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學經驗的文章(精選3篇)
初中化學經驗的文章 篇1
從事初三化學也有年頭了,對化學教學有些看法,以次跟大家研討.
初三化學在教學中主要要抓住以下三種工作。
一、做好啟蒙教學,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我記得我第一次接觸化學時,也是老師的提問引起了我的興趣, 初三化學是學習化學的啟蒙階段,如何在這個階段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提高教學質量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學中,我們能掌握教學規律,因材施教,運用直觀、形象的媒體創造情景,認真組織好每堂課的教學,從現實生活中選取一些典型、生動、有趣的事例補充教材,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我們還深深地體會到,學生在學習中最大的興趣、最持久的興趣在于教師的教學方法是否有吸引力。以求學生對所學問題是否弄懂、學會,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很注意每一節課的引入,從復習舊課導入新課,使學生有一個溫故而知新的感覺,使新舊知識銜接好,讓新知識能自然過度,為學生接受新知識作了鋪墊。同時,在教學中,我們堅持面向差生,緊靠課本講課。講課時,力求學生聽懂聽明白,對大部分學生堅持不講難題、偏題,重在基礎知識。
二、利用好化學實驗的作用。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幫助學生形成化學概念,獲得知識和實驗技能,加強實驗教學是提高化學質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在我們與學生的接觸中,我們往往發現初三學生對化學實驗非常感興趣,只要課堂上一做實驗,興趣驟升,如何利用學生這種心理,引導他們去觀察、分析實驗現象,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充分發揮實驗在教學中的作用。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充分利用化學實驗的優越性,認真組織好實驗教學。在演示實驗中,我們除按基本操作要求進行示范操作外,還引導有目的的觀察實驗現象,并能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在實驗中觀察和思考,引導學生根據實驗現象探究物質的本質及其化學變化的規律。
三、做好與學生的交流工作,爭創好成績。
學生如果對這個老師感興趣,那學生對他所教的學科也感興趣。所以我們在課后要多與學生接觸,增強師生關系。對不同層次的題目進行輔導和練習,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增大課外作業的容量,加大難度;對接受能力較差學生,做到耐心細致、百問不厭,我們不斷耕耘。同時,對于學生作業我們基本上做到全收全改,做好每次測評工作。從反饋回來的情況,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程度,做好輔導和改進的調。
初中化學經驗的文章 篇2
一、發揮教研組集體智慧,群策群力
我們教研組的全體老師雖然都有多年的化學教學經歷,也都積累了一定經驗,但面對二期課改的新教材,每個人都是新手。首先,我們認真參加市組織的新教材培訓,雖然在炎熱的夏季,雖然路途遙遠、交通不便,但我們都自始至終認真學習。接下來,我們組的四位老師分頭通讀全冊教材,了解教材的總體脈絡和布局,這對整體把握教學是很有好處的。例第一章《化學的魅力》,重在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感知化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了解學習化學最基本的一般方法。這樣,我們在實施第一章教學時,就把情感目標放到比較突出的地位。第三步我們再集體討論教案。經分工,由一名教師主講,再集體補充、修改,往往在初始拿出的教案還是很陳舊的(難該習慣),但經過集體討論后的教案一定有發展、有突破、有新意,大家感覺到集體智慧的能量是很大的。
二、“填補”新教材的“空白”,學生智能得以發展
