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經驗交流心得體會范文(精選3篇)
教學經驗交流心得體會范文 篇1
美術高考已好幾十多年了,送走了很多屆高考美術考生,個人感覺在美術高考的輔導中,素描起著基礎而重要的作用,在素描教學中,作為教師考慮了很多,而學生對于“學”則觸及得相當的少,缺乏階段的總結,在素描學習中就會長期停留于簡單的描摹上,同時一些思想上的認識也不能及時得以疏清,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明顯的進步。所以在素描教學中,關于素描的“教”、“學”及相關的經驗想法,教師與學生都完全有必要進行探究性的思考。
一、明確概念、把握特點
素描是運用單色的線條、體面來塑造物像的形體結構、明暗及空間關系的一種繪畫形式。每一個剛剛步入造型藝術大門的學子,總是先從素描學習入手。因為單色的素描繪畫,是研究造型的方法與規律的最直接有效的形式。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素描是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同時,素描也是一門獨立的藝術學科,優秀的素描作品并不遜色于任何一種繪畫藝術品,古今中外大師們的素描藝術成就就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學生對于概念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上,這在寫生素描靜物中,很多學生機械的照抄光影這一錯誤的認識,表現得非常的明顯。從這一點來說,學生根本沒有理解概念其本質性的東西。
二、轉變觀念、調整心態、正確認識
輔導美術高考學生也有這么長的時間了,每一屆來的學生都有很多思想上的誤區,比如認為學習美術是考大學的捷徑,認為不用太努力就能考上理想的學校,而且很多中學班主任也這樣認為,把文化成績不好的學生都動員來學習美術,客觀的說很多中學都有這樣的觀念誤區。而目前美術高考其實并不容樂觀,很多好的專業對專業文化線都要求較高,正是這種觀念,讓學生一開始學習基礎素描的時候,態度就不能得到良好的形成。有很多學生還停留在平時對一兩幅卡通畫臨摹的成就感中,不能正確認識美術高考,不能正確認識繪畫這些觀念都較大程度的阻礙了學生在開始進行基礎素描練習中的一種良好心態的建立。因此很多學生不能及時調整心態,認識美術中的首要基礎課程素描的學習,在學習中產生了挫折感,畏難心理,不自信心理,這種前期理想化與后期現實之間的矛盾顯得尤為突出,于是,學生往往就在美術的前期學習就中斷。
在美術學習中,基礎素描的學習顯得尤為重要,它對以后色彩、石膏、真人寫生都是一個良好的鋪墊,但這個階段的重點主要放到了對形體、結構、明暗、空間的刻畫上去了,這些課題都是非常理性的東西,學起來難免有一定的枯燥感,在這樣一個前提下,我們在這階段的教學中就應當首先做好學生對美術的全面認識了解,不要讓學生在懵懵懂懂中進入第一步的素描訓練,進一步通過優秀的素描繪畫中的賞析,讓學生理解素描的概念,特別是對素描本質上的東西的了解,同時在素描靜物的寫生中,我們要時時處處注意學生興趣的培養,比如一組多物體靜物,一般都要涉及到對比,比如長與短、高與矮、寬與窄、粗與細、剛于柔……。在寫生之前,這些特點我們可以想象成人的外貌形體特點,把無生命的靜物當成有血有肉的人來表現,區分出他們的各自特點,這樣我們在建立興趣的時候就找到了一個建立點。總之在基礎素描的學習中,學生應該有耐心、自信的心理,刻苦不畏困難的精神,同時對素描還要進行理論上的全面認識。這樣才能打好學習美術的第一步。
教學經驗交流心得體會范文 篇2
通過與園內經驗教師交流,讓我有了很大的收獲,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主要有兩點,一是與幼兒交流時的細節,二是家長工作。
首先來說一說與幼兒的交流。經常會聽到一句話“做孩子的伙伴”,但要將這句口號真正的落實到行動上,卻需要我們幼教工作者從每一個細節做起。在與幼兒交流時,盡量蹲下來,這樣,孩子就不用那么辛苦的昂著頭仰視我們了;在玩游戲的時候,可以牽著他們的小手,與孩子一起游戲,這樣,自然就縮短了我們與孩子之間的距離;在孩子犯了錯誤的時候,多一份包容,將孩子摟在懷里,先聽聽他們的解釋,這樣,孩子就不會那么恐懼,可以說出內心的真正想法,同時,也讓我們更了解幼兒。類似的細節小事太多太多,我們應該做的就是真情每個細節。
再來說一說家長工作。關于家長工作,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溝通,溝通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橋梁,我們正是要通過這座橋來減少誤會,拉近彼此的距離。溝通,絕不是等有了誤會、出現問題了才想到要溝通的,而是需要平時多下功夫、多做工作,這樣一來,遇到問題才更容易解決,要讓家長感到我們的誠意,對于家長的意見,也一定要及時給予反饋。
總而言之,通過與經驗教師的溝通交流,讓我感觸之深、收獲之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還要繼續虛心向經驗教師學習,不懂就問,問完就記,更加努力,爭取做得更好!
