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離開故鄉(xiāng)已有三十個年頭了,可是故鄉(xiāng)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一山一川,父老鄉(xiāng)親們的一顰一笑總是深深地埋在我的心里,讓我日思夜想,不能忘懷。
我們村名叫大二號溝。座落在南北環(huán)山,東西貫通的一條山溝溝里,溝里有一條小河流日夜流淌。村民的房屋就建在像梯田一樣的北山坡上,每到花燈初上的夜晚,遠(yuǎn)遠(yuǎn)望去像天上忽明忽暗的星星散落在這里。全村一共七十多戶人家,三百余口人,村子雖然不大,也分了好幾個區(qū)域,上頭村、下頭村、黃土坡、大場面、西頭、后溝子,每個區(qū)域也就十來戶人家,從上頭村到下頭村的交匯處就是我所說的后溝子,由村里直通北山梁上唯一的大路就在后溝子,村里的農(nóng)田大都在北梁上,也是馬車上山拉莊稼的必經(jīng)之路,后溝子將北梁分割成東梁和西梁,西梁腳下一口水井供上頭村、后溝子、黃土坡的村民飲用,井水溢出井口形成一條小溪,從北到南蜿蜒曲折流向村前的大河里,是村里孩子們的天然樂園,冬天滑冰,夏天戲水……
村前到大河大約百米,河水清澈見底,不由讓我想起唐代大作家柳宗元《小石潭記》中的句子:“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yuǎn)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我們常常三五結(jié)伴而行下河摸魚,有拿盆子的,有拿漏斗的,盆里放水,直到把魚撈滿盆子為止。遇到魚窩就用沙子圍成一圈,讓魚兒無處可逃,然后將石頭搬起,這時的漏斗發(fā)揮了作用,把沙圈里的魚兒如數(shù)撈起,那時的大人們不識魚兒是美味,它的營養(yǎng)價值更是聞所未聞,總認(rèn)為只有南方人才吃那玩意,我們那的魚兒實質(zhì)上就是一些泥鰍,大人們常把孩子們撈回的泥鰍喂了下蛋的母雞,我那時特別愛看母雞吃魚,活蹦亂跳的魚兒一落地,母雞崩、崩、崩,不費吹灰之力眨眼之間就吃的一條不剩,還仰著脖子咕咕叫著,仿佛不聽話的孩子叫喚著說:我還要吃,我還要吃。有時候男孩子們也會把魚頭一切,腸肚一擠立上兩快高低相等的石頭就是灶臺,把舊瓢架在上面煙熊火燎的燒魚吃,瓢里放點鹽,花椒,蔥花,滴上幾滴胡麻油,不一會一瓢頭噴香撲鼻的魚兒就燒好了,那一股一股的魚香味,我至今再也沒有聞到過。
大河的河面寬約兩米,河水由東向西順流而下,沿著河岸逆流而上十余里,就是河的源頭,聽去過的人講是山腳下的一個泉眼咕嘟嘟冒著水泡,溢出的泉水順流而下形成的主河道,加上沿途無數(shù)的小泉眼的加入就匯集成現(xiàn)在這條兩米多寬的河流,遺憾的是我作為一個小女孩一直沒能像男孩子一樣去目睹源頭的蹤跡;河流的南北兩岸各有兩米寬的草皮像綠色的地毯一樣鋪在岸上向東西無限延伸,每到中午太陽曬的河水暖暖的,女人們就端著一盆臟衣服坐在河邊,一邊洗著衣服,一邊嘮著家常,洗干凈的衣服花花綠綠的晾曬在草皮上,像一幅美麗的圖畫。緊挨著草皮各向南北兩端延伸的便是我們村出了名的河灣地,河灣地大約寬有五六十米,北至村邊。南至南山腳下,是我們村引以為傲的寶貴財富。河灣地水分充足,旱澇保收。白菜、蘿卜、豆角、葫蘆等蔬菜類種啥長啥,種啥能吃啥,羨煞那些沒有河灣地的村落。小麥、土豆、莜麥、谷子、黍子、玉米等農(nóng)作物更是長勢喜人。推廣農(nóng)業(yè)學(xué)大寨時,興修水利,修渠引水,河流灌溉,還在我們村河流的下游,西河灣劃出一片 試驗田,種植果樹、杏樹,大白菜 、圓白菜、青菜等,隔三岔五地就給社員們分蔬菜,到水果成熟的季節(jié)分水果,好不熱鬧,真是一派豐收景象……
說起我們村的河灣地,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呢:那可能是分田單干的時候,村里有個小伙子孤兒寡母十分貧窮,找不上媳婦,提親的就拿河灣地說事,告訴 女方父親說:“雖然是孤兒寡母,他父親臨終留前下了資產(chǎn),我們村的河灣地都是人家的。”女方父親對我們村的河灣地早有耳聞,一聽這話就爽快的答應(yīng)了,直到女兒嫁過來以后才知道那河灣地沒有他們半壟,于是氣呼呼地去質(zhì)問媒人騙了他們。媒人慢條斯理地說:“我沒有騙你們呀,我當(dāng)初不就告訴你們河灣地都是人家的嗎?現(xiàn)在你家姑娘變成了他們家媳婦,你要硬說是我騙了你們,那你就自己看著辦吧。”女方的父親有苦難言,生米已經(jīng)煮成熟飯,只能作罷,河灣地成就了一樁姻緣。
我們家就住在北山腳下,村子的最低處,門前靠右也有一口水井,供下頭村、大場面、西頭的人飲用。我們家和南山頭遙遙相對,大約二百余米,河流就夾在我們家和南山的中間,南山比北山稍陡一些,夏季一到,野花滿山遍野。山丹丹花、搖嘴嘴花、蒲公英花、頭藤藤花、折摸摸花等爭香斗艷,美不勝收;不僅鮮花鋪滿山坡,還有山雞、野兔、石雞、半翅、貓頭鷹、布谷鳥等一些叫不上名的飛禽走獸;再就是那些天然的美食,什么的紅根根、辣麻麻、酸摸摸、野韭菜等等數(shù)不勝數(shù);南山的石頭好像鑲嵌在南山的泥土之中,經(jīng)過多少年雨水的打磨已是滾光溜圓,孩子們上下山玩耍如履平地。綠草鮮花,鳥叫蛙鳴,再加上村里的雞叫聲、狗咬聲、牛羊聲、馬的嘶鳴聲、孩子的啼哭聲,好不熱鬧……
南山的東西兩端是通往外面的兩條道路,東邊的那條是車馬大道,是村里買進(jìn)賣出的貨物運輸?shù)奈ㄒ淮蟮溃鬟吥菞l是供步行、自行車出行的小路,是一條走出大山的捷徑,我們山里的人們大都是通過這條蜿蜒曲折的小路走出大山,去追尋他們的夢想,實現(xiàn)他們的人生價值。也有一些人們?nèi)粘龆鳎章涠⒌馗胖亦l(xiāng)的這片熱土,改變著家鄉(xiāng)的面貌,過著自給自足、豐衣足食的農(nóng)家日子。正是有了他們才會讓我們這些離鄉(xiāng)多年的游子對故鄉(xiāng)更加地思念,魂牽夢繞……
※本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