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的四十多天里,我深切地感受到了紅袖的編輯絕不僅僅是我原先的認識——風光!
紅袖添香的每一個編輯的名字后面絕不僅僅是一個注冊id,也不僅僅是獨立的個體。
三、編輯眼里的紅袖寫手
從審核第一篇散文開始,我便不再是紅袖單純的寫手了,我必須盡快適應自己的新角色——編輯!
從看第一篇文字便感受到了紅袖寫手對文學的熱愛與執著也感受到了紅袖寫手不同的能力與不同的寫作風格,從這些風格炯異的文字里可以捕捉到時代的步伐和作者的成長環境也可以看到許多感動自己的美文。
我不知道別的編輯眼里的紅袖寫手是什么印象,在我的眼里能夠看到的只是寫手們向紅袖投稿的文章而不是寫手的注冊名字,審核的過程中往往第一感覺是文章的內容而后才是捎帶看一眼作者的名字。
在審核的文章里,如果是標點符號、排版方式或者是投稿區域這樣一類的簡單錯誤,無需多加考慮這應該是新加入紅袖的寫手的文章,因為他們對紅袖的發稿規定還不是太了解;在審核的文章中,如果行文流暢情感生動,定然在紅袖有個人的文集形成并有相當數量的文章可供欣賞。
這就是紅袖,它使每一個初學寫作便走進紅袖的寫手從稚嫩走向成熟……
四、由心而生的感慨
審核著寫手們向紅袖投稿的散文,不禁想起月隱寒霜說過的話:“散文難寫之處是把思想淡化,寫出力度來。現代散文大多數缺少令人思考的東西。散文的寫作是需要下功夫去經過心理驗證的,所以呢,很多人把散文弄成了隨筆。”而只有在加入紅袖編輯部并審核了三千多篇文章后,才對他說的話有了一個比較明晰的認識。
散文,看起來是比較容易寫的,但恰是這形散而神不散便是最最難以掌握的東西,很多時候在審核散文的時候,面對著不知所云的文字,真是有種啼笑皆非的感覺,散文不是流水帳,散文不是記事本,散文也不是沒有章法的隨意堆砌。
可許多投往紅袖散文區等待編輯審核的文章根本就連隨筆也算不上,更為可悲的是很多人甚至弄不明白中國文字最基本的標點符號如何正確地使用,那么,我近些日子以來所想的最多的是,對于這些朋友,難道能因為他們的水平和能力便只是簡單的一個退稿便完事兒嗎?
記得我與一個全文只用了一種標點的紅袖投稿者在交流標點符號的使用時和他說:“中國的標點符號有它的規定的用法。”他的回答是:“多好看的符號~~到了你那兒~就這樣了~”他認為,標點的作用就是好看,因此便把他喜歡的網絡符號用于他寫的文章里。我無法置疑這些20多歲的孩子在九年義務教育里到底學到了什么,但我還是必須承認在他們的內心深處,也有著對文學和文字的熱愛之情,而我不能抹殺他們的熱情,只能盡可能的讓他們了解中國的文字和寫作的基本要求,不管這個交流的過程中能讓他們接受多少,我都認為和這些寫手的交流是必要的,對他們文學創作的提高是能起一定作用的。
記得河口古槐樹說過的話:“散文是情文,要有感情的,以情感來貫穿文章是永遠不變的,也是在自然而流暢的情感交融中抒發內心最真切的感覺和最為真實體驗的總結,會讓讀者有一種最真最濃的介入感,會讓讀者感受到關山明月大漠長風巫山云起黃河落日,感受到春暖花開鳥鳴水潺……而一篇文章中感情的大小和是否有思想性,則是另外的要求。感情是散文寫作的基礎,正與它的真實一樣。”那么,做為一個散文編輯,對于作者投稿的文章,就不僅僅是一個審核通過與退稿的事務處理了,而應該主動在審核稿件之外與作者進行更多溝通,讓不懂散文的人了解并欣賞散文。
記得塞上云鶴在幫助我糾正審核文章時的偏差時說過的話:“我認為的好文章,應該是個類似百科全書的東西,讀過文章會增長知識……”而這,不正是對散文的思想性最為形象的詮釋嗎?
從一個最普通的紅袖作者到紅袖編輯,我的收獲遠遠要大于我的付出;同時,做為散文編輯的我也比做為寫手時的我,要更為理智和冷靜一些了,感受自然也更深更多一些了……
※本文作者:散文審核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