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讀后感_忠義兩難全心得體會(通用5篇)
《水滸傳》讀后感_忠義兩難全心得體會 篇1
正義 -------《水滸傳》讀后感 《水滸傳》這一本書,浸透了世界上所有的俠士豪情,包含了天地間全部的英雄氣概。也記述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好漢從聚義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最后剿滅叛黨,卻遭奸人謀害的英雄故事。讀完全書,印在我腦海里揮之不去的只有兩個字:忠和義。 忠,即是對自己的祖國忠心,對自己身邊的親人,朋友盡心竭力。宋江在種種逼迫利誘之下,仍然對自己的祖國忠心耿耿,這就是忠;林沖的妻子在林沖被逼上梁山之后,對高俅之子的恥辱,寧死不屈,最終上吊自殺,這也是忠。在當今這個社會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個“忠”字,但是,卻很少有人能夠做到一個“義”字。 一個“義”字,包括了太多的內容。《水滸傳》中一百零八好漢為兄弟,為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就只為了一個“義”字;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為一個“義”字。由此可見,一個“義”字雖然只有短短三筆,有時卻要用一個人鮮活的生命去譜寫。在現實生活中,給人讓座幾乎誰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難之中卻不是誰都可以做到的。因為它需要有相當的勇氣,甚至是一命換一命的決心。 “義”可以理解成正義,而這本書正是很好的詮釋了正義這個詞。水滸傳就是義氣的凝結,就是義氣的聚集,就是義氣的體現。雙鞭呼延灼、大刀關勝、玉麒麟盧俊義、雙槍將董平……這些好漢,不都是因為宋江等人義氣深重,才上梁山泊的嗎?朋友間有了正義,不怕生死,一百零八好漢也就成了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真情患難兄弟,他們一起為造福老百姓做實事。他們舉起義旗,打著替天行道,劫富濟貪的口號,殺遍大江南北,沉重地打擊了反動統治者的囂張氣焰,張揚了人民群眾的神勇斗志,干出了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業。 但在這些性格各異、單槍直入的英雄好漢中,卻隱藏著施耐庵對人生對社會的看法。你只需隨好漢們—齊發威,一齊狂笑,一齊叫罵,在無拘無束的痛快淋漓之中,便能發現這一百零八個人,每一個都是作者精神追求與內心情感的寄托。
《水滸傳》讀后感_忠義兩難全心得體會 篇2
你們知道嗎?我在暑假讀了一本書叫《水滸傳》,《水滸傳》是寫梁山伯一百零八位好漢和皇宮里的奸臣們斗智斗勇。
《水滸傳》里有一個人叫“及時雨”宋江,他結識天下好漢,因殺了人,逃離他鄉被朝廷通緝。最后他占據一座叫梁山伯的山,當了土匪,劫富濟貧。朝廷要宋江死無葬身之地,還有一些被奸臣欺壓的好漢紛紛投靠宋江,與奸臣對抗,吳用當軍師出謀劃策,擊退了敵軍士兵,捉住敵軍將軍并說服敵軍將軍投靠宋江。經過很久的戰斗,梁山泊一百零八位好漢歸順朝廷,與遼軍對抗,宋江獻上一計,把遼軍殺得片甲不留,但是在與遼軍戰斗的時候死傷無數,戰后只剩二十八位好漢,其余戰死沙場,但是奸臣們沒有放棄,他們用花言巧語、陰謀詭計迷惑皇上給宋江賜酒,奸臣們偷偷在酒里下了慢性毒藥,宋江喝后才發現中了奸人詭計,他怕自己死后李逵為自己報仇,毀了梁山好漢一世英明和忠義,于是他叫來李逵,也給他喝了一壺有慢性毒藥的酒,并向他說明此事,李逵沒有怨言還說:“我活著就是大哥的仆人,死了也是大哥的小鬼”最后他們雙雙死去。
為什么奸臣沒有得到報應?為什么梁山好漢沒有得到好報?人間有一句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為什么他們沒有得到應得的呢?
