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昆蟲記的讀后感(精選14篇)
關于昆蟲記的讀后感 篇1
我是個“啃書蟲”,今年暑假里,我“啃”的第一本書就是法布爾的《昆蟲記》。法布爾用那似乎聊天般口吻,講述了那么多種昆蟲的不同習性、外表和捕食方式,把我帶進昆蟲世界,讓我身臨其境,甚至著迷。
螢火蟲在捕食時會像人類進行外科手術一樣,先給獵物注射一種麻醉劑,使它失去知覺,然后慢慢享用;松毛蟲像一支訓練有素的隊伍一樣,總排著環形隊伍,好像時刻準備圍剿自己的敵人;蜘蛛的電報線,那簡直太神奇了,它就像人類的電報線,不管敵人處于什么位置,只要“入侵者”觸動這根“電報線”,蜘蛛就會讓它死無葬身之地;毒蝎子的毒針,那真是它的神兵利器,不管敵人如何強大,只要它把自己的獨門武器——“亮劍”,它的對手就會一命嗚呼;小甲蟲為它的后代做出無私的奉獻,為兒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傷的小麻雀,竟然還能愉快地進食,如果喂食動作慢了,他甚至會像嬰兒般哭鬧;還有螞蟻、蟋蟀、燕子、螳螂……種種奇妙的現象都展現在我的眼前。原來昆蟲也跟我們人類一樣啊!有生死、有喜怒,有和平、有戰爭,有善良、有殘酷。
我腦海里不由得浮現出諸多情景:一個老爺爺,他在路上發現許多螞蟻正在搬運幾只死蒼蠅,就馬上伏在地上,不顧路人疑惑或鄙視的目光,用放大鏡全神貫注地觀察起來;一個老爺爺像孩子般地悄悄爬上一棵大樹,躲在樹干后面,屏住氣息,偷偷地在觀察著樹上的螳螂……
這時,我想到了個問題,法布爾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并成為舉世聞名的“昆蟲大王”,這是為什么呢?是他腦袋特別靈嗎?是他讀的書特別多嗎?看來顯然不是。我想除了他堅強的毅力和恒心外,主要就是因為他有超乎常人的觀察力,進化論之父達爾文就稱他為“無與倫比的觀察家”。可以想象,如果沒有法布爾超常的觀察力,就沒有《昆蟲記》,我們也享受不到足不出戶就能身入其境般地感受那奇妙的昆蟲世界。
從法布爾身上,讓我想起了許多偉人,他們都是因為擁有對身邊尋常事物超乎一般人的敏銳觀察力,使他們走向成功。眾所周知,毛澤東能帶領人民推翻了舊世界,顯然,這和他在長期的斗爭和實踐中那超乎常人的觀察事物的能力是分不開的;愛迪生能成為發明大王,就是因為他熱愛思考,善于觀察;牛頓看到蘋果落地,就揭示了萬有引力定理;瓦特小時候那一句“為什么水開了壺蓋就跳動?是什么東西推動它嗎?”的疑問,成就了后來的蒸汽機。同樣,法布爾正因為他那超乎常規的觀察力,成就了《昆蟲記》,也使他成為了著名的昆蟲學家。
記得俄國的巴浦洛夫也曾經說:“應當先學會觀察、觀察,不學會觀察,你就永遠當不了科學家”。據說,在他的實驗室的建筑物上還刻著“觀察、觀察、再觀察”的警句。
可見,觀察力是多么重要。生活中,我們如果善于觀察,善于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就能抓住那些一閃而過的機會。豐富的知識、牢固的記憶、準確的分析都離不開細致的觀察,觀察力是開啟成功的鑰匙。
讓我們放飛心靈,用自己的眼睛和智慧去觀察世界,早日尋找到屬于自己的那把鑰匙吧!
