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安妮日記》有感(精選16篇)
讀《安妮日記》有感 篇1
戰爭陰云籠罩下的阿姆斯特丹,即使是晴朗的天氣,也給人一種沉悶的壓抑感。為了生存躲在衣櫥后面的猶太姑娘安妮,以樂觀的心態和無以倫比的勇氣折服了千千萬萬的人。
第一次比較詳細的了解安妮是在電影《幸運里的錯》中,身患絕癥的女主參觀了安妮之家后被安妮的勇氣所鼓舞。之后去看了《安妮日記》。這個姑娘在生死邊緣仍然寫道:盡管人們都有這樣那樣的荒謬和缺陷,但我堅信人們內心的最深處都是真正善良而美好的。
沒錯,戰爭永遠是被人們所厭惡的,但仍有人執意挑起戰爭,貪婪和欲望也許是罪魁禍首。安妮在日記中留給我們的,是對人性本善的信念,對人性丑陋的寬容。留給我們半個世紀的深思。
小姑娘用自己的方式打贏了戰役,穿過金黃的麥田,衣襟飄過夏秋,步伐輕快的走遠了。心靈永遠是最強大的武器。
讀《安妮日記》有感 篇2
當我們面對學習的時候,總是皺著眉頭嫌上學苦,作業多,壓力大,而安妮呢,在那么艱苦的環境下,她仍能一邊自學,一邊保住自己的性命,還生活得那么快樂!她的內心,可能比我們還要愉悅,因為她有一種信念,一種樂觀的信念。
而我們只要遇到一點點小困難,哪怕只是摔了一跤,就已經在等著大人來安慰了,根本不會去獨立完成一件事情。莎士比亞曾經說過:“愛不是用眼睛,而是用心去看的。”我們擁有許多愛,長輩對我們的愛,老師對我們的愛,同學朋友之間互相的愛等等等等,我們卻不曾發現這些愛。
讀《安妮日記》有感 篇3
安妮·弗蘭克,這個與我同齡的女孩,她著時給了我很大的震撼。這么小的年紀,就被殘酷的戰爭逼著躲進了黑暗的小屋,整天提心吊膽的過著生活,每天她處處都受到拘束,卻一直沒放棄,可惜就在戰爭快結束時,她卻離開了人世。
比起安妮的生活,我們現在過得生活簡直就是一個美好的天堂。安妮在那么艱苦的環境中都能表現得如此樂觀,還能一邊學習一邊快樂地生活著,而我們,一群在天堂里的孩子,卻還不知足于現在的生活,整天向父母要這要那的,父母也都順著我們的意思做;在家里,簡直就是一個個“小皇帝”,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大人們忙得團團轉,而我們自己卻在那兒玩得不亦樂乎。
讀《安妮日記》有感 篇4
由于種族的歧視,安妮他們的逃亡生活并不好過:明天都吃爛了,變質了的食物;沒有什么合身的衣服;不能在屋內遠動;不能看見陽光與光明;不能和小伙伴們一起玩耍學習;不能發出響聲……在這些惡劣的居住環境下,他們還要時刻擔心會來小偷;因為害怕被人發現而整天提心吊膽的;被突如其來的子彈和大炮嚇到;有心事無人訴說,只能在被窩中偷偷抹眼淚……
在如此艱苦的生活下,安妮還是十分樂觀,懷揣著希望:她相信英國很快就會打敗德國;她相信這種日子很快就要到頭了;她相信她一定可以熬到重見光明的那一天……
讀《安妮日記》有感 篇5
這本日記本伴隨了安妮兩年,記錄了他們躲藏時生活的點點滴滴。雖然這其中也包含了安妮對這種生活的不滿和抱怨,以及對屋外戰爭的厭惡與無奈,而安妮仍以一種旁觀者的姿態,以一種樂觀的心態,對這些災難一笑而過。
安妮與我們同齡,可她卻擁有驚人的樂觀,她遭受著與我們截然不同的生活,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的我們,不知比安妮要幸福多少,卻不懂得珍惜,總是埋怨生活中的不順心,不如意。而安妮卻還擁有笑容……
