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讀后感
法國作家雨果曾經這樣說過:在世界的一隅存在著人類的一大奇跡,這個奇跡就是圓明園……這一奇跡已經蕩然無存。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強盜大肆掠劫,另一個強盜縱火焚燒,一場對圓明園的空前洗劫開始了,兩個征服者評分贓物,然后他們手挽著收回到了歐洲。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一個叫英格蘭……雨果直截了當地揭露了英法聯軍丑陋的嘴臉與無恥的行徑。
圓明園見證了大清帝國的繁榮與衰敗。他奇特的建筑與想法是世人所無法想象的,雖然現在也在重修圓明園,但是永遠也無法彌補我們歷史上的缺憾!圓明園的毀滅已經成了一段不可改變的歷史,我們無法改變歷史,但是我們卻可以創造未來。在未來,這個嶄新的世界里,我們可以建造更加輝煌、更加令人矚目、更加欣欣向榮的新中國。為了不讓歷史再次重演,為了中國的繁榮昌盛,我們當代大學生一定要謹記“保衛祖國,振興中華”的誓言,努力為我們偉大的祖國做出一份力量!
1860年,英法聯軍殺入中國,侵掠了北京,無能的咸豐皇帝帶上大臣們悄悄逃走。那些衣冠禽獸的侵略者殺人放火,無惡不作,中國清朝的伊甸園——圓明園也被戰火侵襲了,精美的花瓶、稀世的名畫和價值連城的珍寶,英法聯軍能搶的搶走,拿不了的就搗毀破壞掉,最可惡的是,他們為了毀滅搶掠的罪證居然將一把火扔到了園子里,圓明園在沖天大火的烈焰中成為一片狼藉的廢墟,沒有逃走的宮女和太監也隨著這舉世無雙的園林建筑一起被埋沒在了碎石堆之中……
這是百余年前中國人的恥辱,這是我們不能忘記的歷史。
在《哭泣的圓明園》一文后,我的心更是深受觸動。
文章講的是在作者十年前和最近去圓明園的經歷。第一次,作者來到寂靜的不見一個人影的圓明園,那佇立在廢石中的曾經華麗無比的羅馬石柱,那遍布曠野的玉白石塊讓作者震撼不已,蒼涼的景象和灰色的天空象一幅壁畫深深烙在了他的心中,他流淚了。十年后作者又來到了圓明園,卻發現這里今非昔比,寂靜消逝了,里里外外的人們摩肩接踵,一群系著紅領巾的孩子尖叫著互相擲著石子兒打鬧,一群高中生戴著耳機高聲唱著流行歌曲,幾位看上去像干部的人腆著發福的肚皮在照相機前蠢蠢地笑,十年前作者被震撼的羅馬柱前,一對情侶旁若無人地擁抱接吻!天陰了,下雨了,作者與蒼天,與這些碎石一起落淚哭泣……
讀完這滿懷悲涼和憤怒的文章,我也被震撼了。
當年燒掉圓明園的沖天大火,難道也燒掉了中國人的恥辱感,燒掉了中國人對歷史的記憶?圓明園的毀滅,本應是中華民族不可忘記的悲劇,腐敗的政府,挨打受欺負的國家,今天的人們卻忘記了,“忘卻意味著背叛”,是什么讓他們喪失了血性?是什么讓他們忽略了歷史?是什么讓他們失掉了中國人的尊嚴?在這埋藏著奇恥大辱的殘垣斷壁前面,竟然還能樂呵呵照相,親密接吻,高聲歌唱流行歌曲?尤其是那系著國旗一角的學生們,仿佛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祖國曾經遭受怎樣的侮辱和欺凌,忘記了一個世紀前那場中國人的噩夢!歷史書不是寫過嗎?老師不是講過嗎?我和作者一樣憤慨不已。
但是追根到圓明園毀滅的最基本原因,還得怪中國人自己。晚清時期,那是一個黑暗的年代,政府腐敗無能,在外國列強的對比下,中國顯得更加弱小。弱小,終究要受到欺負,一個弱小又資源豐富的國家就更逃不過被侵略的命運了。當時的列強們就像發現食物的惡狼一樣開始入侵和瓜分中國的丑惡行徑。當寫到這里的時候,我有了疑問:為什么國家強大了就要去欺負那些弱小的國家呢?為什么不是去幫助他們富強起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