關于昆蟲記的讀后感 篇2
看了《昆蟲記》后,這本書使我如癡如醉,原來昆蟲世界有這么多的奧秘,我知道了:凌晨,蟬是怎樣脫殼;屎殼螂是如何滾糞球的;螞蟻是怎樣去吃蚜蟲的分泌物。還弄清了:“螟蛉之子”是錯誤的,蜂抓青蟲不是當成自己的兒子養,而是為自己的后代安排食物。是它帶我遨游了昆蟲的王國
抿一口茶,心情略微激動地開始閱讀一本書——《昆蟲記》,它是法國杰出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爾的傳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它熔作者畢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爐,娓娓道來,在對一種種昆蟲、曰常生活習性、特征的描述中體現出作者對生活世事特有的眼光。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本人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本書的問世被看作動物心理學的誕生。《昆蟲記》不僅是一部研究昆蟲的科學巨著,同時也是一部謳歌生命的宏偉詩篇。法布爾窮其畢生精力深入昆蟲世界,在自然環境中對昆蟲進行觀察與實驗,真實地記錄下昆蟲的本能與習性,他刻苦鉆研,犧牲了自己私有的時間去觀察昆蟲。《昆蟲記》詳細地描繪了昆蟲的生活:如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蟬、甲蟲、蟋蟀,等等。這給后世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使人類社會迅速走了現代文明。
一個人耗費一生的光陰來觀察、研究“蟲子”,已經算是奇跡了;一個人一生專為“蟲子”寫出十卷大部頭的書,更不能不說是奇跡;而這些寫“蟲子”的書居然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譯成50多種文字,直到百年之后還會在讀書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轟動,更是奇跡中的奇跡。就是這樣一個奇跡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人類并不是一個孤立的存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蜘蛛”“黃蜂”“蝎子”“象鼻蟲”在內,都在同一個緊密聯系的系統之中,昆蟲也是地球生物鏈上不可缺少的一環,昆蟲的生命也應當得到尊重。
而且,這本書有很強的可讀性。它的行文生動活潑,語調輕松詼諧,充滿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筆下,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禮服;小甲蟲“為它的后代作出無私的奉獻,為兒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喂食動作慢了,他甚至會像嬰兒般哭鬧”……多么可愛的小生靈啊!難怪魯迅先生將《昆蟲記》奉為“講昆蟲生活”的楷模。
《昆蟲記》也很有真實感,那些具體而詳細的文字,不時讓我感覺到放大鏡、潮濕、星辰,還有蟲子氣味的存在,真的使人身臨其境。被我因為厭惡而忽視太久的昆蟲的身影,及它們囂張的鳴叫,一下子聚攏過來,我屏住呼吸,然后,憑它們穿透了我心靈的幽暗。是《昆蟲記》,讓我重新喜歡上了這些小生靈,發現它們并不討厭,相反,還有很多可愛之處;是《昆蟲記》,讓我看到了昆蟲跟我們人類在生與死、勞動與掠奪等許多問題上都有著驚人的相似。《昆蟲記》不同與小說,它是最基本的事實,是法布爾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獨自的,安靜的,是幾乎與世隔絕的寂寞和艱辛。
《昆蟲記》的確是一個奇跡,是由人類杰出的代表法布爾與自然界眾多的平凡子民――昆蟲,共同譜寫的一部生命的樂章,一部永遠解讀不盡的書。這樣一個奇跡,在人類即將邁進新世紀大門、地球即將迎來生態學時代的緊要關頭,也許會為我們提供更珍貴的啟示。
昆蟲記》不僅僅充滿著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蘊涵著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求真精神,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在生活中和學習中,我們要學習法布爾勇于探索世界、勇于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毅力,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像法布爾那樣,要有一種嚴謹的科學精神,堅持“準確記述觀察得到的事實,既不添加什么,也不忽略什么”。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不懈,即使條件艱苦,也要為了理想而不斷奮斗!
關于昆蟲記的讀后感 篇3
這幾天,我讀了《昆蟲記》,我覺得這本書非常好看,讓我看了又想看。
這本書是講的法布爾在一個地方看到的昆蟲,這里面的故事都很有趣,讓我看了一篇又想看,小朋友們讓我們一起進入昆蟲世界吧!
現在,我為大家講一講螢火蟲的故事吧!
螢火蟲的發光器很好,能幫我們看到東西,如果把它捉起來,放在瓶子里,再放在床邊,把燈關了,只見螢火蟲一閃一閃,亮亮的,還可以用來玩呢!