新教材的版面上有很多“空檔”,有的空檔是實驗的現象、結論,還有一些是問題的解釋,這與老教材有明顯的差別,我們開始覺得很不習慣。我們反復討論是以怎樣的方式“填補”這些“空檔”,若直截了當地告訴學生,那么編寫者的意圖就變成要我們老師去填空,這顯然是一種誤解。我們認真學習二期課程標準,體會到這是留給學生發展的空間,決不能簡單地由老師包辦代替。于是教材上安排的問題討論,我們都認真地組織學生討論、交流、盡量由學生自己解決,教材上安排的實驗,或由老師演示,或由學生完成,然后歸納現象、推出結論。即使是家庭小實驗也鼓勵學生去嘗試,然后交流.但實驗受很多條件的影響,各自得到的現象和結論完全有可能不一致,那么如何去面對考試呢?我們組織學生分析原因,然后得到比較客觀的(一致的)結論,而且一般要求學生能在課本上記錄下來,以便復習鞏固(畢竟考試是不可避免的)。
“填補”教材“空白”的過程,是引領學生探究的過程,是學生習得知識、又發展了能力的過程,新教材用得好,學生一定發展得好。
三、改變學習方式,讓學生學會學習
如果學生仍以接受性學習方式來學習新教材,那么會碰到很多“不方便”。因為與老教材比,“可接受”的內容明顯減少了,教材的體系并不是把所有的知識很現成地呈現給學生的,所以迫使學生一定要改變學習方式。首先迫使教師要培養學生改變學習方式,變接受性學習為探究性學習。在課堂上,老師要放手讓學生自己決定探究方向,選擇自己的方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及時發現其“成果”,幫助學生必要的自我評價和自我調整,當學生獲得初步結果時,教師應督促學生進行自我檢查,自我反思,當 探究遇到困難時,教師不把解決問題的方法、答案直接告訴學生或作過多的提示講解,而應作為一個鼓勵者和啟發者,作適當點撥,啟發學生思考,真正讓學生主體解決問題。同時,在提倡學生主體學習的過程中,應加強對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通過表達和表演,增長溝通與交流的能力,理解別人的觀點或做法,善于反思自己的思想和實踐,從而作出判斷,這不僅能提高學生目前的學習水平,而且培養了將來走向和-諧社會所不可或缺的基本生存和發展能力。
教材用化學科學知識充實了化學教材,加強了化學與人們關心的課題,如材料、能源、環境、生命健康等的融合與滲透,引導學生從日常的生產、生活入手,以科學探究為主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學會用化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在新課改的形勢下,我加強了新課程觀念和新課程標準的學習,不斷轉變教育理念,認真研究總結歷屆中考試題,細心研究考試說明,總結出考試重點和熱點,貫穿于教學中,及時提醒學生注意熱點問題和重點問題。
在教學中重視和加強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加強化學用語和實驗基本技能的教學,扎扎實實打好基矗在課堂上,給學生一定的閱讀時間。針對不同的學生設計不同的題目,有意識地去鍛煉他們思維應變、組織表達的能力。盡量讓大多數的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多讓他們在黑板上寫板書,發表自己的觀點,動手操作。在課堂教學中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運用多媒體等教學輔助手段,使化學實驗教學情景集色彩、圖像、聲音、動感等多種特點于一身,使學生有置身于真實情景之感,達到良好的效果。
近年來對環保、能源等社會熱點的考查力度逐步加強,這就要求教學要突破單純灌輸課本知識的限制,讓學生有時間閱讀課外科學知識,盡可能多地接觸、認識社會,用化學視覺去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
初中化學經驗的文章 篇3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一晃我已在單位工作了二十一個年頭,在這些工作中的日日夜夜里,我經歷了很多,磨礪了很多,沉穩了很多,也獲得了很多。回顧這二十幾年所走過的歷程,有許多辛酸,有許多苦痛,也有許多欣慰。回味這一路走來的艱辛,我感觸良多,現將自己多年工作的心得與見解和新進的年輕大學畢業生交流共勉,希望能給他們一些啟示或些許的幫助。
首先,學做事,應該先學做人。工作中,大家是相互協作的,人不是機械,他有喜怒哀樂,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都擁有自己的個性,如何讓自己在工作中如魚得水,如何讓別人對你傾情相授,這就講求個處事之道。為人者,必須真誠待人,勤勤懇懇,樂觀向上,不要整天怨天尤人,坐享其成。
