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西山,一邊是詩人的失意惆悵,一邊是一代國君的滿懷豪情;一邊在不斷宣泄著懷才不遇的落寞,一邊在抒寫著逐鹿中原的雄壯篇章。
不僅如此,西山的菩薩泉和東坡餅與蘇東坡也不無關聯,菩薩泉水清冽甘醇,澄澈見底,據說蘇東坡謫居黃州時,一朋友汲此泉水與其共飲,高興地稱此泉可比惠山泉,也許正是這個原因,才使被貶的蘇東坡成了菩薩泉的常客了,終日寄情于山水之間,盡情揮灑筆墨,以至有了《菩薩泉銘并序》,并留下了“送行無酒亦無錢,勸爾一杯菩薩泉。何入低頭不見我,四方同此水中天”的詩句,聊補自己的貧窮之狀。
蘇軾不僅是一位大文豪,也是一位美食家,如今還有不少以“東坡”命名的名饌,黃州有“東坡肉”,西山就有“東坡餅”,有松酥爽脆,常啖不厭的特點,據說西山靈泉寺長老敬慕蘇東坡人品學識,以齋食素點千層餅相待,東坡食之后,稱頌備至:“爾后東坡再來,能以此餅相待,足矣”,東坡餅也由此得名。
雖說蘇軾在鄂州西山也留下了不少詩詞,也留下了不少贊美西山的遺跡,可是我總覺得鄂州并沒有高度重視人文西山的開發和推廣,更沒有像黃州那樣,利用蘇東坡的優勢加以宣傳,傳承人文精神。今天的鄂州只有一日報的主要紙媒,文聯期刊《江南風》也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不及黃州的《江山文藝》,作為西山腳下的我們又該作如何感慨呢?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2006。11。23
※本文作者:挽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