教學經驗交流心得體會范文 篇3
小學數學教學,作為一種以小學數學教材為中介的師生雙方教與學的共同活動,它既是一種動態的多維結構,更是一個有序的連續過程。探明這個過程的本質和特點、要素與結構、實施程序與步驟,不僅是小學數學學科教學理論研究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同時也是小學數學教學實踐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個實際問題。
一、小學數學教學過程的構成
(一)教學目的
小學數學教學過程是一種有著特定的教學對象和具體的教學內容的學科教學過程,它是一種有計劃、有步驟的活動過程。因此,整個過程及其過程中教師教的活動和學生學的活動都必然有其明確的目的,沒有目的或目的不明確的師生活動既不能稱之為教學活動,更不能構成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小學數學教學目的是構成小學數學教學過程必不可少的一個基本要素,它不像教師、學生、教材等要素那樣客觀具體,它是以觀念的形式預先存在于師生頭腦里的活動結果和追求目標。由于教師和學生頭腦里有了這種追求的目標,才保證整個教學過程始終沿著既定的方向向前發展。小學數學教學目的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具有統帥全局的作用,它不僅決定著教學內容的選擇和組織,影響著教學手段和方法的使用,同時還制約著教學活動結構的安排和教學進程的發展。再從小學數學教學過程的諸要素來看,如果離開了學生這個主體,教學目的的導向作用、教師的主導作用、教材內容的中介作用以及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價值,不僅無法體現出來,而且也沒有存在的必要。由此可見,教學過程中各種要素的功能和作用,最終都要通過學生的變化和發展體現出來。從這個角度來講,小學生的學習活動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的構成。
(二)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
一個完整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還應包括必要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狹義的教學手段通常是指除教材以外的教學媒體,包括實物、模型、投影、錄像、電影、計算機等。從本質上講,我們可以把教學手段理解為實現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的工具。教學方法是指師生在教學活動中所采用的工作和學習方式。從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聯系來看,教師和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所使用的方法包括教學媒體的使用。如果把教學手段視為教學工具,那么教學方法就包括對教學工具的運用。正是基于這種認識,筆者認為可以把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合起來作為構成小學數學教學過程的一個要素。
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對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來說,雖然不是起決定作用的要素,但是它們對教學過程及其效果的影響也是不能低估的。實踐證明,完備的教學手段和科學的教學方法,能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更好的發展。
上述五個要素集中概括了構成小學數學教學過程的五大主要組成部分。在這些組成部分中,教師、學生、教材是構成小學數學教學過程的主要成分,特別是教師和學生更是兩個最活躍的基本要素,這兩大要素對整個小學數學教學過程的構成及其效果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二、小學數學教學過程的基本階段
小學數學教學過程的階段是指小學數學教學過程的基本程序,通常表現為一些相對固定的教學環節。由于小學數學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共同的雙邊活動過程,在其階段的劃分上既要考慮教師教的過程又要考慮學生學的過程,更要考慮兩者的相互適應。根據教的過程與學的過程必須相互適應、協調統一的原則,筆者將小學數學教學過程劃分為以下四個基本階段。
(一)教學準備階段
教學準備,在這里概指教師教的準備和學生學的準備,這一階段既是教師教的過程的起始環節,同時也是學生學的過程的起始環節。
教師教的準備過程,就其表現形式而言,主要是一個學習小學數學教學大綱,明確教學目的要求,熟悉教材內容,了解學生情況,設計教學任務,選擇教學手段和方法,在此基礎上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的過程。這個過程既是一個教學工作的準備過程,同時也是一個教學心理準備過程。首先,在制定教學方案的過程中教師要給整個教學過程設計具體的教學目的和任務。教學目的一旦確定下來就會以觀念的形式存在于教師的頭腦中并成為教學中追求的目標。這樣,在教學過程中要實現什么目的以及如何去實現這個目的,教師一開始就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其次,由于教學方案要預先設計整個教學過程,所以教學中采用哪些手段和方法,如何組織和調控學生的學習活動,教師胸中有數,早有思想準備。顯而易見,這一階段對教師教的活動來說,具有心理定向和心理動力作用。
學生的學習準備,也包括知識準備和心理準備兩方面。前者是指在開始新課學習以前,有意識地復習與新知識有緊密聯系的舊知識,喚起對舊知識的積極回憶,并以此作為學習新知識的基矗后者主要是指教學前通過教師告訴學生所要學習的知識內容及其在今后學習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怎樣學習這些知識,讓學生初步明確下一階段的學習任務,產生學習需要,并自覺預習將要學習的教材內容。不過,學生學習準備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啟發、激勵的方法和技巧。如果方法得當,對學生的學習就會產生極大的促進作用。如一位老師在教學“圓的周長”前啟發學生:“正方形、長方形的周長大家都會算了,你們會計算圓的周長嗎?其實,圓的周長和它的直徑之間始終存在著一個固定不變的倍數關系,只要找到了這個倍數關系計算圓的周長就不難了。怎樣去發現這個倍數關系和用這個倍數關系計算圓的周長呢?在明天的學習中大家就會明白的。”結果學生的求知欲空前高漲,絕大多數學生在課前還自覺地作了預習,可見學習準備的重要作用。