讀完這本書,我一定要學習宋江的堅毅,吳用的聰明,李逵的勇敢,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水滸傳》讀后感_忠義兩難全心得體會 篇3
八百里水泊梁山,英雄聚義;
眾豪杰一百單八,替天行道。
——這就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用畢生精力寫就的
曠世奇書《水滸傳》。每當我捧起這本書時,就會心
潮彭湃,思緒激昂,有兩個大大“?”縈繞在腦海
中:何為英雄?英雄為何?
兄弟義氣,英雄之性情也!
兒女情長乃私情也;盡忠報國乃豪情也;惟獨兄
弟義氣,才為英雄之真性情也。
《水滸》中得一百單八將正是抱著“四海之內皆
兄弟,天下皆為一家人”的信念,共聚梁山。武松醉
打蔣門神,血濺鴛鴦樓,正是出于兄弟情義;魯智深
野豬林救林沖,更是為兄弟不惜上刀山,下火海;晁
蓋、吳用、阮氏兄弟等人義劫生辰綱,兄弟們團結一
心,同甘共苦,終成大事;有“及時雨”雅稱的宋江,
更是想兄弟之所想,急兄弟之所急,救兄弟于水深火
熱之中,而從不顧己。兄弟情深如此,怎不為英雄?
一部《水滸》道出了英雄之性情:兄弟義氣。
替天行道,英雄之信念也!
古人曾云:“大丈夫生天地間,應以天下為己任,
終生不移。”梁山英雄們舉起“替天行道”的大旗,殺
富濟貧,乃真英雄也!
梁山好漢個個集正義和公理于一身,他們疾惡如仇、
除暴安良,所作所為,人們無不拍手稱快。魯提轄拳打
鎮關西,為的是解救金氏父女;晁蓋、吳用、阮氏兄弟
等人義劫生辰綱,為的是接濟貧困。
一部《水滸》寫出了英雄之信念:替天行道。
勇往直前,英雄之本色也!
一百單八好漢齊聚梁山,但英雄們前進的步伐并
未停止,他們鏟除了前進道路上一個又一個障礙:三
打祝家莊,掃平曾頭市,二退高逑老賊……
一部《水滸》顯出了英雄之本色:勇往直前。
然而宋江卻“招安”于朝廷,梁山大業毀于一旦,
讀到此,我百思不解,頓生惋惜之憾。
“大河向東流,天上的星星參北斗……路見不平
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風風火火闖九州……”
讀完《水滸》,歌星劉歡那高亢激昂的歌聲,總會在我
耳邊久久回響,回響……
《水滸傳》讀后感_忠義兩難全心得體會 篇4
要問我少年時期最喜歡讀什么書,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水滸傳》。”
剛開始接觸這本書的時候,我才讀四年級,書中有很多字我還不認識,但是仍然讀得津津有味、如癡如醉,仿佛身臨其境,書中的動畫活靈活現地展現在我的面前。記得當時我讀它的時候,老把“滸”讀成“許”,惹來了不少的笑話。
后來,我長大了一點。認識的字多了,懂得的道理也多了。再讀《水滸傳》的時候,我更是入了迷。這本書與我朝夕相伴、形影不離。就連睡覺時我也舍不得放下它,簡直是愛不釋手。
早晨,我在教室里看《水滸傳》;中午,我吃飯也捧著《水滸傳》;晚上,開著燈也要看《水滸傳》。沒過多久,它已經成了我的好伙伴。
