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秘密名著書籍讀后感作文(通用3篇)
童年的秘密名著書籍讀后感作文 篇1
童年的世界里是豐富多彩的,同時童年的世界里也有許多秘密。當我讀完《童年的秘密》第一部分,就了解了其中的秘密。未讀這本書之前,對于童年的世界,我只是一知半解也就是解不開其中的謎。閱讀了第一部分,透徹理解了兒童對外界秩序有一個敏感期。由此深切體會到姐姐帶外甥到娘家時,小外甥為什么總是哭鬧,那就是從一種環境到另一種環境的適應過程。揭開可兒童具有兩重秩序的秘密(即兒童具有兩重秩序感。其中之一是外部的,這種秩序感從屬于兒童對他本身與自己的環境的關系的感知。另一個是內部的,這使兒童意識到自己身體的不同部分和它們的相對位置。這種敏感可稱之為“內部定向”。),對于將來當媽媽的我,大有幫助,懂得兒童經常哭鬧會受到秩序的影響,不去埋沒兒童的兩重秩序。
童年的秘密名著書籍讀后感作文 篇2
又有兩周沒有寫博客,上一周是為了趕一篇稿子,就是上次提到的姚老師的稿約,原來還想偷懶,卻最終在姚老師的期待中,完成了這篇文章,很巧,我寫的文章就是題為《期待的力量》;這周已經在看蒙臺梭利的《童年的秘密》,這是讀書俱樂部推薦的書目之一,淡水清荷很盡職的在我的博客上留言,周末要組織書友懇談會,到閩侯白沙的果園去摘桔子,蠻有意思的,可惜我因家中有事去不成,但趕緊下載了這本書的電子版,作為這周的睡前讀物,我向她保證,會完成讀書筆記的,現在就開始吧。
我剛看完第十一章“行走”,這章最后一句話這樣寫到:處于正在變為成人并進而使人類得以延續的過程中的兒童,正如彌賽亞所說的,他“無處容身”。看到這里,我很震驚,說實話,正像作者所說的,我們成人總是在忽視兒童,我們從未想過要真正去理解兒童,我們每天都舉著最堂而皇之的理由來教育兒童,我們希望通過教育,把兒童塑造成我們理想中的人,卻從不考慮兒童的需要。在兒童面前成人甚至替代了上帝的角色,成為兒童的神,而事實上,書中提到兒童才是“成人之父”。作者用大量生動的事例和病例從科學的角度闡釋了自己的觀點,她認為兒童不僅作為物體的存在,更作為一種精神的存在;它能給人類的改善提供一個強有力的刺激。正是兒童的精神可以決定人類進步的進程,也許它甚至還能引導人類進入更高形式的一種文明。
在第二章中成人被作為“被告”出現在上帝的審判臺前,接受兒童的控訴,而成人委屈萬分,他們為自己辯護:“我們盡了最大的努力。我們熱愛我們的兒女,我們為了他們而犧牲自己。”但事實上正是這樣一個借口,讓成人在兒童面前可以為所欲為,“變得不是自私自利就是以自我為中心,從自己的角度看待有關兒童的心靈的一切,把兒童看作是心靈里什么也沒有的東西,我們常說兒童是一張白紙,可以在上面畫出我們所需要的圖案,有待于成人的盡力填充;把兒童看成是孤弱的和無活力的東西,為此成人必須為他們做所有的事情;把兒童看作是缺乏精神指導的某種東西,需要不斷地給予指導。總之,成人把自己看作是兒童的創造者,并從他們自己跟兒童的關系的角度來判斷兒童的好或壞。成人使自己成為兒童善良和邪惡的試金石。他是一貫正確的模式,兒童必須根據它塑造。
兒童在任何方面偏離了成人的方式就被當作一種罪惡,成人要迅速加以糾正。”這是我再一次面對這段文字,突然有一種冒冷汗的感覺,頭腦里閃現出一個詞“汗顏”,是的,我們就是這樣行動的,無論是作為父母還是老師,無論我們多么充滿激情、愛和對兒童的犧牲精神,但都已經不可避免的壓抑了兒童個性的發展,即使這種傷害是無意識的。書中還提到的一點對我打擊也很大,對兒童純潔心理狀態的創傷是由一個處于支配地位的成人壓抑兒童的自發活動而造成的;通常跟對兒童影響最大的成人,即兒童的母親有關。我不得不贊成這樣的控告,因為我能感受到這是事實,于是我也很想謙卑地承認:“我有罪;我宣布,這是我個人的錯。”
