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后備干部推薦信
后備干部推薦函也就是把后備干部做推薦的一種書信,那么推薦信是怎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搜集整理的后備干部推薦信,歡迎閱讀。更多資訊請繼續關注推薦信欄目!
縣委組織部:
根據《中共委員會關于科級后備干部選拔培養的暫行辦法(試行)》([]號)中“‘科級后備干部選拔的條件和資格’第*條中‘科級后備干部……特別優秀的年輕干部,條件可適當放寬。’”之規定,特推薦我部門為科級后備干部人選。
,男,**歲,大學本科學歷。該同志*年**月到縣委組宣部及*年**月調到宣傳部工作以來,一直從事新聞宣傳工作,該同志態度認真,作風扎實勤奮,不辭勞苦,工作成績突出。該同志撰寫了大量宣傳我縣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的新聞稿件,在市級及以上重點媒體發表共計多篇,大大提升了我縣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因實績突出,該同志*年、*年、*年連續兩年被評為“**日報優秀通訊員”,獲得過“好新聞二等獎”、“**市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工作者”等多項榮譽。同時,該同志堅持做好《報》的編輯工作,自*年**月試刊起,至今已經編印**余期;該同志還參與了多篇綜合性重要材料的撰寫工作,較好地完成了領導交辦的各項任務。
縣委宣傳部
*年**月**日
延伸閱讀:后備干部定義
所謂后備干部是指各級黨委按照干部管理權限,根據有關選拔標準和選拔程序,選拔出德才素質好、有培養前途和發展潛力的優秀干部,為上一級領導班子補充干部而準備的后備人選。
中央2019年7月9日頒布實施的《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明確指出,“黨政領導班子成員一般應當從后備干部中選拔。”[1] 事實上,目前在我國領導干部群體中,就有不少人是先被選為后備干部,然后通過組織多年的培養、考察,才逐步走上重要的領導崗位。總的看,年輕、高學歷已成為后備干部最突出的特點。“后備干部是各級領導干部的重要來源,其整體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領導干部隊伍素質的高低。”華南師范大學理論部副主任談方教授對本刊記者分析,“成為后備干部后,就被視為走上了提拔使用的一個重要‘臺階’,以后將有更多提拔機會。”從近年情況來看,對后備干部的挑選范圍在不斷擴大,各地并不局限于黨政機關,國有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單位也在選拔之列。按照規劃,中央要求在2019年下半年建立起新的后備干部名單——選拔200名左右正省部級單位黨政正職后備干部、1500名左右市(地、州、盟)黨政正職后備干部、10000名左右縣(市、區、旗)黨政正職后備干部。
“如果加上國有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各種級別的后備干部,估計不是一個小數目。”中國社會科學院尹韻公研究員告訴本刊記者,“從趨勢上判斷,后備干部的選拔范圍將會越來越大。”“除要有基層工作經驗外,對后備干部的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也屬于考察重點,尤其是應對突發事件等的表現。
”尹韻公說,“后備干部隊伍中,還有適當數量的女干部、少數民族干部和黨外干部。”中央還提出要形成“復式年齡結構”,正省部級后備干部要求年齡不能超過58歲,以55周歲以下的干部為主體;而到縣處級后備干部,則要求是以45周歲左右的干部為主體,并特別要求35周歲以下的干部要有一定數量。干部儲備的“國家戰略”后備干部制度產生于1980年代初期,主要是為了解決當時迫在眉睫的新老干部正常交替問題。
“經過‘文革’這一特殊歷史事件,干部更替危機程度加重,后備干部制度正是創造性應對這一危機的制度安排。”談方說,“這是一個具有戰略眼光的干部培養計劃,旨在對一批比較優秀的干部進行跟蹤管理和培養。”1982年,鄧小平提出了干部隊伍“四化”方針,指出“實現干部的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是革命建設的戰略需要”。
顯然,培養選拔大批優秀中青年干部已成為當時一項緊迫任務。
同年,黨的十二大提出了建設各級領導班子第三梯隊的重大戰略決策。中央提出,為了使國家能夠長治久安,使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能有連續性,必須抓緊第三梯隊的建設。因此,一定要建立和健全后備干部制度。1983年10月5日,中組部發布《關于建立省部級后備干部制度的意見》,這個重要的指導性文件成為后備干部制度正式確立的標志。
1994年,黨的十四屆四中全會集中討論黨的建設問題,并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建設幾個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指出要進一步做好后備干部工作,重視各級黨政領導班子主要負責人的選拔培養,為各級領導班子培養出質量合格、數量充足的后備干部。
中組部2019年9月2日印發的《黨政領導班子后備干部工作暫行規定》,對黨政領導班子后備干部的條件、數量、結構以及選拔、培養和管理原則作出了詳細的規定,后備干部制度成為黨政人才選拔培養的重要制度,并逐步發展和規范化。該文件還強調,“后備干部一般按領導班子職數正職1:2、副職1:1的數量確定。”2019年2月,“2019-2020年全國黨政領導班子后備干部隊伍建設規劃”下發,這是中央首次制定后備干部隊伍建設規劃,隨后下發了與之配套的《關于加強培養選拔年輕干部工作的意見》。跨度長達2019年的規劃拉開了后備干部選拔的大幕。
在多位受訪專家看來,后備干部制度從改革開放初期正式確立到現在,已順利完成了新老干部交替的歷史任務,并以制度的形式固化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