書中的人物豪情壯義、肝膽相照。就拿宋江來說吧,他為人豪邁開放、仗義疏才、助人為樂。每當別人遇到危險的時候,總是挺身而出,甘為別人兩肋插刀。人送外號“及時雨”。還有一個智多星,他叫做無用,是梁山軍事,每次打仗都少不了他,劫法場這一計謀就是他想出來的。故事情節更是玄妙生動。有一次,楊志帶著人去護送金銀珠寶,這些東西都是從百姓身上搜刮二來的不義之財。于是,宋江他們有用了一計,用蒙汗藥把楊志一伙人麻翻了,劫去了財寶,最后把財寶接濟了窮苦百姓。看到這里,讓人也情不自禁地豪歌壯語起來,“十字坡遇險”、“智取大名府”更是錦上添花。一百零八位好漢個個武藝超群,為了除去奸臣,他們不惜赴湯蹈火、舍生取義,讓人贊嘆不絕。
可是,最后梁山英雄還是寡不敵眾,英勇喪身。這正是:
水滸寨中屯節俠,
梁山泊內聚英雄。
天罡地煞排姓字,
激昂忠義一心生。
我愛讀名著,但我更愛讀《水滸傳》。
《水滸傳》讀后感_忠義兩難全心得體會 篇5
武松答道∶“小弟在清河縣因喝醉酒,和一縣吏爭吵,一拳把他打倒,小弟以為他死了,就逃到柴大官人這里來躲避,后來聽說那人沒死,就想回去,可是又生了病,就耽擱在這里了。”
武松在莊上住了些日子,病已痊愈,一日他背了包裹提了哨棒,辭行回家。柴進、宋江都拿出銀子給他。武松謝道∶“在此多多打攪了大官人,容后相報。”宋江說∶“二郎若得閑時,再來相聚。”
一日武松走到陽谷縣景陽岡下,見一家酒店招旗上寫著“三碗不過岡”,便進店買酒喝。店主把三碗酒放在他面前。武松一口氣喝完,喊道∶“再篩三碗來!”店主說∶“三碗不過岡,你已經喝了三碗,不能再喝了。”
武松問∶“什么叫三碗不過岡?”店主說∶“俺這酒吃了三碗就 醉了,過不了景陽岡,所以叫三碗不過岡。”武松說∶“我吃了三碗 ,為何不醉?”店主說∶“這酒叫出門倒,剛入口很好吃,一會兒就 醉倒了。”
武松斥道∶“休要胡說,我也不是不給你錢,再篩三碗來吃。”店主無奈,只得又篩三碗給他。如此,武松接連喝了十五碗酒。
武松吃飽喝足,手提哨棒出門要走,店主上前攔住,說∶“如今 景陽岡來了一只老虎,已經傷了二三十條人命,官府只準巳、午、未 三個時辰結伴過岡。你今晚在我店里休息,明天再過岡。”
武松笑道∶“你留我住店,莫不是想半夜三更謀財害命,所以用 老虎來嚇我。就是真有老虎,我也不怕!”店主說∶“我是好心沒好 報!你不相信,請尊便自行。”
武松乘著酒興走到一個敗落的山神廟前,見廟門上的榜文果然寫 著∶陽谷縣示∶近因景陽岡老虎傷人,行人可于巳、午、未三個時辰 結伴過岡,請勿自誤。武松才知真的有虎,心想∶怕什么鳥!看它能把我怎樣? 武松走了一陣,酒力發作,步履踉蹌,便把哨棒依在林邊一塊大青石旁邊,剛要躺下。突然一陣風起,樹后撲地跳出一只吊睛白額大 蟲。武松“啊呀”一聲跳了起來,拿起哨棒躲在青石后邊。
老虎又饑又渴,兩眼緊盯武松,兩只前爪在地上按一按,縱身往 上一撲,從半空中竄下來。武松一驚,酒都變成冷汗冒了出來,急忙 一閃,躲到老虎背后。那大蟲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又被武 松躲過。
武松見老虎已死,歇息了一會兒才向山下走去。突然草叢里站起 兩個身披虎皮、手拿五股叉的獵戶,驚問∶“你是什么人?怎敢一個 人夜間過岡?不怕老虎吃了你?”武松道∶“我叫武松。老虎被我打死了。”
天明時武松領獵戶們去找到死老虎。獵戶們又驚又喜,把老虎放在木板床上抬著,又給武松身披紅緞,將他迎進陽谷縣城。人們聞訊紛紛出來觀看打虎英雄武松和那只死老虎。武松到了縣衙,知縣說∶“武壯士為本縣除了大害,賞錢一千貫。”武松聽說獵戶們為打虎受了責罰,就把錢全給了獵戶。知縣見武松忠厚仁德,就要留他在本縣做都頭,武松便留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