讀《安妮日記》有感 篇6
這一段時間,我讀完了《安妮日記》這本書。對于《安妮日記》,其實我早有耳聞。這本書 根據一個猶太少女寫的日記編寫而成。它對我的啟發非常大。
本書主要講了:一個猶太少女記述二戰期間密室里的人的生活實錄。安妮原來居住在德國 的法蘭克福,納粹興起后隨家人避難到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在她生日時,收到一個日記本作 為生日禮物,從此開始寫日記。在漫長的25個月中,她用她的筆記錄了她在密室里的每一天 成長經歷,并對戰爭、反猶太主義、與父母的關系、自然性、宗教等問題進行了反思。
我了解到,自從1993年希特勒法西斯政權執政以后,開始對猶太人進行殘酷的迫害。一連 串的專對猶太人實施的專制出臺。法律規定,猶太人必須佩戴一枚黃星;猶太人必須交出自 行車,并且不許乘電車;猶太人只許在下午3——5點之間去買東西,而且只許進猶太人開的超市 等。
我覺得希特勒太殘忍了,猶太人也是德國人,為什么要這樣對他們?非要把他們趕盡殺絕 才肯罷休?在為猶太人抱不平時,我真正地領悟到安妮熱愛生活和學習的人生態度,永遠滿 懷著理想,身處險境不氣餒、不屈服。我要學習她善于思考、敢于深刻剖析自己、正視自己 的缺點的品格。
在此呼吁一句:愿天下永遠和平!
讀《安妮日記》有感 篇7
安妮·弗蘭克是個猶太少女,與父母,姐姐過著富裕安寧的生活。從1933年希特勒法西斯證券執政后,對猶太人進行殘酷地迫害,使安妮一家人移居到荷蘭的阿姆斯特丹。而在1942年6月12日,安妮過13歲生日,收到了一本日記本,從此與日記做朋友,名為“吉蒂”。這時候,德國法西斯已侵占了荷蘭,對猶太人進行更為殘酷的迫害。為了躲避,逃到了自我公司大樓的房屋里面,成為了他們隱蔽的“密室”,同樣為猶太人的一些人也躲了進去……
讀完這本書后,我深有感觸!他們在密室里整整生活了2年。2年這但是什么概念哪,他們居然那么有毅力地生存了下來,我感到十分地感動。詳細地描述一下,為了躲避德國法西斯的攻擊,他們不得不把密室蓋得嚴嚴實實,窗戶全部釘上了板子或者是厚厚的窗簾,擋住光亮。白天,為了不讓下面的人發現,只能輕手輕腳的,如果是此刻的話,我們就應是很難辦到的!
可世界還是存有一些極少的好心人,他們的食品就是從靠公司幾位員工。這些人無私為他們奉獻,給予他們食物,書籍,學習!但是……
但是,想想也是!密室的生活可不是好過的,在里面的生活不能看到陽光,不能觸摸自然,是極其枯燥,煩悶的和無聊的!那里沒有要好的朋友,沒有良好的老師,沒有無限的快樂,沒有……而且再加上密室外的戰爭形勢,不停地轟炸使他們煩躁!
安妮總說“紙比人更有耐心”,是的!這種說法我也感受得到,對人講一些繁多的事情還不如跟紙對話!每一天以日記為發泄,傾訴!她渴望自由,快樂。在這本日記中,能夠看出來安妮對自我的看法,他人的看法,生活的看法。從13歲的黃毛丫頭長到成熟的15歲姑娘,再次聲明,很有毅力!
中間也有許多的人鼓勵安妮,比如說她的姐姐瑪戈,還有彼得!彼得是最多的,每次不是安妮上去,就是彼得叫她上去。
讀完這本書,我十分地感動!推薦大家也去看吧——你們會感受到里面的喜、怒、哀,樂。我接下來要看大仲馬的《茶花女》咯,祝大家閱讀愉快!