它捕的獵物很多,都是昆蟲。比如拿蝸牛來說吧,它是用兩片變成鉤狀的顎,十分鋒利,但細得像一根頭發絲。從顯微鏡里可以看到,彎鉤上有一道細細的槽,螢火蟲用它的工具僅輕輕敲打著蝸牛的外殼,就好像和蝸牛逗著玩,而不是蜇咬。用一個扭字來形容螢火蟲對蝸牛施行的手術比較恰如其分。
《昆蟲記》這本書讓我以前不明白的東西全都在我的腦海里回蕩,讓我明白更多知識。
關于昆蟲記的讀后感 篇4
《昆蟲記》向我們介紹了許多昆蟲,有關昆蟲的進食、自我保護、繁殖、養育后代等等,都做了詳盡的描述,讓我們真實地領略了昆蟲的世界、昆蟲的生活。看了《昆蟲記》,我才知道昆蟲世界不是想象中的那樣枯燥、乏味。書中對所有小昆蟲的描述都是那樣富有詩意和幽默感。
《昆蟲記》里記錄了100多種昆蟲。在這么多昆蟲面前,我最喜歡的就是螢火蟲。螢火蟲為棕色,胸部呈紅色,環形服飾的邊緣上還點綴著一些紅艷的小斑點。它能發黃綠色光,但是它不會整晚發亮,一般只維持2至3小時。別看它小,它還是食肉動物呢!螢火蟲的幼蟲專門吃沒有櫻桃大的蝸牛。螢火蟲的成蟲是不吃東西的,所以成蟲的壽命只有5天到兩個星期。
讀了《昆蟲記》這本書,我知道了很多以前沒有聽說過的昆蟲,了解了它們的世界,增長了很多關于昆蟲的知識。我很喜歡看這本書。
關于昆蟲記的讀后感 篇5
《昆蟲記》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的著作,這本書是他認真觀察了幾十年昆蟲,又花了三十多年寫成的,全書記載了二十多種昆蟲,它們都非常有趣,也都很有特色。
《昆蟲記》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螞蟻和蟬之間的關系,小時候讀的童話中說,螞蟻一個夏天都在準備糧食,而蟬只是在樹上唱歌,從來不準備食物,過得悠閑自在,還笑話螞蟻總這么忙。冬天到了,螞蟻家里有許多他們夏天準備的食物,供他們過冬,而蟬因為夏天沒準備食物,所以冬天來了,他們沒有吃的了,只好到螞蟻家去乞討。螞蟻對蟬說,你夏天唱歌,冬天你就跳舞吧,所以蟬最后還是餓死了。
但這畢竟只是個童話,但當我讀了《昆蟲記》后,才知道事實并非如此,我對他們有了全新的認識。其實蟬壓根都沒去螞蟻家門口乞討過,倒是螞蟻會經常到蟬家乞討,更確切地說,螞蟻是經常到蟬家去搶,所以螞蟻在法布爾的眼里是一個強盜。其實蟬的食譜很簡單,他只要吸樹干中的樹汁,就可以生存下來了。一到夏天,它用嘴上那根長長的管子插進樹干里去吸樹汁,它就這樣開了一口井,讓樹汁源源不斷地流出來,但它被一群口干舌燥的家伙圍住了,它們都搶著去分享蟬的勞動成果,可蟬當然不愿意把自己辛勤鑿出來的井拱手相讓,所以他們之間會發生一場惡戰。在這些強盜中,最不甘心的要數螞蟻了,其他昆蟲在戰爭在混亂中偷偷地喝了一小口就溜走了,可螞蟻總想獨占這口井,所以一個勁把這口井的主人趕走,螞蟻雖然比蟬小得多,但是成群結隊地活動,勢單力薄的蟬哪是他們的對手,它被螞蟻軍團團團圍住,在戰爭中敗下陣來,氣呼呼地撒了一泡尿,然后逃之夭夭了。螞蟻成了這口井的主人了,蟬又重新去鑿新的井了,但是螞蟻很快就把這口井的水喝完了,然后又去搶蟬新的井,可憐的蟬新的忙碌半天開的新井,還沒喝上幾口,又被螞蟻軍團霸占了。有的螞蟻更貪心,為了能得到更多的樹汁,還要把蟬那根開井的管子拔下來給自己用,蟬真是一只可憐蟲。
法布爾通過細致的觀察,在《昆蟲記》中把這些動物描寫得這么生動和有趣,讓我們仿佛看到了這些昆蟲之間的戰爭和爭奪,原來動物界與人類一樣,弱肉強食。
關于昆蟲記的讀后感 篇6
《昆蟲記》,是一部很吸引人的著作,也影響了幾代人。這本書的作者是法布爾,他用了畢生的精力研究了昆蟲世界,那份執著,那份堅持不懈的精神實在讓我佩服。書中充滿了驚奇,充滿了情趣,通過這本書我知道了另一個世界的奧秘——昆蟲世界的真面目,更讓我發現了大自然中蘊含著的各種科學真理,這真是一本極其珍貴的生命樂章。
昆蟲世界是多么的奇妙。作者用那生動活潑的行文,輕松詼諧的語調,向我們描述了昆蟲世界中的一幕幕。因為這部科學百科同時也帶有文學色彩,文中的一字一句,都體現了作者的感情,同時也展現了昆蟲的獨一無二的個性。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禮服;“小甲蟲為它的后代做出無私的奉獻,為兒女操碎了心”; 而被毒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喂食動作慢了,他甚至會像嬰兒般哭鬧”。還有,螢火蟲、螞蟻、蜘蛛、蟋蟀、毛毛蟲,燕子、麻雀……林林總總,一個個妙趣橫生的故事,一段段栩栩如生的昆蟲的景況,涵蓋了關于昆蟲的進食、保護自己、交配、養育后代、勞作、狩獵及生死,幾近所有的細節。仿佛置身于現場一樣,一次又一次地把我帶進昆蟲的世界。多么可愛的小生命啊!我也因此知道它為什么被魯迅奉為“講昆蟲生活”的楷模了。確實如此啊!
