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讀《邊城》有感
此外,《邊城》中的船總順順,他“大方灑脫”“歡喜交朋結友,慷慨又能濟人之急”。對“因船只失事破產的船家,過路退伍兵士、游學文人墨客”,“凡到了這個地方聞名求助的,莫不盡力幫助”。在他的身上少了都市人的自私和狹隘,少了商人聚斂錢財的貪婪與世故,少了奸侫小人的陰險奸詐;多了一副鄉里人的寬闊豪爽的胸懷,多了一顆仗義疏財的仁義之心,多了一種鄉民的光明磊落和正道直行的品德。正是這種美德影響著鄉鄰,從而在這塊不顯山不露水的偏僻小地保留了一份大都市里想都不曾想到的淳樸民風。面對著風雨中喪親失業、無依無靠的翠翠,他盡釋前嫌,忙前忙后。就連城中楊馬兵也趕來幫忙,并重新擔負起了老船夫的重任,照看那失去了一切的孤雛——翠翠。這就是湘西的風土人情,這就是茶峒人的善良。也可謂是一方有難,多方支援,這份濃濃的人情、這份厚厚的美德不正是我們所需要我們所呼喚的嗎?從這里我們也可以看出沈先生對生活的熱愛,對美的直著追求。
沈從文先生曾說:“我要表現的本是一種人生的形式,一種優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他還說好的作品除了使人獲得“真美感覺之外,還有一種引人‘向善’的力量”。的確,《邊城》中的綠山清水,邊民的淳樸風情,爺孫的相疼相愛……確實讓我為之動情,讓我感到“向善”的力量。我們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不也在告訴學生什么是美,什么是善的嗎?告訴學生怎樣做才是美、才是善的嗎?記得在學習《邊城》節選時,為了讓學生感受到文中人與人之間這份真摯的感情,為了進一步讓學生感受到他們身邊的真情,并且也能為他人獻出自己的一份真情。課上,當讓學生找出文中體現的人性美表現在哪些方面后。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你覺得現在人與人之間還有真摯的感情嗎?請說出理由。有的說:現在的人就認識錢,什么親情友情都不顧,那些搞傳銷的騙的都是親人。有的說:現在有的家長就顧自己,不管孩子,要管就是打……沒想到,說反面例子的還不少。這讓我看到了現在家長身上存在的一些現象和學生的感受。我又說:這種現象是存在,但我們肯定感受過父母、老師、同學對我們的那分真摯的感情,誰又能給大家講一講呢?稍停片刻后,學生的發言中說到了自己發燒時,同宿舍的舍友如何精心的照顧自己,說到了老師如何耐心細致的為自己講題,說到了第一次住宿回家后,媽媽帶著眼淚開玩笑說:“我的兒子又胖了”……一名同學在說到媽媽不計較原來奶奶對她的態度,在奶奶年齡大且生病時依然長時間精心照顧奶奶時,讓我們感受到的更是一種責任,一種胸懷。她邊說邊動情的哭了,我們不約而同的為她鼓起了掌。我想:這才是我們所真正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