讓我最后抄錄一段書中的話,與所有的成人共勉:“成人必須確信,在兒童的發展方面他們只能起一個次要的作用。他們必有努力理解兒童,這樣他們才能適當的幫助他們。這應該是兒童母親的目的和愿望,也應該是那些所有教育工作的目的和愿望。自然兒童遠比成人弱小。如果兒童要發展他的個性,成人必須控制自己,領會兒童的表示,而且成人必須把這當作特殊的事,使自己能理解和追隨兒童。
童年的秘密名著書籍讀后感作文 篇3
《童年的秘密》一書是著名意大利蒙臺梭利于1936年7月第五屆蒙臺梭利會議在英國牛津舉行之際出版的,該書是蒙臺梭利對“幼兒之謎”的探索和解答,集中地闡述了蒙臺梭利的兒童教育觀。童年是人類生存的根基,兒童是“人類之父”,只有發現和解放兒童,我們才能擁有更好的未來。《童年的秘密》一書揭開了兒童成長的奧秘,提出了一系列極富革命性的理念。書中詳細闡述了兒童有吸收力的心靈及其功能、身心發展的敏感期、重復操作的重要性、導向內在約束的自由、工作中的專注和快樂、社會性發展等,是一本了解兒童發育和成長秘密的生動著作。通過對這本書的閱讀,給我留下了很多的啟示,現從以下幾個方面簡單談一下我的體會和認識。
首先,應加強對孩子的理解。在兒童發展的過程中,盡管成人為兒童做了他們所能做的一切,甚至為了兒童的成長采取了各種手段和方法,但這并不意味著兒童一定能夠發展的很好,因為成人只是從他的角度出發來認為兒童應該怎樣發展,怎樣發展會更好。這樣成人就使兒童用“自己的身體,別人的大腦”在發展,而并非是兒童利用自己的身體和自己的大腦并輔之成人的幫助來發展。
其次,應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成人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孩子,根本不管孩子的感受和想法,顯然缺乏尊重。雖然孩子在年幼時對父母的這些強迫沒有反抗能力只能接受,但長期以往將對孩子的個性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在成人的眼里,孩子熱衷于一些瑣碎的、毫無用處的事物,他們為此感到不可理喻。成人認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為是很幼稚的,這個過程是很緩慢的,他們企圖將一切事情代勞。但對于孩子來說,這些探索是可喜、有趣的,他們從中得到了滿足感。孩子會自己沉迷于一些完全在大人看來是再簡單不過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嘗試、重復中探索、發現、興奮著、愉悅著,但大人們看不下去了,覺得浪費時間,最終完全由家長代勞,勒殺了孩子探索發現的興趣。
第三,應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好奇心會驅使著兒童不斷周圍的事物發生了解的興趣,家長不應該限制兒童感知的范圍和自由選擇,而是盡可能的多為其提供發展環境,以滿足兒童的自由選擇,這樣兒童就會獲得更多的感興趣的事物,兒童通過對一個個感興趣的事物不斷地重復練習,就會為兒童今后的發展提供更多的可能空間。
最后,應正確對待孩子的成長。作為家長,我們無疑是深愛著自己的孩子的。然而,很多的時候,我們總是在抱怨,我們那樣的辛苦勞作、操心費力,但換不回孩子的理解響應,甚至往往孩子對此無動于衷。其實,這一切的尷尬都只因我們對孩子的愛過于武斷、過于包辦、過于專制。對孩子,愛是立場,但愛更需要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