《昆蟲記》,的確是一部嚴謹的科學著作,也是一部優美的文學經典,更是一部永垂不朽的昆蟲史詩。無愧于“昆蟲的史詩”,“昆蟲的荷馬”的稱號!
昆蟲學家法布爾以人性關照蟲性,千辛萬苦寫出傳世巨著《昆蟲記》,為人間留下一座富含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散文寶藏。他的每一天每一夜,是獨自的,安靜的,幾乎與世隔絕的寂寞與艱辛。但是,這位感情細膩、思想深刻的天才,這位偉大的科學家用哲學家一般的思考,美術家一般的觀察,文學家一般的敘述為我們開啟了一扇通向昆蟲世界,更是通向科學的大門。我嘆服法布爾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讓我感受到了昆蟲與環境息息相關,又讓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獨具匠心和細微的觀察。《昆蟲記》讓我眼界開闊了,看待問題的角度不一樣了,理解問題的深度也將超越以往。我覺得 《昆蟲記》是值得一生閱讀的好書, 我想無論是誰,只要認真地閱讀一下 《昆蟲記》,讀出滋味,讀出感想,一定可以知道得更多。
作者的精神我很受啟發:我們應該有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毅力,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應該有始有終的去把它做好,相信自己的能力,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哪怕你的追求在別人看來是枯燥的,寂寞的,乏味的,只要你有恒心,就一定可以創造出奇跡。
關于昆蟲記的讀后感 篇7
關于《昆蟲記》,讓我感到詫異的是它的寫法。與以往看的書,《百科全書》或《資料庫》那種一抓一大把的介紹書不同的是,我更傾向于把它看成一本散文集或者是小說。對,一本以記敘昆蟲的生活中閑情雜趣的散文集或者是小說。盡管我知道這可能對于原作者亨利?法布爾是一種污辱。
以獨特的視角,看所能看見的最細微、最有趣的世界。
是我對《昆蟲記》這本書的評價。從內容上來看,我從來沒有讀過以昆蟲來作主題的書,當然我說的‘書’里不包括寓言。我能夠感覺的,在亨利?法布爾的書里,所有的昆蟲都是它最本質的樣子。那是一種沒有被人類的想法所捆綁的,昆蟲所具備的最自然的樣子。它們的世界里沒有勾心斗角,只有生存這一種本能。
我不能接受寓言中對昆蟲的低毀,畢竟那不是昆蟲自己的錯,作為同樣是生物的我們沒有權利去左右他們,毀壞它們的名譽。
這同時久造成了我對《昆蟲記》中昆蟲原原本本的世界的向往。不被束縛,沒有權利,只有生存。我認為那是一種無法比擬的美好世界,盡管有廝殺,盡管充滿危機,但它永遠是單純的質樸的。
總覺得可以看出些什么,盡管是昆蟲,盡管它們的世界是那么的細微。昆蟲,其實很單純,他們就只想著生活、繁殖后代,只要有這些他們就滿足了。總是想去它們的世界看看,可能危險重重,但總會有一些新奇的事發生,會是什么呢,不得而知;總覺得可以去看,那個關于昆蟲的世界,可能只是一只可以活過一夏的螢火蟲,但那總是一種新的冒險吧,會是什么時候,不得而知。
哪怕是一次,就算是透過書,也想去看一看。那個有昆蟲的、無法比擬的美好世界。
關于昆蟲記的讀后感 篇8
自從讀了《昆蟲記》之后我就愛上了科學,我從《法布爾科昆蟲記》里知道了:金蟬怎樣脫殼,狼蛛的家園是怎樣的,蜣螂怎樣做卵袋,孔雀蛾的由來。還弄清了"螟蛉之子"是錯誤的,蜂抓青蟲不是當兒子養,而是為自己的后代安排食物。想到這里我便知道了這些動物也和人一樣狡猾。但是這些科學知識還真是讓我大開眼界呀!《昆蟲記》里有許多有趣的故事:狼蛛的居住大約有一尺深,一寸寬,這就說明了狼蛛的體型有多大,由此可見,現在的科技是多么發達。別看小小的狼蛛,他們自己的家可是用自己的毒牙一點一點挖出來的,洞邊有一堵墻,是用廢料做成的,大約有一寸高,這是用來保護自己的家園,不遭受其它動物襲擊的盾牌。
