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勇氣和經驗的作文(精選10篇)
有關勇氣和經驗的作文 篇1
勇氣,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因素,沒有勇氣,即使擁有了更多的能力,也只是徒勞;勇氣是在絕望中的再一次挑戰,是對自己的一種肯定,是不服輸的再一次努力。
人,不可缺少勇氣,沒了勇氣,你將永遠成為別人眼中的“軟骨頭”;那四位去登珠穆朗瑪峰的隊員們,正是因為有著勇氣,有著要堅持到最后的信念,才成功登到頂峰。
人,不可缺少勇氣,沒了勇氣,你將永遠成為別人嘲笑的對象。你不會連夜路都不敢走吧?你不會從來都沒舉手發言過嗎?你連舉手的勇氣都沒有嗎?
缺乏勇氣,就好比一艘迷失方向的船;缺乏勇氣,就好比一只無頭蒼蠅,四處亂撞。
做任何事都需要十足的勇氣,沒有勇氣就克服不了困難;沒有勇氣就改正不了錯誤;沒有勇氣就取得不了成功
勇氣是不敗的神話;是一種繼續的毅力,我么不要在困境中絕望,挺起最后的一絲力量,哪怕前面是一片汪洋,或許還是不能成功,但我們努力過,我們不后悔最后的失敗,因為我們已是盡最大的能力去做。善用勇氣,讓勇氣伴你成功。
有關勇氣和經驗的作文 篇2
有一種氣魄,它讓七尺男兒打破思維常規,讓小家碧玉沖破封建束縛,讓偉大詩人指揮千軍萬馬,這便是勇氣。
安藤忠雄的建筑以純粹素凈風格見稱,沒有大屋頂,沒有木結構,他大膽創新,拋棄前人的固定模式,但從那透著陽剛之氣的極具男性化的建筑里你絕對可以嗅出現代化的氣味。在他手下,建筑不是象形之物,而是行云流水的上乘藝術。安藤將現代施工方式留下的模板痕跡,分縫和圓點經過歸整,用純天然的紋理裝飾代替冗繁的室內裝潢,素混凝土直墻成為壓倒一切的建筑語言,一切素凈簡單。
我佩服他,有勇氣,敢創新,是英雄。
隋朝女將花木蘭,代父從軍,英勇無畏,多立奇功,受到皇帝贊揚,參軍前,她為一介女流,只負擔輕松的家務,參軍后的她,身披鎧甲,上陣殺敵,面臨的恐怕不只是明槍暗箭吧。想她數年身在邊關,一定經歷過生死悠關的考驗,一定有過命喪黃泉的危險,也一定有過臨陣脫逃的想法,可她還是堅持了數年戰爭,成為一代巾幗英雄。
我欣賞她,有勇氣,可堅持,是英雄。
一代偉人毛澤東曾寫過“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和“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偉大詩篇。毛澤東的一生戰火連連,雖然沒有拿過一次槍,沒有打過一發子彈,但他卻指揮千軍萬馬,締造了新中國,這是什么樣的氣魄?“誰主沉浮?”這又是何等鏗鏘有力,究竟是怎樣一代偉人才會有如此胸襟!
我敬重他,有勇氣,善謀略,是英雄。
勇氣是一種無形的財富,總會有人懂得珍惜,懂得利用,相信在我們這一代人身上,它會得到更好的展現,也許我把這篇文章寫下來,也能算得上是一種勇氣吧!
有關勇氣和經驗的作文 篇3
勇氣,所以讓你抓住時機,成功的勇氣,所以讓你展示自己,風采,勇氣,可以讓你得到贊揚,快樂……勇氣,實在太好了!那么,走在21世紀前列的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作為學生,整日與老師接觸,老師提問題時,也許你已經有了答案,并且是正確的,但是你不回答,總是沉默在那兒,課堂氣氛不活躍,老師講不下去,此類的問題發生的太多太多啦!也許你認為沉默是金吧!今天,就讓我訴說一個故事來說明我對此的看法吧。
小時候,是媽媽把蘋果咬了一口嘗嘗,再遞給我:“乖,這個蘋果甜,快吃吧。”于是我吃的津津有味。
長大一些,是我把蘋果咬了一口,再遞給媽媽:“媽,這個蘋果酸,我不想吃。”于是媽媽搖搖頭,皺著眉頭把蘋果吃了。“扔掉太可惜了。”
再長大一些,和朋友一塊兒吃蘋果。一次擺著一個蘋果,不大,青皮,但對于渴的要命的我們卻很解渴。可誰都不知這個蘋果是酸是甜,還是別的什么怪味,因為它很難看。幾個丫頭圍著蘋果看了半天,我忍不住拿起來咬了一口,一個“很酸吧?”“很澀嗎?”“該不會是甜的吧?”……“當然是甜的。”我滿意的說,不由遞給她們,她們說:“這怎么能吃呢?你咬了一口啊?”聽了之后,我干脆吃個精光,百分百享受它的美味。
如果我不嘗嘗這個蘋果,就不會知道它是甜的,知道了它是甜的,而又因為被咬了一口又放棄,當然更不會享受它的美味了。
生活猶如一個不知其味的蘋果,沒有勇氣去咬它一口,就不會知道它的價值,于是就失掉一個美味的蘋果,失掉一次機會。當別人嘗到它的滋味,認識了它的價值,你卻因為它被咬過一口而主動放棄了品嘗它美好的機會,那你還會有別的什么良機呢?
