有朋友、與各個團隊集體格格不入、特別的孤立、從小就性格孤僻。難怪自己講課、辦活動沒有人來捧場呢。真是因果不虛啊!越是想到此,我越是樂了,這種樂是恍然大悟的苦笑與自嘲啊!
在工作中也是有這個臭毛病,私下里跟關系不錯的同事A聊天,肯定離不開評論其他各個同事。說是評論,更多的是背后非議與妄議他人,以攻擊與挑剔別人的缺點為樂,為此還喋喋不休,一個大男人簡直就是一個八婆。結果呢,自己的同事關系也不融洽,經常出現關于我的謠言。比如,平時我在辦公室外的走廊來回次數稍微多一些,同事們私下里就會互相猜想我是不是不想干了、準備離職跳槽了。比如某個時間段,稍微跟某個異性同事交流多一些,然后馬上就會有我的緋聞出現。諸如此類小的事例還有很多很多,讓人頭疼、煩惱與無語。
成長過程中一直伴隨著這些狗血的經歷,以前不明白為什么會這樣。這些年修學下來,越來越清楚其中的緣由是什么,所以在周四的課上,我突然笑了,很搖頭的嘲笑了一下自己。
因果何曾饒過誰呢,不管你什么身份、什么智商…….世人都在因果規律當中,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我自忖是個修行的人,可是最基本的因果律一直被我無情的、選擇性的屏蔽與忽視了。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這句話聽著真是妙啊,聽著真是至理啊,聽著真是好有智慧、好有辨證啊;這句話估計好多人都不明白是啥意思吧,特別是前面那句萬法皆空,好多人不懂吧,但是我居然一聽就懂啊,嗯,看來我比一般人聰明。”會這樣自言自語的人,多半是趾高氣揚,喜歡挑人毛病,與人接觸沒有耐心,脾氣又臭又大,喜歡嫉惡如仇,言語喜歡傷人……這就是我,一個活生生的,具有三十多年反面經歷,生活在你們身邊給你們造成無盡傷害的、或許你們熟悉的一個人。
最后,希望大家以我為戒,真的,請重視因果,一點都不能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