蜣螂的卵袋是完整的球,先做成一道圓環,直到圓環形成一個深溝,后來,像一個瓶頸的形狀加上壓力,壓成一個凸起的中央,做成一個火山口,是邊厚,凹穴深,最后漸漸形成一個袋子。真沒想到這些小動物的本事也不小啊!這些袋卵的層端朝著封口,如果塞子重壓深入卵就會很痛苦,甚至死亡。所以甲蟲把瓶口塞住,卻不撞下去。
孔雀蛾,最大有小鳥那么大,都喜歡在天花板下飛翔,都喜歡成群飛,最少有2只,最多有只左右。在我們的生活中的蛾一般都是很小的,但是孔雀蛾卻有小鳥那么大還真是希奇啊!這些孔雀蛾很堅強,無論在多么惡劣的環境下,即使是在烈日下,還是在狂風暴雨下,依舊要堅持飛行達到目的地。孔雀蛾果然比我們人類要堅強。孔雀蛾一生中最想找到一個合適的配偶,理念是不管路途多么遙遠,多么堅苦,也依然堅持。孔雀蛾的壽命只有兩三天,因為他們不懂吃。我真為他們感到惋惜。孔雀蛾是由一只漂亮的毛蟲變來的,脖子上有一個領結,他們的身體為底色。
這些小動物都是法布爾細心觀察所得的結果,科學,可以讓你確切知道動物的大小或看到一些特別的東西,讀了《昆蟲記》使我仿佛置身于現場,看著小動物怎樣產卵,聽見他們怎樣鳴叫,是法布爾帶領著我們走向科技的未來。
關于昆蟲記的讀后感 篇9
第一次讀《昆蟲記》,不知怎么的它就吸引了我。這是一部描述昆蟲們生育、勞作、狩獵與死亡的科普書,平實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敘述,惹人捧腹……人性化的蟲子們翩然登場,多么奇異、有趣的故事啊!法布爾的《昆蟲記》,讓我沒有夢幻感,那些具體而詳細的文字,不時讓我感覺到放大鏡、潮濕、星辰,還有蟲子氣味的存在,仿佛置身于現場一樣。被我忽視太久了的昆蟲的身影,及它們囂張的鳴叫,一下子聚攏過來,我屏住呼吸,然后,憑它們穿透了我心靈的幽暗。《昆蟲記》不是作家創造出來的世界,它不同于小說,它們是最基本的事實!是法布爾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是獨自的,安靜的,幾乎與世隔絕的寂寞與艱辛。它使我第一次進入了一個生動的昆蟲世界。
當我繼續閱讀《昆蟲記》時,我看到法布爾細致入微地觀察毛蟲的旅行,我看到他不顧危險捕捉黃蜂,我看到他大膽假設、謹慎實驗、反復推敲實驗過程與數據,一步一步推斷高鼻蜂毒針的作用時間與效果,螢的捕食過程,捕蠅蜂處理獵物的方法,孔雀蛾的遠距離聯絡……一次實驗失敗了,他收集數據、分析原因,轉身又設計下一次。嚴謹的實驗方法,大膽的質疑精神,勤勉的作風。這一次,我感覺到了“科學精神”及其博大精深的內涵。
昆蟲學家法布爾以人性關照蟲性,千辛萬苦寫出傳世巨著《昆蟲記》,為人間留下一座富含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散文寶藏。它行文生動活潑,語調輕松詼諧,充滿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筆下,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禮服;小甲蟲"為它的后代作出無私的奉獻,為兒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喂食動作慢了,他甚至會像嬰兒般哭鬧"。多么可愛的小生靈!難怪魯迅把《昆蟲記》奉為"講昆蟲生活"的楷模。
我嘆服法布爾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讓我感受到了昆蟲與環境息息相關,又讓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獨具匠心和細微的觀察。《昆蟲記》讓我眼界開闊了,看待問題的角度不一樣了,理解問題的深度也將超越以往。我覺得《昆蟲記》是值得一生閱讀的好書,我想無論是誰,只要認真地閱讀一下《昆蟲記》,讀出滋味,讀出感想,一定可以知道得更多。
