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讀后感(精選5篇)
三國讀后感 篇1
東漢末年分三國……林俊杰的這首《曹操》,我早己耳熟能詳,是呀,三國,一個群雄紛爭的亂世,一個戰火紛飛的時代,一個撲朔迷離的疑團。
疑團總需人來解,于是就有了易中天教授的《品三國》,曹操、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周瑜……一個個雄才偉略的三國英雄風云人物在《品三國》中變得更加人性化,更加清晰明了。易中天教授站在旁觀者的立場上以一家之言詳細的解晰三國中的各個人物。小到人物的儀態容貌,大到對各個經典戰役的剖晰,無不引人入勝。
我在《品三國》中最喜歡的人物是曹操,因為他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曹操雖然是被天下人指為奸雄,背了上千年的罵名,但他實在是一個坦蕩并且極有個性的人物。易中天教授對曹操描寫的筆墨很多,篇幅也很大。曹操在《品三國》中甚至是一個很灑脫、很隨和、很幽默、很可愛的人?吹贸鰜硪字刑旖淌诤苄蕾p曹操這個人物。
《品三國》品出了三國文化的精髓所在,為我們揭示了幾千年前的三國歷史。百家講壇,壇壇都是好酒。這句廣告詞打得很響,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其實說《品三國》是好酒,倒不如說是香茗,蘊含著濃厚的香醇——中國文化。
三國讀后感 篇2
今天辦公室所有人利用中午休息的時間在會議室一起讀了易中天先生所著的《品三國》,感想頗多。這本書很吸引人,它的獨到之處是以故事說人物,以人物說歷史,以歷史說文化,以文化說人性。我很欣賞這本書,它以《三國志》等正史為藍本,而不是完全考慮小說《三國演義》的故事情節。它使我更深入地了解了許多三國歷史人物,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比如說曹操,他在人們心中是個大奸臣,篡位奪權,可那是他的兒子曹丕干的。曹操屠過城,也用五色棒打死了許多欺負老百姓的權貴。易中天老師給他的評價是一個奸雄,我覺得易中天老師的評價很客觀?梢字刑炖蠋煂χT葛亮的評價我就不完全同意了。易中天老師說他是一位很出色的外交家、政治家和發明家,并沒有說他是軍事家,看完之后,我們還坐在一起議論易中天老師是不是搞錯了。通過閱讀《品三國》一書,我才知道原來《三國演義》里的很多故事都不真實,但我也很欽佩羅貫中,能寫出那么好看的篇章。易中天老師說火燒博望坡,空城計都是不真實的,但火燒新野是劉備的杰作。諸葛亮最大的貢獻是說服孫權,聯吳抗曹。諸葛亮不僅是偉大的政治家,他還是杰出的發明家。他潛心鉆研,發明了連發的弩。不過我最佩服諸葛亮的是他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赐赀@本書后,我更深地了解了這兩位三國歷史人物。此外,我還更深入地了解了另一位很有名的大人物,他就是關羽。關羽是一員虎將,可是他把荊州給丟了。這個原因,通過易中天老師的分析,令我大吃一驚。原來關羽也有缺點。我以前一直認為關羽是位十全十美的英雄人物。關羽在孫權進攻合肥的時候,為了爭得功名,擅自做主,進攻樊城,雖然水淹七軍,可過于輕敵,沒想到,東吳呂蒙白衣渡江,巧奪荊州。最后,關羽兵敗麥城,走投無路,關羽連同他兒子一起被孫權所殺。分析關羽這個悲劇人物失敗的原因,易中天老師認為關羽這個人一是很驕傲,二是對部下太嚴,三是他太輕敵,做事疏忽大意。他在離開荊州攻打樊城之前對自己的一個部下竟然這樣說,看我回來怎么收拾你!部下噤若寒蟬,敵人一來能不投降嗎?關羽為什么能當荊州守將呢?因為整個蜀軍就他一人會訓練水軍,而且他文武雙全,工作能力強,加之劉備過于信任他。
通過這三個人物性格的描述以及圍繞這個人的故事,使我明白很多道理。其實,三國歷史就是一面鏡子,它給了我們很多經驗教訓!镀啡龂防镞有許多歷史故事,它豐富了我們的知識面,確實是一本好書。
三國讀后感 篇3
以前我對三國的理解很膚淺,讀了品三國之后,終于把魏蜀吳三家興衰的原因弄清楚了。魏蜀吳三足鼎立的發展由來,三國是一個風云變幻,滄海橫流,英雄輩出,令人神往的時代,不知多少蓋世的英雄在那里大顯身手,叱咤風云,正可謂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這里有天下紛爭,群雄并起;有英雄豪杰,君主謀士;有文韜武略,氣貫長虹;有兒女情長,肝膽相照。而后來魏國一支獨大統一中原的其中有多少可以為后世所稱誦。
每當我們看到趙云單騎救主,諸葛亮火攻赤壁,張飛在長坂坡那聲驚天一吼,在我們內心升騰的是無限的敬佩與正義感,我們從三國中看到了戰爭,看到了俠客,看到了謀士,我們成醉于其中……但是,我們不曾思考,也不曾問自己:歷史為什么會如此發展?諸葛亮為什么要選擇劉備?袁術為什么最后會餓死于長亭?曹操為什么會在官度之戰中大敗當時第一大軍閥袁紹,從此天下莫敵。