讀《安妮日記》有感 篇8
今天,我把《安妮日記》這本曠世著作讀完后,深有感觸。
她是出生在德國法蘭克福的猶太女孩。13時她收到一個日記本作為生日禮物,從此 她用這個本子記錄了和家人為逃避納粹迫害躲在密室里度過的兩年隱蔽生活。在距離16歲生 日只差3個月的時候,她死在貝爾森集中營里。1947年,她死里逃生的父親將她遺留的日記出 版。這本被轉譯成幾十種語言的日記讓她的名字深深的烙在了人們的心中,她就是安妮·弗 蘭克。
安妮的日記從1942年6月12日寫道1944年8月1日,記載了她遇難前兩年藏身密室的生 活與情感。她一直對生活充滿希望,只是悲傷 。痛苦。別離讓她過早的體會到人生的苦與悲。 但她的文字讓我們看到了她的堅強和自信。
當我讀到“只要我還活著,能看到這陽光,這無云的天空,我就不可能不幸福!” 這句話時,我被深深震撼了,安妮是多么的堅強與自信,她對生活有多么大的憧憬,對外面 有多么大的向往。
當我讀完這本書,安妮這個名字在我腦海久久不能抹去她是多么的堅強啊!
安妮死后,他的日記被翻譯成55種文字,銷售約2400萬冊,成為僅次于圣經的一本 最暢銷的讀物。
在這本書中,我學到了堅強。勇敢與自信,希望你們也能讀讀這本《安妮日記》。
讀《安妮日記》有感 篇9
讀完《安妮日記》這本書,我還一直沉侵在故事情節中,眼眶因安妮的希望、勇氣、溫柔的 悲傷的種種表情感動得落淚。
我想原來我一直沒有崇拜的人,但讀完《安妮日記》之后,崇拜的對象已在我心中悄然 誕生。
在1942到1944年,仿佛黑暗一直籠罩著每天,戰爭讓很多種族滅絕,也讓天空烏云密布 。這里有許多的猶太人被蓋世太保的鐵抓襲擊,他們就這么無辜的離開了人世。這是歷史上 異常慘絕人煙的浩劫。其中也包括安妮,她是個猶太少女,她原來過著多么幸福美滿的生活 啊!命運卻如此捉弄人,她原本幸福的生活就這樣破碎了。
許多人都到她父親公司的密室躲藏,在那里生活。密室十分枯燥,而當時安妮還是個13 歲的女孩。它是活潑好動天真的,卻不能不一直在密室幾年不出門,密室每個地方都有非常 嚴格的限制。膽敢你面對這些時,本應該是被逼瘋,但她沒有屈服,反而讓她在遇到這種困 境時產生了一片生機勃勃的希望的田野!
安妮漸漸長大,她在社會中完全獨立了,15歲的他想改變現在,想到了男女平等,這些 社會問題。戰爭是恐怖的,它能破壞一切,卻不能破環擁有一顆勇敢、堅強、自由的心!雖 然她最后沒有逃過殘害的命運,不過她的心永遠活在世上,或在每個人的心中。當她閉上雙 眼時,它距自己的16歲生日只差3個月。“多么年輕的生命,就這樣消失啦!”我不禁悲嘆道 。
雖然安妮死了,但她生前說的“我希望我死后,仍能繼續活著。”我堅信他的愿望能實現。
我敬佩安妮,我相信這本書會一直壓制住戰勝與丑惡,宣揚和平與友善。她能感動全世界, 但愿世界不會再有戰爭!
讀《安妮日記》有感 篇10
在這個寒假里,我讀了〈安妮日記〉,《安妮日記》取材于二戰時期的真實事件。她在日記 中吐露了安妮與母親不斷發生沖突的困惑以及對性的好奇。在種族歧視和戰爭迫害的社會大 環境中,藏匿且充滿恐怖的密室生活,在她樸實流暢的筆下,深深地揪動著每一位讀者的心 。讓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戰爭的殘酷。
這本書主要記錄的是安妮在密室里的生活,盡管密室的生活是如此的枯燥無味,但在她的筆 下卻顯得生動有趣。在日記中,安妮表達了自己對世界的看法,也表達了自己對未來的憧憬 。13歲的她,卻表現得如此成熟,與她相比之下,我們是多么的幸福。我們生活在和平的國 家中。我們擁有自由,我們可以上學,我們可以與自己的同伴一起玩,我們可以無限時的做 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我們可以……
但是,在生活中,卻有許多人不懂得珍惜我們現在所擁有的一切。我們總是常常抱怨自己, 抱怨他人。總是嫌這嫌那的,有許多的不滿,有許多的要求。但在安妮的一篇日記中,她這 樣寫道——只要我還活著,能看到這陽光,這無云的天空——只要這一切還在——我就不可 能不幸福。相比之下,我就覺得很慚愧。
以前,我總是對自己的父母大呼小叫的。一點都不懂的尊重他們,總認為他們對我所做的一 切都是應該的。但是現在,當我看了《安妮日記》后,我覺得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珍惜現在,珍惜和平,希望這個世界永遠和平!