生活,是需要我們拿出勇氣去嘗試的,當機會來臨時,你更要主動把握它,否則將一事無成、一無所有。
聽了我的言論,你是否在課堂上會舉起你那珍貴的手呢?是否會活躍課堂氣氛?是否會重獲勇氣呢?
有關勇氣和經驗的作文 篇4
勇氣是打開成功大門的敲門磚,是成就英雄的試金石。古來今往,哪一位成功人士不是勇字當頭呢?那一項具有重要意義的發明成功不是以勇氣為前提呢?
因為勇氣,布魯諾頂著天主教庭的威脅提出“日心說”,人類將目光探入大氣層外廣袤無垠的宇宙;
因為勇氣,達爾文冒著被所有人唾棄的壓力發表《進化論》,人類第一次能夠遠遠回首自己的歷史;
因為勇氣,富蘭克林頂著閃電雷劈的危險放飛鐵風箏,人類才跨入了電氣時代。
由此可見,人類在追求和探索中的冒險行為,往往是以生命為代價的,我們通常稱之為是勇敢者的游戲。故此,魯迅先生文曰:“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誰敢去吃它呢?”
無獨有偶。90年代初期,東西德剛合并,由于二戰時期所犯下的罪行,德國在國際上的形象還較很差。施羅德就在這時上臺。上臺后不久施羅德利用去波蘭訪問的機會,他來到波蘭猶太人大屠殺紀念碑下。那是一個陰雨霏霏的天氣,施羅德當著在場的六十多人和十幾家新聞媒體在紀念碑下長跪不起。這或許只是一場策劃已久的政治作秀,但作為一個大國的在全球民眾面前下跪是需要巨大的勇氣的。或許是被施羅德的勇氣所感動,這件事成為德國與世界各國關系解凍的一個契機。德國在這以后十年進入了一個高速發展的時期,成為一個頗具影響力的大國。
今年4月6日——諾曼底登陸六十周年紀念日,施羅德發表了一篇誠懇的演講,承認德國納粹在二戰時所犯下的罪行并向全世界人民道歉。他的這一舉動進一步提升了德國的國際形象。
作為一國元首,施羅德能夠公開道歉,甚至下跪,這需要一種超凡的勇氣,更需要一種過人的智慧。其實,很多時侯,成功與否的關鍵就是你是否擁有去做這件事的勇氣,勇者并不一定是成功者,但成功者卻一定是勇者。
有關勇氣和經驗的作文 篇5
成功,需要什么?有人說,成功需要的是經驗,而有人說,成功需要的是勇氣,那么,成功到底需要什么呢?我覺得,答案是勇氣。
古羅馬作家普勞圖斯說:“勇氣是一切天賦中最好的天賦,它先于一切。” 美國當代著名劇作家、電影導演邁克爾·貝在其作品中也曾對勇氣的重要性和意義這樣表述:“我們人類經歷了歷史的渾沌、錯誤和過失,經歷了所有的苦難和不幸,經歷了時代的變遷,只有一種東西她能夠團結我們的靈魂,激勵人們超越自己,那就是勇氣。”
什么是勇氣,人們一般將勇氣釋義為勇往直前的氣魄或敢想敢干毫不畏懼的氣概。而筆者認為,作為心理學范疇勇氣應當定義為:人們面對未知事物、困難、危險、災難、強權、敵對力量等種種不利因素和挑戰,勇于接近和認知,敢于戰勝或消除的精神狀態。一個人勇氣的大小,除一定的先天因素外,作為一種精神狀態,主要是人所處國家的意識形態、社會制度、文化傳統等“大環境”和學習、工作、生活的 “小環境”等各種外部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勇氣屬于非智力因素,但它以智能和體能等為基礎,又反作用于人的智能和體能等其它素質,正所謂“勇者多藝”。勇氣是一種“正氣”,不是“匹夫之勇”,不是魯莽行事,也不是狂熱蠻干,更同野蠻、兇殘、瘋狂、叛逆等性情無關。
有一個故事,一位商人得到一塊價值不菲的寶石,但卻發現寶石上有一條裂縫,如果能從裂縫處切開,就能得到兩塊完美的寶石。許多老工匠不敢嘗試,這時,一位年輕工匠勇敢的站了出來,并且完美的切割出了兩塊寶石。