最應該有看頭的是魏國的開創者曹操,千百年來歷史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有人說他是治世的能臣,有人說他是亂世的奸雄。最終也難蓋棺定論。但是他的豐功偉績可以看出他是一個英雄,一個推動社會發展的人物。所謂亂世出英雄在那群雄并起,英雄豪杰誕生的年代,曹操是那時的亂世英雄而董卓、袁紹、袁術這三個人用他們的蠻橫和愚蠢反襯出曹操的雄才大略:也正是他們的蠻橫和愚蠢成就了曹操的蓋世功業,而他們自己只能算作亂世的梟雄,在公元190年到公元200年間他們在對待皇帝的問題上就可以反映出各自的才能與智慧,那時皇帝的國家統一的象征對待皇帝的態度是考驗臣子是忠是奸的試金石他們做法是董卓是最野蠻的廢立:曹操主張迎天子奉天子以令不臣:袁紹也是想換皇帝的,可見曹操在對待皇帝這個問題上就高人一籌這使他在政治上有更多的資本也使他在人民渴望國家統一的情況下得到了更多的民心。獲得了人民的支持。這是曹操在對待大義上的成功。
待人才上曹操也是高人一籌的,從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戰就可以看出曹操的軍事和領導才能,在這場戰爭中曹操雖然有政治優勢但軍事力量卻明顯不如袁紹,那么他是怎樣出奇制勝、以寡敵眾、以弱勝強的呢。他把戰場選在官渡就是一個可以使敵軍一深入就會使補給線拉長戰爭成本增加,而自己呢可以集中兵力,集約財力敵進我退不計較一兩個城池的得失。曹操能做到這樣說明他有務實的精神深知不得幕虛名而處實禍的道理,正是這些使得曹操和袁紹在敵強我弱的現實下打成了平手,但第二件事就是關鍵了許攸判逃就是袁紹的大省失了,為什么他要判逃呢,是袁紹不聽忠言,這樣的頭讓許攸感覺沒有前途,所以他要走。而曹操不記前嫌委以重任,操本人也是虛心聽取下屬的意見,能不勝利么?從此曹操打敗袁紹就是中原無敵了,為后面魏國統一三國打下基礎。
從《品三國》讓我認識到三國時期的歷史價值。讀史可以明智從三國中的曹操的成功我們不難看出他所具有的成功的優秀品質:
1、名至實歸,更重實際。
2、德才兼備,唯才是舉。
3、重用清官,不避小貪。
4、善于做自我批評而揚他人等。這些領導作風時隔20xx年的今天仍是我們值得學習的。
三國讀后感 篇4
今天,我讀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日籍華人陳舜臣先生的作品《曹操》,我對曹操這個人又有了新的認識。
每當人們想起曹操,就會想起白臉奸臣,想起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句話?勺x了《曹操》后我明白了,這只是對曹操的片面評價個很有本事的人,在政績上,有過一定的貢獻。比如:經過戰爭的沖洗,中原地區出現了白骨蔽平原的悲慘景象,農業生產遭受極其嚴重的破壞,是曹操采用屯田方針,才使中原農業得以恢復。
還有,曹操打破了漢末以來依照門第高低用官吏的標準,宣布重用那些出生微賤、門第低下,雖有偏短但有專長的人,只要有真才實學,就是生活有些小缺點的人,都可以量才任用。如:曹操手下的張遼、徐晃……他們雖然出身低微,但有一技之長,都被提拔成了大將。
曹操不僅愛惜人才,而且在戰斗中能以人之長,補己之短,把被動改為主動,化劣勢為優勢,以少勝多,以弱勝強。比如:公元199年袁紹想以10萬大軍的優勢兵力,一舉消滅曹操。曹操那時才兩萬兵力,當他得知敵人要發動總攻時,同謀士分析形勢,利用了袁紹的弱點,平定了北方。
通過讀了這本書,我了解了許多課本上沒有的知識,知道了怎樣看一個人。我還要提醒大家,以后可千萬別輕易說曹操是一個大奸臣了,在我心目中,他可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人物。最后,我得到了一個結論:凡事不能只看片面,一定得看全面。
三國讀后感 篇5
今天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后,有一個讓我喜歡又讓我討厭的三國人物一曹操深深地吸引了我。人們提起曹操,我就會聯想到一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奸臣,說他是奸臣,主要體現在他的疑心太重了,在刺殺董卓失敗后,他結交了陳宮,躲到了他的親戚呂伯奢家中,呂伯奢出去打酒招待他們。他卻壞疑呂伯奢一家要打他們,殺了呂伯奢一家人,更可惡的是呂伯奢打酒回來途中遇到了曹操,曹操一下就殺了呂伯奢,還理直氣壯地說"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最終陳宮因為此事而離開曹操。這是我討厭曹操的原因。
但是我們只看到曹操的陰險狡詐的一面,卻未看到他冶國有方的另一個方面,曹操其實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經過多年的戰亂,農業生產遭到極其嚴重的破壞,于是曹操積極召集老百姓,編成組來開荒種地,屯田農民直屬國家管理,可以不服徭役,收獲時只交給國家四至五成的糧食,邊防將士守邊種地,收獲的糧食全都上交給國家。由于曹操此舉,才使中原農業得以很快的恢復。
此外,曹操的善于用人也是很突出的一個優點。他宣布重用那些出身彽賤卻有專長的人。如曹操手下的張遼,徐晃等雖然出身寒門,但卻被曹操重任,使他們的才華不被埋藏。
這就是讓我喜歡又讓我討厭的三國人物一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