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海倫·凱勒》讀后感(精選3篇)
名著《海倫·凱勒》讀后感 篇1
1880年6月27日,海倫·凱勒誕生在美國阿拉巴馬州北部一個叫多斯康比亞的一個小鎮。出生不久的兩年后,她就因為得病致使雙目失明和聾啞。但幼小的她自己并不知道,以為人人都同她一樣,于是她沒有任何感知地活著。
自從她認識了她的啟蒙老師——安妮·莎麗文之后,老師才漸漸地告訴她世界是什么樣的,有溫暖的陽光,有五顏六色的花草,有小鳥在歌唱,而她卻什么也看不到,聽不到?墒撬]有灰心,仍然努力地去學習,用心去感受,積累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最終成為了一位偉大的作家。寫出了舉世聞名的一篇文章《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篇文章寫出了海倫·凱勒對光明的渴望。第一天,她要看那些可愛的朋友們,表示感謝。第二天,她要去看日出,并且用藝術來搜尋人類的靈魂。第三天,她要和人們一起度過平凡的一天。這些更突出了海倫·凱勒對美好生活的渴望。
讀完這本書以后,我認為海倫凱勒是一位樂觀堅強的人,遇到困難不被嚇倒,勇敢地去面對,最終取得了成功,戰勝了自我。我認為在生活中,我們應該學習她的精神,失敗時不氣餒,成功時不自傲。作為一個健全人,我更加欽佩她這種面臨困境,想辦法克服的精神。
失敗時不氣餒,成功時不自傲。只有做到了這兩點,你才可能戰勝一切困難!
名著《海倫·凱勒》讀后感 篇2
今天,我們學習了課文《海倫·凱勒》。
這篇課文講的是一個名叫海倫·凱勒的小姑娘一歲半時,雙耳失聰,雙目失明。她由于不能傾訴新中的煩惱和不能喊一聲“媽媽”,所以脾氣變得暴躁起來。正在這時,沙利文老師來到了海倫身邊。沙利文老師教海倫拼單詞、摸盲文,海倫學會了基本的單詞。后來,海倫的父母送海倫進了聾啞學校,經過一年的努力,海倫終于學會了發音,和一個普通人差不多了。
讀完了這篇課文,我覺得這個看似微弱的女子,內心是多么地堅強!她既不自暴自棄,又不嘆息自己的缺陷,而是以不斷地學習來證明殘疾人也是和普通人一樣的,他們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來學習。當時誰能想到,一個失聰失明的弱女子,居然學會了說話,并且考上了著名的哈佛大學!
她一生寫了14部著作,其中《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她的自傳,令人感觸最深。在這本書中,她向人們講述了自己的故事,展示了她是如何創造出這個奇跡的,同時也表示出她多么想用自己的眼睛、耳朵來感受這個世界。
我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殘疾兒童們想方設法地想要讀書,而我們這些健全兒童們卻想方設法地躲避讀書。
名著《海倫·凱勒》讀后感 篇3
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鼎鼎大名,弟弟也曾買過一本。放在家中許久,可惜我對炒的火熱的東西沒太大興趣,從未想過去翻看一下?墒强吹剿淖詡,我卻產生了好奇心,她是怎樣從一個又盲又聾的殘障孩子成長為一個人類歷史上首個拿到文學學士學位的盲聾人呢?
她需要克服怎樣的困難才能完成哈佛大學克里夫學院的學業,又是以怎樣的堅毅成為了影響世界的人--20世紀美國十大偶像之一呢?
在她19個月的時候,一場突如其來的高燒和疾病奪去了她的視力和聽力。從此,她完全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所幸,在她7歲的時候安妮·莎莉文老師來到了她的身邊,從此與她一路相伴。可以說,沒有莎莉文老師就沒有今天的海倫凱勒。因此,我更注重的是她的自傳中莎莉文老師寫的幾份關于海倫的學習報告。
莎莉文老師最初見到的小海倫凱勒,自私、性情暴躁、沒有教養。她付出極大的耐心,愛心,用在手心寫字的方式開始了海倫的學習之路。但是,只憑著這樣的學習方式對于一些抽象概念還是無法理解,比如說水。海倫和莎莉文老師的描述中都有關于終于理解水這一詞的描述。--她們來到井邊,剛好有人在打水,于是莎莉文老師握住她的手放在井里緩緩壓出來的水中,海倫感覺到水在手中流動的感覺,那一刻她終于理解了什么是水.這種理解和發現對她來說無異于用另一種方式重見世界,因此,海倫對學習的熱情極大增加了。
但人生之路不總是一帆風順的。在她12歲的時候她自己構想了一個故事,莎莉文老師鼓勵她寫下來。她寫下來并寄給了一位她極為尊重的人。后來這個故事發表了,在這時卻被發現跟另一個作家的作品幾乎一樣,小小年紀的她背上了抄襲的罪名。除了莎莉文老師沒有人理解她和相信她,她陷入了極度自卑和懷疑自己的情緒中。甚至她不敢再動筆,因為她每寫了什么都在懷疑和擔心有沒有和別人寫的一樣,會不會又被人懷疑抄襲別人。幸好莎莉文老師不斷的鼓勵她,她終于走出了心理的陰霾。
再后來她開始試著用嘴巴來說出語言,而不是再通過在手心寫字的方式。在她和莎莉文老師的共同努力下,在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和淚水后,她們又一次成功了。
她的故事再次驗證了一句古語:自助者、天助之;自助者,人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