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職場面試禮儀:餐飲禮儀
吃的禮儀與迷信有何關系?
客人與傳統的中國家庭同桌用飯,須尊重他們的文化、禮儀及習俗,用飯時注意不要觸犯多樣的禁忌,因為中國人認為飲食與個人命運幾乎是息息相關的,用飯時犯了禁忌,便會惹來衰運。例如吃魚,當吃完了一面魚身,不要用筷子把整條魚翻轉至另一面,他們認為若翻魚時弄破魚身,便意味著漁船會翻沉,這是由于香港在開埠初期是一個漁港,漁民很關注船只的安全航行;此外,中國人從不會端上七碟菜肴用飯,因為葬禮后的“解慰酒“須有七碟菜肴;不可用筷子垂直插入碗飯的中央,因這樣有點像在拜祭祖先;用飯后不可說“我吃完飯了”,這意謂自己已死去,不會再有機會吃飯,而應該說“我吃飽了”;吃飯時避免筷子觸碰飯碗而發出聲音,這不單止是不禮貌,亦意味著「無飯吃」;要培養吃光碗中飯的習慣,一粒飯也不可剩余在飯碗,否則將來的太太或丈夫是「痘皮臉」的,亦不尊重辛勞耕種的農夫。這些迷信的飲食習俗流傳至今,或多或少仍然成為中國人的飲食禮儀。
用餐俗例
在飯食方式方面,中國人與西方人有點不同,西方人喜歡各自品嘗放在自己面前的食物,中國人則有一定的用飯規例,他們喜歡叫數碟佳肴,放在飯桌的中央位置,各人有一碗飯共同配這數碟菜肴,飯吃完可再添;夾起的菜肴通常要先放在自己的飯碗中,直接把菜肴放入口是不禮貌的;依照慣例,客人出席正式或傳統的晚餐,是不會吃光桌上的菜肴,以免令主人家誤以為菜肴預備不足,因而感到尷尬。
餐桌擺設
日常飯食的擺設是在各座席擺上一個飯碗、一雙筷子、一只湯匙、一碟調味醬,用飯后通常會給客人一條熱毛巾,代替紙巾抹手及抹嘴巴。所有菜肴同時端上餐桌中央,各人用自己的筷子直接從各碟共享的菜肴夾取食物;湯水一大鍋的端上,各人同飲一鍋湯。客人用飯時絕對可以來一招「飛象過河」,夾取放在遠處的菜肴。由於中國人喜歡全體共享菜肴,他們的餐桌大多數是圓形或方形,而不是西方人多用的長形餐桌。
怎樣叫一頓中式飯
先叫一個冷盤以刺激食欲,接著叫一鍋清湯,熱湯有助增加體溫,喝過熱湯后便開始品嘗主菜,通常按照自己的口味叫主菜,但必要叫一碟十足辣味的菜肴,才算得上為一頓合宜的中式飯,以辣味菜肴配清淡的白飯,使菜肴辣而溫和,白飯淡而香濃;一頓飯的壓軸食品是甜點,通常是甜湯,如紅豆沙、芝麻糊等,亦有其他種類,如布丁、班戟、雪糕等,同樣香甜可口。
吃的方式
要待熱湯變涼一點而入口時又不失湯味,應用湯匙一小口抿出聲的飲;至于吃飯,要提起飯碗貼著唇邊,用筷子把飯粒推入口里,這是一個最容易的吃飯方法,亦表示喜歡吃那頓飯;若吃飯時不提起飯碗,即表示不滿意飯桌上的菜肴。
宴會
中國人很少在日常用飯時喝酒,但酒在他們的盛宴上則擔當重要的角色。在宴會開始時,主人家必先向客人祝酒,這時客人的飲酒興致便油然而生,啤酒或汽水都可用來祝酒,要先為別人添酒或汽水,后為自己添加,才合乎禮儀,且要添至近乎滿瀉為止,以表示尊重對方及彼此友誼,而主人家要盡情灌醉客人,才算合乎禮儀。若你不想飲酒,應在宴會開始時便表明,以免出現尷尬的場面。
宴席結束
客人享用完最后一款菜肴時,宴席便正式結束,于是主人家的主角會站立起來,表示宴會到此結束,并會站立門口向每位客人說聲“晚安”,之后跟酒樓經理結賬,主人家的其他成員則送客人乘車,揮手道別并目送車子駛離開去。
菜肴
中式菜肴大多數不會只有一種材料,通常有其他伴菜或配料襯托主菜,以做出色香味俱全的菜肴,例如烹煮豬肉,會以爽脆的綠色蔬菜做伴菜,如芹菜或青椒,襯托粉紅色、柔?的豬肉。一頓飯不會只有一款菜肴,通常同時端上兩款、甚至四款菜肴,且每款菜肴都要色香味俱全,端上次序則以菜肴的搭配為大前題,通常同類的菜肴會同時端上,不會前后分別端上,總之整頓飯都要講求協調的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