關于昆蟲記的讀后感 篇10
看了《昆蟲記》后,這本書使我十分著迷,原來昆蟲世界有這么多的奧秘,我知道了:凌晨,蟬是怎樣脫殼;屎殼螂是如何滾糞球的;螞蟻是怎樣去吃蚜蟲的分泌物。還弄清了:“螟蛉之子”是錯誤的,蜂抓青蟲不是當成自己的兒子養,而是為自己的后代安排食物。
第一次讀《昆蟲記》,發現這是一部法布爾描寫昆蟲們的科普書。通過法布爾的生動幽默的描寫,讓我看到了昆蟲跟我們人類在許多方面都有著驚人的相似,奇妙的昆蟲們帶著我在一個神奇而生動的世界里盡情的徜徉。
在讀書的過程中,我了解了許許多多的昆蟲,他們雖然看起來渺小,但在法布爾的描述下生活卻顯得那樣的豐富多彩。昆蟲們在大自然的懷抱下生活得那樣的無憂無慮、自由自在,雖然有暴風雨,但更多的是陽光明媚。愿人類少干涉它們的生活,少破壞環境,少污染環境,讓昆蟲們在自己的天地里繁衍生息。
繼續讀下去,我看到法布爾先生細致入微地觀察蟬蟲的蛻變,我看到他不顧危險捕捉塔藍圖拉毒蛛,我看到他反復的觀察和實驗,尋找大量例證,反復推敲,一步一步推斷舍腰峰的窠巢的制作材料,螢的捕食過程和捕蠅峰的捕食過程,蜜蜂的超人的記憶力……一次實驗失敗了,又繼續下一次的設計,讓我深切的感受到追求科學的不易和艱辛。
讀完《昆蟲記》我感受很深,我要學習法布爾先生嚴謹的科學態度,為科學一絲不茍、反復求真的精神,以及他勇于探索世界、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毅力。堅持“準確記述觀察得到的事實,既不添加什么,也不忽略什么”。在今后的學習中,我要發揚這種精神,對學習踏實認真,對科學一絲不茍,仔細觀察,如實記錄,決不胡亂應付,敷衍了事。
關于昆蟲記的讀后感 篇11
我假期里讀了《昆蟲記》,這本書很好看。
世界上第一本《昆蟲記》出版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法國,那是一本集自然科學和人文關懷于一體的昆蟲百科全書。當時的《昆蟲記》全書共十卷,長達二三百萬字。在《昆蟲記》中作者將專業知識與人生感悟融于一爐,娓娓道來,在對一種種昆蟲的特征和日常生活習性的描述中體現出作者對生活世事特有的眼光,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本人對生活的熱愛與尊重。這本書一出版就立即成為了當時的暢銷書,在法國自然科學史與文學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它不僅是一部研究昆蟲的科學巨著,也是一部謳歌生命的宏偉詩篇,被人們冠以“昆蟲的史詩”之美稱,法布爾也由此獲得了“科學詩人”、“昆蟲界的荷馬”、“動物心理學的創導人”等桂冠,并因此書于1910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
我最欣賞的故事是《螢火蟲》,這個故事是描述螢火蟲的特征與生活習慣,寫的細致深動,還多處應用了比喻,擬人等等手法。
《昆蟲記》是由人類杰出代表法布爾與自然界眾多平凡子名——昆蟲,共同譜寫的。
關于昆蟲記的讀后感 篇12
1.神秘的池塘:這篇文章主要是寫作者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體現了大自然的獨特魅力,同時也體現了一種人之常情---只有對某種事物產生興趣,才能做好事情。無論做什么都要從興趣出發,比如有一次,媽媽讓我學跳舞因為我不喜歡跳舞,所以學不好,而同時因為我喜歡彈琴,所以我的琴彈得十分出色,原因便是興趣。作者在這里對大自然充滿興趣,迷戀大自然中的一切,熱愛小生命,因此從對大自然的喜愛到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