讀《安妮日記》有感 篇11
有許多書伴隨著我們成長,我們從中吸取精華和營養,更加茁壯成長。上個星期,我讀了《 安妮日記》,感覺既真切又感人。
安妮·費蘭克是一個二戰時期,納粹大屠殺猶太人時一個15歲猶太女孩。她有一個姐姐瑪格 ,本來一家人其樂融融,但是希特勒對猶太人實施種族滅絕,費蘭格家被迫住進了秘密小屋 。此外,同居室還有一個牙醫,幾對夫妻,還有一個男孩皮德。在這一段充滿噩夢的將近25 個月的危險日子里,安妮用純真而感人的筆觸記錄下了躲藏在秘密小屋的恐懼、害怕,以及 與皮德之間真摯男女情意。安妮夢見親愛的已經過世的外婆,夢見親愛的朋友達莉,心里充 滿了焦慮和擔心。而日記是她最好的傾訴,也是二戰期間猶太人悲慘命運的一個證明!日記 本是安妮13歲生日時收到的一份禮物,她給日記本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基帝”,向它吐露 自己的心聲以及自己內心的無助與煩惱,思考生命和戰爭……
在安妮15歲那年的8月份,有人告密,秘密小屋的8個人全部被捕。數日后,安妮和姐姐瑪格 死于集中營,8人中只有安妮的父親一人還生。
多么不幸的故事呀!25個月的悲慘生活,忍受饑餓、擔心、害怕……在困難中成長,在害怕 中成熟。在躲避的日子里,安妮從一個懵懵懂懂的小女孩長成了一個花季少女,在這花一般 的年齡,只能躲避在那矮小的秘密小屋。
一本日記,讓我們體會到戰爭的殘酷與無情,體會到了猶太人的悲慘命運!讓我們認識到了 納粹惡魔給人類整體以及每個個體帶來的傷害以及無可彌補的傷痛!
讀《安妮日記》有感 篇12
讀了《安妮日記》這本書我深受啟發。
安妮。弗拉克是個猶太少女,他的父親奧托。弗蘭克經營這一家公司,一家四 口過著富裕安寧的生活。
1933年希特勒法西斯政權執政以后,開始對猶太人進行殘酷的迫害。
1942年6月12日,是安妮13歲生日,他受到了一個禮物是一本日記。這是德國 法西斯已經侵占拉荷蘭。為了避免遭受警察的逮捕和屠殺,安妮的父親帶著一家人,躲進拉 公司大樓的一間隱秘的房屋。
安妮。在與世隔絕的密室里度過了花季少年最重要的兩年時間,沒有享受到花 季的幸福,快樂,只有日記本陪伴著她。她向他訴說心中苦悶,講述身邊發生的事情,描寫 各種感受和幸福。她衣少女特有的青春和語言,記錄了成長中的困惑和好奇以及青春的萌動 和期待。同時,她以勇敢的筆墨,控訴了法西斯邪惡的戰爭,譴責了毫無人性的種族歧視, 描述了戰爭給人們帶來的深重災難。安妮對在這個特殊的環境中扭曲的人際關系的不適應。
我還要學習安妮善于思考,認真反省自己,看清自己的缺點,不斷提升自己的 品格的精神。
讀《安妮日記》有感 篇13
“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 豆蔻年華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時期。似一縷陽光,如一 陣清風……那時的我們擁有最純真的笑容。
在《安妮日記》中“安妮”把開始記錄是13歲,在15歲被納粹抓獲。——她把那“美好” 歲月記錄了下來。
我們在想象“安妮”過得舒適生活,錯了!