其次,學會適應環境。不要試圖幻想著讓環境來適應你,你要學會改變自己適應環境。一個全新的環境,全新的領域,最是讓人難以適應,但越是這樣,越要調整好心態,以最快的速度去了解環境,去融入環境,去適應環境,去習慣環境。只有這樣,你才能迅速地融入團隊,工作起來才能得心應手。
再次,謹記學無止境。任何行業,任何崗位,都會存在新老員工更換的情況,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我們想要成為那留守的兵,我們就得無時無刻地讓自己處于學習的狀態,創造一切可以學習的機會,多看,多問,多想,多聽,沒有人有責任和義務主動教你,只有自己主動地學習,學習別人處事方法,是最有效、最快捷的成長方式。
第四,效率是做好工作的靈魂。不要把好像、 有人會 、大概 、晚些時候、 或者、 說不定之類的話掛在嘴邊。尤其是和上級談論工作的時候。我十分痛恨聽到的一句話是:我晚些時候會把這個文件發給所有的人;因為這往往預示著我必須時刻提醒他不要忘記。
第五,今日事今日畢,不要拖延工作。很多人喜歡在學習和玩耍之間先選擇后者,然后在最后時間一次性趕工把考試要復習的東西突擊完成。但是在工作中請不要養成這樣的習慣,因為工作是永遠做不完的,容不得你突擊。又或者,當你在徘徊和彷徨如何實施的時候,你的領導已經看不下去,自己去做了。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
第六,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不要認為理論上可以實施就大功告成了!這點太重要了,往往當真正實施的人開始做了才會發現計劃完全等于鬼話。如果不親自實踐,做計劃的人會早晚被實施者鄙視。永遠需要提升自己的辦實事的能力,而不是空談。
第七,永遠不要讓別人等你。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要讓別人放下手頭的工作來等你。在大學中可能只是同寢室的人的幾句半開玩笑的抱怨,在工作上很可能導致你的潛在合作伙伴的丟失。你在做一個工作的同時要知道別人的進度,而永遠不要落后。
第八,天下大事,必作于細。不要認為細節不重要。在大學里,往往做事粗枝大葉,看看差不多就行了。相反,在企業里管理的精髓就在于將簡單的事情做到細節。一個慌忙尋找保險箱鑰匙的動作就很有可能喪失你晉升財務主管的機會。
第九,樂觀是成功之源。不要表現得消極,僅僅因為你所做的事情不是你的興趣所在。
很顯然,在學生時代,當做到自己喜歡的時候,我們會花200%的精力去創造,但如果是枯燥的事務,我們便懶得理睬,最好能有辦法應付過去。但在工作上80%你所做的事情都是繁瑣而看似機械的,如果僅僅為此而表現的悶悶不樂,那么你會郁悶更久。要知道你的上司已經為這個項目夠煩惱了,你還想讓他看到你的表情嗎?
第十,勇擔責任,方為人杰。不要推卸責任。在其職,謀其位做好自己負責的事,對自己份內事負責,不要推卸責任,要敢于擔當。
第十一,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給自己找一個發泄情緒的方法。人吃五谷雜糧,可能事事如意,當在工作中遇到難題、開始出現煩躁、焦慮的情緒時,應該及時地調整這種情緒,不要讓敗壞的情緒影響正常的思維,影響你的工作思維。我們需要找一個宣泄口,將這種情緒發泄出來,根據自己的喜好,可以選擇唱歌、做運動、找人傾訴&&調節自己的情緒,是十分必要的。
第十二,不要認為停留在心靈的舒適區域內是可以原諒的。每個人都有一個舒適區域,在這個區域內是很自我的,不愿意被打擾,不愿意和陌生的面孔交談,不愿意被人指責,不愿意按照規定的時限做事,不愿意主動的去關心別人,不愿意去思考別人還有什么沒有想到。這在學生時代是很容易被理解的,有時候這樣的同學還跟冷酷個性這些字眼沾邊,算作是褒義。然而相反,在工作之后,你要極力改變這一現狀。否則,你會很快變成雞尾酒會上唯一沒有人理睬的對象,或是很快因為壓力而內分泌失調。但是,如果你能很快打破之前學生期所處的舒適區域,比別人更快的處理好業務、人際、輿論之間的關系,那就能很快的脫穎而出。
其實工作的經驗還有很多,主要還需要自己去慢慢摸索和體會,每個人的經歷不同,得出的心得體會也會不同。工作在于心態,好的心態能夠將工作簡單化,遇事也能有正確的處理方法,學會淡定,學會思考,學會衡量。快樂地工作,工作得快樂,這就是我們所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