這就是勇氣和經驗的區別,經驗,讓老工匠不敢嘗試,而與失敗失之交臂,而勇氣。則帶給年輕人成功。
有關勇氣和經驗的作文 篇6
“大膽天下去的,小心寸步難行”。這是一句關于勇氣的名言。名言中也說明了勇氣的重要性。于是,我常常用它來鼓勵自己。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似乎失去了我的勇氣。我不敢像其他同學那樣做事。
上課時,總有那么一些同學把自己的手舉得高高的,期待著老師能叫到自己。而我,總是沒有這個勇氣。擔心自己的答案萬一錯了怎么辦。結果,我發現自己的答案比他們更完整,更好。如果我擁有這一份勇氣。那么,接受老師微笑和贊許的目光的人就該是我了。
同樣沒有勇氣的例子還有。記得去春游那次,我和兩個同學走到了“巫師的城堡”,好奇心驅使著我想進去看看。于是,我便慫恿著她們去。但是,到了門口,聽見那恐怖的怪叫,我退縮了。于是,說要去的是我,臨陣脫逃的人也是我,我頓時覺得自己很沒用。如果我有足夠的勇氣,就可以滿足我的好奇心,沒有遺憾了。
在生活當中,處處需要勇氣。勇氣是一把鑰匙,打開我們前進的大門;勇氣是一把利斧,清除道路中的荊棘;勇氣是一把油紙傘,擋住從天而降的雨點;勇氣是一輪明月,讓我們把煩惱托付給它;勇氣更是一朵未綻放的花,讓我們在明天綻放出美麗。因為勇氣,我們才能前進;因為勇氣,我們才能成功;因為勇氣,我們才能樂觀開朗的面對生活。
所以,我要把不該丟失的勇氣重新拾回。
有關勇氣和經驗的作文 篇7
一個人,總有一定的目標,也許這一輩子都在為這個目標而奔跑著。可是奔跑的路并不平坦,即使是期望很平靜的生活,但有時,還會讓你摔跤,或許還會受傷--這就是挫折。逆境雖然讓人痛苦,但是在你鼓起勇氣克服以后,它將成為你的一個成就,因為我們每經歷一點挫折就會在人生的道路上多一份克服困難的知識。
在挫折面前不要退縮,要懂得有勇氣去面對它,克服它。
勇氣是戰勝挫折贏得成功的第一秘訣。
著名的科學家愛因斯坦上小學的時候,有一次上勞動課,同學們都交了自己的作品,唯獨只有愛因斯坦沒有交,第二天,他才送來一只做得很丑陋的小板凳。老師很不滿意的說:“我想,世界上不會有比這更糟糕的板凳了……”愛因斯坦說:“有的。”它不慌不忙地從課桌下面拿出兩只小板凳,舉起左手的小板:“這是我第一次做的。”又舉起右手的小板凳說:“這是我第二次做得……剛才交的是我第三次做得。雖然不能使人滿意,但總比這兩只強一些。”
愛因斯坦帶著勇氣與信心用行動證明了他戰勝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才做出了第三條比以前像樣的板凳。
莎士比亞曾經說過:“勇氣在磨煉中生長的。”是的,只有在多次的挫折中才能練就出你的勇氣,因為擁有勇氣面對挫折就是戰勝挫折的有力法寶。
大家應該都知道小澤征爾是世界著名的指揮家。在一次世界優秀指揮大賽中,它按照評委會給的樂譜指揮演奏,敏銳地發現了不和諧的聲音。起初,他以為是樂隊演奏的錯誤,就停下來重新指揮演奏,但還是不對。它認為是樂譜有問題。這時,在場的作曲家和評委會的權威人士堅決說樂譜沒有問題,是他錯了。
面對眾多的音樂大師和權威人士,它再三思考,最后它斬釘截鐵地大聲說:“不!一定是樂譜錯了!”話音剛落,評委席上的評委們立刻站起來,報以熱烈的掌聲,祝賀它大賽奪冠。原來,這是評委們精心設計的“圈套”,以此來檢驗指揮家在發現樂譜錯誤并遭到權威人士“否定”時,能否堅持自己的正確主張。前面兩位參加決賽的指揮家雖然也發現了錯誤,但終附和權威的意見而淘汰。小澤征爾卻因充滿勇氣,摘取了世界指揮家大賽的桂冠。
成功的人并非不會犯錯誤,但是他們勇于正視錯誤,并以此位借鑒,更進一步。