安妮是一個猶太小女孩,她正生活在二戰時期,為了躲避納粹的殺害,于是隨家人躲到了 一間密室里,度過了漫長的25個月。
在十三四歲我們應該享受著老師的教育,父母的疼愛,擁有最美麗的笑臉,最動聽的笑聲 ,享受花季的幸福,快樂和友情,可是“安妮”只有日記本陪著她。
我不敢想象密室里那黑暗的時光,這里沒有陽光,沒有快樂,只有饑餓,只有恐懼和病痛 一直折磨著他們。“安妮”在這種環境下中學會了:不屈服,不氣餒。她善于思考自己所犯 的錯誤,正視自己的缺點。
安妮初進密室,對“凡。丹夫婦”是厭惡的,對母親的責備的不滿……可是“安妮”學會了 自我改正,包容……在密室的生活由一開始的厭惡,到真正安定下來,度過了漫長的25個月 。
“安妮”在密室中喜歡上了“彼得”——一個靦腆的男生,在這個密室里“安妮”有青春的 萌動。在這個黑暗的密室里“安妮”用她的樂觀,滿懷理想感染著身邊的人,感染著“彼得 ”,于是“彼得”也悄悄喜歡上了她。
在1944年8月1日,“安妮”放下了筆,故事結尾的很突然,留下了很多的幻想——“安妮 ”被納粹抓走了!
仔細回味,這本日記,筆調貼近我們,又和我們的生活大不一樣。“安妮”把成長中的困 惑與好奇真實地記錄出來,在日記中“安妮”對自己的情感直言不諱,讓我們好像看到另一 個自己。
我們應該為自己感到慶幸,我們沒有渡過那漫長的25個月,我們是在歡笑中度過的。“ 安妮”也是幸運的,她在這時間里,認識到了自己,學會了堅強,熱愛生活。
可愛的“安妮”在納粹的迫害下永遠的閉上了眼,距離她16歲生日僅剩3個月,距離這個 集中營集中營獲救僅剩1個月,“安妮”用自己的筆寫出了“痛苦”的密室生活,讓我們這些 正值豆蔻年華的少女不僅深思。
正值花季的我們,應該深思:那漫長的25個月,我們會做什么?
讀《安妮日記》有感 篇14
今天我看了一本書叫:《安妮日記》,這本書對我來說是不公平的。下面我來寫一寫吧!
這本書作者是:安妮·弗蘭克,他已經16歲了,想當一名作家,可是被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候失去了生命。在安妮的世界里:她沒有安靜的上課,沒有和孩子們嬉戲玩耍,只因為她痛恨戰爭。
這本書中我痛恨戰爭。因為戰爭讓許多可愛的孩子失去了寶貴的生命,也讓安妮這樣失去了生命,讓我們像社會發誓:請不要再有戰爭出現。
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我要向安妮學習,憎恨戰爭!維護和平!