(二)教師的講授和學生的理解相互作用階段
這是小學數學教學過程的中心環節,它對整個教學過程的效果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在這一階段中,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需要系統地提示、講解教材內容;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全面感知、理解教師所講授的內容,從而把教材知識結構轉化成數學認知結構。這既是教師教的活動與學生學的活動發生相互作用的階段,又是新的數學知識同學生原有認知結構建立實質性聯系的階段。這一階段對于學生內化數學知識,擴充原有數學認知結構或建立新的數學認知結構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從表面看,在這一階段只是教師和學生兩大要素發生相互作用,實際上小學數學教學過程的其它各構成要素都對該階段產生制約作用。首先,教師的講授和學生的理解都必須以小學數學教材內容為依據和對象,小學數學教材是師生相互作用賴以發生的中介;其次,教師的講授和學生的理解都不能離開教學目的去漫無邊際地發散,只能按照小學數學教學目的指引的方向展開;再次,教師的講授和學生的理解都要借助一定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可見,這一階段是一個受多種因素制約的復雜過程。
根據實踐經驗,在具體實施這一步驟時要重點處理好以下幾個問題。
1、充分發揮教材的中介作用。
首先,教師的講解要緊緊圍繞教材內容及其邏輯順序展開,引導學生根據教材的邏輯順序認識、理解教材內容。其次,在講解中不要什么問題都合盤托出,應給學生留有看書學習的余地;學生在接受教師2、教師的講解要抓住新舊知識的連接點,充分展現教學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為了使學生在舊知識的基礎上更好地理解新知識,教師在講解中一定要緊緊抓住新舊知識的連接點,引導學生利用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去實現新的數學知識結構同原有認知結構的聯系。在這方面,教材已經給我們作了很好的安排。因此,教學中我們要充分利用教材促進學生對新知識的更好理解。
3、用直觀手段為學生的理解提供必要的幫助。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決定了他們在數學學習中的抽象邏輯思維活動要有必要的感性材料作支持才能順利進行。這在客觀上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除了努力提高講解水平外,還要加強實際操作和直觀教學,利用動作和感知來密切教師的講授與學生的理解之間的聯系,促進學生對教師講授內容的理解和掌握。
(三)鞏固運用階段
引導學生對已經理解的知識加以鞏固和運用,使其真正掌握,這既是教師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步驟,同時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個基本階段。這一階段對于學生加深數學知識的理解、強化知識的保持、訓練技能和發展能力都具有其它階段無法替代的作用。嚴格地講,鞏固和運用是兩種不同的活動,前者是指在理解的基礎上將所學知識牢牢地記住,后者是指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問題,但在教學實踐中兩者往往是交織在一起的,通常很難作出嚴格的劃分,因此將兩者綜合成小學數學教學過程的一個基本階段。從活動過程的構成來看,這一階段雖然主要是學生的練習,但由于學生的練習始終離不開教師的必要指導,因此鞏固運用階段仍然是一個教師教的過程和學生學的過程相互適應、協調統一的活動過程。這一階段在具體實施中要注意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1、組織學生有效地練習。
練習是在理解的基礎上對已學知識的更高層次的重新認識。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鞏固知識,在教學中要特別注意搞好兩種形式的練習:一是新授課教學中的鞏固練習,通過這種練習及時強化新知識;二是2、搞好數學知識的整理與復習。
首先,復習要及時、經常,既要重視階段性復習,也要重視平時的經常性復習;其次,要注意教給學生科學的復習方法,并讓他們養成自覺復習所學數學知識的習慣。另外,還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加強數3、注意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以強化數學知識的實際運用,促進知識的進一步鞏固。
(四)總結評價階段
總結評價是小學數學教學過程的最后一個階段,這一階段要對前三個階段的展開情況以及整個小學數學教學過程的效果進行必要的檢查總結,并作出公正、客觀的評價,為下一個教學過程的設計提供科學的依據。總結評價,不僅是宏觀上的單元、學期以及整個小學階段教學過程的一個基本環節,而且也是微觀上的課堂教學過程的一個必要步驟,它是構成小學數學教學過程的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這一階段在具體實施中要注意處理好三個問題:一要確立好總結評價的標準,其標準既要全面反映知識掌握、能力培養和思想品德教育等內容,又要具體規定知識掌握和能力培養的層次要求;二要重視師生的自我總結與評價;三要突出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
上述四個基本階段,是根據小學數學教學過程進行的一般程序和普遍規律而劃分的,它只反映了小學數學教學過程順序結構的基本框架,至于每一階段中的具體內容和實施辦法,則有賴于廣大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根據具體情況去靈活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