遭遇挫折,不應放大痛苦。擦一擦額頭上的汗,拭一拭眼中欲滴的淚,鼓起勇氣,繼續前進吧!相信總有一天你會看見藍藍的天,白白的云,青青的草,你嘴角還會有甜甜的微笑……
面對挫折,你要把握機會,仔細品嘗挫折帶來的人生感悟,并且抬起頭,鼓起勇氣去戰勝挫折。
有關勇氣和經驗的作文 篇8
“勝利者的光環下,總有個漠然的背影躲在暗處,心中泛起一陣不平的浪花卻仍做表面鎮靜,那是失敗者,但此時他的心中卻是名強者,因為不是所有人在挫折下依然自若”——《冷血醫生》。
李白,蘇軾,兩人都自稱“謫仙之人”。
同樣仕途不順,命運多舛,卻又都在文壇大放異彩,成為詩詞界的兩朵奇葩,絢爛綻放無論古今還是將來,他們必將不朽雋永?墒,優秀如他們也曾有失意。
李白年少輕狂,以至于二十五歲就仗劍走天涯,蘇軾家族更有三人是“唐宋八大家”。但是,滿腔熱血并不足以換來仕途坦蕩,于是抱負理想與正義道統,都需要莫大的勇氣去面對,去選擇,去堅守。很多人都有過抉擇,歷史也曾冷眼旁觀并默默記錄著,有魏忠賢,秦檜就不會少楊漣與岳飛。歷史總是這樣矛盾的存在并繼續。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五柳先生”畢竟是少數,畢竟不是主流。于是他們繼續忠諫,他們確信自己是對的,為了心中正義的道統。這需要多么大的勇氣!于是李白,蘇軾成為了詩人,因為詩意總是伴隨著失意。應當感謝歷史,一位歷史讓我們記住原來李白蘇軾是豪放不羈,浪漫多情的。與王安石不同歷史書上記載的是一位失敗的政治家,而他只能立足于歷史,不能進入文學的范疇。
今天的現實就是明天的歷史。每個人都有可能書寫歷史。
在我們現實的生活中,我們碰到的不順意,還少嗎?總有一些不得不面對的抉擇,關系到未來甚至改變人的一生。比如中考,比如高考,比如一切的考驗,這都需要勇氣去面對,無論結果,無關成敗。
給自己一些勇氣,重拾以前的記憶,美好的,失落的,去一片片拾起,記憶的碎片里,光陰總是刻畫了無法比擬的歲月沉淀,五彩斑斕,晶瑩漫天。
給自己一些勇氣,扎實的踏下每一個腳印,陷入土地的印跡不僅是歲月的留痕,更是一個航標,引導以后的你去追尋。
給自己一些勇氣,眺望未來的希望,做好一個個規劃的起始,更完美的走好每一步,使得自己的人生旅途充滿愛的足跡。
給自己一些勇氣,去發現生活中的美,一個個笑臉背后的隱匿。
給自己一些勇氣,以自己的名義,在生活中留下屬于自己的軌跡。
有關勇氣和經驗的作文 篇9
當人們看到大海的奔騰雄姿時,人們可曾想過當它還是溪流時的坎坷慢行;當人們看到流星的閃耀時,人們可曾想過它在進入大氣時的燃燒與煎熬;當人們看到樹木的偉岸與高大時人們又何曾想過它還是弱小樹苗時的奮斗與頑強。
任何成功的背后都需要勇氣,而單單自己的勇氣是不夠的,要慷慨地與別人分享。這樣會收獲更多的果實,品嘗到更多的美味,欣賞到更多的風景。人要學會分享。
記得那是一個暑假,我和爸爸去登山。到了山腳,抬起頭仰望山頂,山頂似乎竄到潔白的云朵兒中,看也看不見。我在癡癡幻想:“這座山是不是沒有頂啊?我一定要爬上去瞧瞧,嘗嘗當冠軍的滋味兒!”這時,爸爸的一句話把我從幻境中拉了出來,“走,快出發!”“好叻!”我二話不說,開始奮力想上攀爬。這山爺爺卻似乎在跟我開玩笑,爬了好長時間也見不到山頂,看了我的幻想就要破滅了。我垂頭喪氣的停了下來,坐在一旁氣喘吁吁。前邊的爸爸看見我還沒上來,便鼓勵我說:“加油!相信自己能行!”爸爸的一番話使我感動萬分。我站了起來,馬不停蹄地跑著,那勝利的紅旗在向我招手,好像在等著我。皇天不負有心人,我終于登上了山的最高峰,看著山下的人們,我好像迫不及待的對他們說:“努力!努力!”勝利的感覺真好!