2.玻璃池塘:這篇文章主要是寫作者法布爾做的一項有趣的實驗:苔蘚能不能使水保持清潔?結果證明是可以。什么原因呢?原來是因為苔蘚分解了水中的二氧化碳,得到碳元素,碳可以來制造淀粉。淀粉是生物細胞所不可缺少的東西。營養物水草所吐出來的廢氣是新鮮的氧氣。作者做了一番遐想:在許多許多年以前,陸地剛剛脫離了海洋,那時草是第一棵植物,它吐出第一口氧氣,供給生物呼吸,于是各種各樣的動物相繼出現了,而且一代一代繁衍、變化下去,一直形成今天的生物世界。從而告訴我們事事都要發現。
關于昆蟲記的讀后感 篇13
歌德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但我認為前提必須是情投意合。一次不經意間讀到一本書,這本書沒有華麗的詞句,也沒有過多的“裝點”,這本書就是——《昆蟲記》。
作者亨利·法布爾熱愛科學、他將自己一生的心血奉獻給了研究昆蟲,留下了這本曠世巨作。這本書語言十分幽默,運用擬人化的手法將昆蟲形象表現得活靈活現。法布爾所敘述的昆蟲習性來源于他的仔細觀察、和用心的體會,他將昆蟲的習性真真實實刻畫了下來,讓人們更加了解了昆蟲。
讀起那一篇篇文章,昆蟲們就像圖畫般浮現在眼前:織網、捕蟲的蜘蛛,善于偽裝的枯葉蝶,揮著大刀的螳螂,還有覓食方法獨特的蜣螂……世界多么奇妙!昆蟲的本領,讓我們人類都驚嘆不已。
人類通過觀察動物的生活習性和生理結構有了很多的發明創造:人們根據水里游動的魚,發明了潛水艇;看到豬在遇到有毒氣體時會把鼻子插入土中過濾毒氣,人發明了防毒面具;通過觀察蜻蜓的飛行,發明飛機……
《昆蟲記》為你展示了一個充滿情趣的昆蟲世界:你見過天生懂得實用幾何學問的樵葉蜂嗎?你見過誓死也要步伐一致的松毛蟲嗎?你見過勤勞的歌唱家蟬嗎?……
法布爾告訴我們:自認為保護昆蟲的方法可能也是害了他。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們連接起那一副生生不息的食物鏈,法布爾說過:我們所謂的丑美臟凈,在大自然那里是沒有意義的,法布爾對它們一視同仁,都很喜歡,并沒有一絲厭惡的感覺,由此可見,他真的十分愛昆蟲,也特別愛大自然。
這本書在揭開昆蟲世界神秘面紗的同時,還將昆蟲生活與人類社會巧妙地聯系起來,成為科學與文學完美結合的典范。
我愛《昆蟲記》!
關于昆蟲記的讀后感 篇14
《昆蟲記》是法國杰出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爾的傳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不僅是一部文學巨著,也是一部科學百科。
法布爾對昆蟲有著濃厚的興趣,因此他的《昆蟲記》也讓我在讀時仿佛自己就是一只在旁觀的昆蟲。每一只昆蟲都有人一樣的情感。如:“已經慌了神的蝗蟲,完全把‘三十六計走為上策’這一招忘到腦后去了。”
在讀《昆蟲記》時,我甚至能想象昆蟲在活動的畫面,眼前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神秘的大自然。蟬再歌唱,蟋蟀再管理家務,蜘蛛再捕獲食物……神秘的自然中也有這么有趣的事物,我對大自然的敬意油然而生,它也有心細的一面。
法布爾再探索大自然的過程中一定遇到很大的困難,但是再大的困難也沒有擋住他探索的道路,我嘆服法布爾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讓我感受到了昆蟲與環境息息相關,又讓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獨具匠心和細微的觀察。
《昆蟲記》不僅僅浸溢著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蘊含著某種精神。那種精神就是求真,即追求真理,探求真相。這就是法布爾精神。在《昆蟲記》的引導下,我要繼續探索神奇的昆蟲世界,爭取有更多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