讀《安妮日記》有感 篇15
《安妮日記》這本書是一個13歲的小女孩安妮用日記的形式記述二戰期間她們一家人居住在密室里的生活。在安妮13歲生日時收到一個日記本作為生日禮物,從此安妮便把它當做自己的朋友并取名為凱蒂,向她述說著自己生活的點點滴滴。
安妮的父母是移居在德國的猶太人,1942年德國法西斯侵占了荷蘭,對猶太人進行殘酷的迫害。安妮一家為了躲避德國納粹,逃到了父親公司大樓的房屋里面,那里從此便成為了他們隱蔽的密室。在這個窄小的密室里居住的除了安妮一家還有凡達恩夫婦和他們的兒子彼得,再后又來來了一位牙醫名叫杜塞爾。
在密室的生活每天都提心吊膽,不見天日,他們不敢大聲說話,更不敢外出,他們不得不把密室蓋得嚴嚴實實,窗戶全部釘上了板子或者是厚厚的窗簾,擋住光亮,日復一日他們娛樂的方式便是在電臺里收聽音樂,偶爾得知道外界朋友被納粹發現的消息,每個人都陷入悲傷之中。每當安妮感到悲傷煩悶她會跑到閣樓打開窗戶享受溫暖的陽光,面對窗外的藍天白云,絲絲的涼風,安妮便更加感到自己要堅持著,等待光明的到來。
面對單調枯燥的生活,面對煩躁的家人,面對死亡的陰影,安妮在日記中透露出了她的悲傷沮喪,透露出她對自由的渴望,但是這一切并沒有使她內心荒蕪,她從未絕望過,她相信生活相信未來,父親
曾對她說過“無論活在哪里或怎么活著,只要生命還在,就有希望”。而安妮也就是秉著這個積極的態度來對抗著這可怕的日子。戰爭帶來的痛苦是無限的,但安妮抱著樂觀的態度,靜靜的等待,等著悲慘的結束。
面對原本安寧幸福的生活,突如其來的改變讓一個年僅13歲的小女孩如何接受?但是安妮,她體現出了一種以前前所未有的勇氣面對黑暗的生活,面對外面的世界,面對自然,是的,她無比的渴望,就因為她這種急切的渴望,更堅定了她對生活熱情。
安妮他們在這個充滿恐懼,與世隔絕的密室中生活了足足兩年,在1944年8月4日,全副武裝的荷蘭納粹對辦公室進行了一次突襲,密室中的8個人包括安妮全部被捕。一個一個相繼死亡,1945年2月,面對與她相依為命的姐姐的死亡,安妮的意志被徹底摧毀,幾天后離開了了這個充滿恐懼世界。
安妮曾說:“希望我死后,仍能繼續活著!倍F在安妮象征著一種在困境中不懈追求光明的精神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讀《安妮日記》有感 篇16
安妮是一位普通的猶太少女,本應該擁有幸福、快樂的童年,但當時德國排斥猶太人 風氣日盛,1933年,父親奧圖便放棄于德國的事業而將家庭移至荷蘭阿姆斯特丹,安妮便在 那里上學,暫時有一段平靜的時光。但是1940年5月后,荷蘭為德國攻占之后,荷蘭的新統治 者英夸特也將排猶法律于荷蘭執行,1941年夏天安妮姐妹也因此轉入猶太人學校就讀。這段 期間安妮開始寫日記。
1942年,由于納粹捕捉猶太人的行為日益嚴重,安妮一家決定搬到更隱蔽且安全的地 方,那年的7月9 日,安妮一家與范丹一家搬入奧圖公司的三樓與四樓,以書柜擋住出入口以 避人耳目,過著隱蔽的生活。應還可以住一個人,所以后來他們的伙伴又多了一位牙牙醫杜 賽爾。
在”密室“中,安妮用日記的形式,記錄了她在密室中的生活。 安妮自從搬到荷蘭 以后,就一直生活在陰森的密室里,白天不能打開窗簾,怕別人看見,晚上只能打開一點點 窗戶透透氣,但立刻就要關上;上午吃完早餐以后就不能用水了,因為隔壁會聽到;再加上 一家人脾氣暴躁,經常大吵大鬧,克萊爾的體弱多病,外面不斷傳來的猶太人被殺的消息, 搞得大家心神不寧。
在密室生活的兩年里,正處于花季少女時期的安妮,在極度的恐慌與不愉快下,在 暗淡無光的密室里, 度過了少女成長的關鍵時期。然而她卻毫無辦法,因為他們是走到處處 都會受到德國人歧視的猶太人。戰爭的殘酷令我們無法想像。
在1944年的8月4日,在光明就要來到的時刻,納粹分子沖進了公司的后屋,逮捕了 這些猶太人,結束了他們兩年的密室生活,最后,安妮以及她的姐姐、媽媽,凡丹夫婦一家 ,杜瑟爾都慘死在集中營里?巳R爾被送往德國服勞役,中途逃脫;只有安妮的爸爸活著走 出了集中營。
安妮死的時候,年僅15歲,因傷寒而死去,她本來應有一個美好的生活,但由于 戰爭,她失去了生命。但從她的日記里看出,她渴望和平,渴望光明。她從一個不懂事的小 孩子,漸漸成長為一個有主見的少女。所以,我們要遠離戰爭,減少戰爭對我們的傷害,讓 和平永駐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