難道這也是分享?只是一句小小的鼓勵,就給我全身灌滿了力量,爸爸把他的勇氣分享給我。對我來說,這也是一種分享的滋味!
有關勇氣和經驗的作文 篇10
在這個世界上,做很多事情是須要勇氣的。比如說一個人有夜里出去,到公園里坐云霄飛車,報考希望渺茫的大學,向心愛的人表白,甚至是去死。但是,有沒有人想過,活著也是須要勇氣的呢?
當我這樣問周邊的人的人時候,得到的答案只有一個個詫異的眼神,那感覺好像我是個傻子似的;钪,多么簡單的事情。三餐一宿,有時候還有點多余。只要我們的心臟還能跳動,腦袋還會思考,多么自然而然!不須要我們的思想經過激烈的斗爭就能做到,哪里須要什么勇氣?再說了,哪個人不希望自己能多活幾天,又怎么會懼怕活著呢?
然而,事實卻并非這樣。如果活著不須要勇氣,又為何會有那么多人去自殺呢?
活著不須要勇氣,這只是安穩的生活浮現出來的假象而已。這種安穩一但被打破,假象也就隨之消失了,接下來攤在我們面前的便是生與死的抉擇。當人生的理想徹底毀滅之后,當生命失去了我們自己賦于它的意義,活下去就意味著孤獨,痛苦,甚至是世人的唾罵;死亡卻可以解脫,可以得到人們的諒解和傳頌。這可真是所謂的生不如死了!但是死,你有足夠的勇氣嗎?沒有,那就茍且偷生地活著吧。人們的贊許是留給那些勇敢的人。像杜十娘那樣的人的。
我自然是瞧不起那些茍且偷生的人的,但是,我也不贊許那些自我了斷的人。他們有勇氣去死,卻沒有勇氣繼續活下去。
死并不是最勇敢的表現。死固然要有很大的勇氣,然而卻只是在橫梁上踢翻凳子的那一刻,在懸崖或樓頂邊用力一跳的那一刻,灌下一大口毒藥的那一刻。你只要在那一刻把心一橫就可以了。過了這一刻,就算你的勇氣沒有了,那也沒有關系,你終究還是會死的。退一步說,那些選擇死的人都知道,死的痛苦只是短暫的,只要挨過那短暫的痛苦就能得到解脫了。死后,他們與他們幻滅的理想,就能相聚了。
活著就不一樣了。雖然說天總是會亮的,但黑夜的溫長是超乎人的想象的。對一個痛苦忍受著的人來說,哪怕是一秒,也是像一年那么漫長。更可怕的是,那種痛苦不僅僅是肉體上的痛苦,更是精神上的痛苦。是深夜里被窩內寂寞的眼淚,是親人朋友失望惋惜的嘆息,是陌路人憤怒鄙視的眼神……這樣的痛苦難道會亞于死亡的痛苦嗎?
面對這樣的痛苦須要多大的勇氣呢?我無法想象,但我確定它比死亡所須要的勇氣多好幾十倍,甚至幾百幾千倍。
真正有勇氣的人選擇的不是死,而是活下去。他們并非貪生怕死,只是他們的勇氣已經大到足夠讓他們面對比死亡之更可怕的東西。他們的活不是茍且偷生的活,而是忍辱負重的活,滿懷希望的活、自強不息的活。哪怕時間不能沖淡一切,他們的勇氣也一定能夠戰勝一切。他們終會找到新的人生目標,賦于生命新的意義。
宋徽宗貪生怕死,自貶為奴,終為宋人所恥。崇禎接受不了亡國的事實,自我了之,他的明朝也未能光復。李煜呢?同樣身為國君,他沒有選擇死亡。他是怕死嗎?不,他要是怕死的話就不會寫下《虞美人》和《浪淘沙》送給宋太祖一個殺他的現由。我只能說他比崇禎勇敢。是他的勇氣支撐著他去面對悲痛和恥辱,并在悲痛和恥辱的軟禁生涯中留下膾炙人口的千古名篇。
如果屈原沒跳下汩羅江,他會不會再寫出一本《離騷》呢?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屈原跳下汩羅江后不久,楚國就被滅國了。
當理想幻滅之后,活下去的勇氣,你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