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到過浙江紹興的人,大概都不會放棄沈園一游;凡讀過幾頁漢文者,都會記得陸游的示兒詩:“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洲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沈園因為陸游,因為釵頭鳳而著名,陸游因為沈園而傷情。
沈園,原是南宋時期沈氏的私家花園,故又名沈家園,是當(dāng)時越中的著名園林。然而,卻因陸游和唐琬的一段哀怨凄美的愛情故事而存在而留芳。宋時的“池臺”,歷數(shù)百年風(fēng)雨滄桑,沈園已“非復(fù)舊池臺”。1984年,當(dāng)?shù)匾纻魇馈渡驁@圖》重建沈園,荒廢湮沒的名園才重見天日。園中葫蘆池、水井、土丘均系宋時遺物。孤鶴軒、半壁亭、宋井亭、冷翠亭、閑云亭、放翁橋等建筑則按宋代法式構(gòu)建。后經(jīng)陸續(xù)擴(kuò)建,面積已達(dá)到五十七畝。整個園林景點疏密有致,高低錯落有序,花木扶疏成趣,頗具宋代園林特色。園東部建有雙桂堂,建立了陸游紀(jì)念館,展示了宋代愛國詩人陸游的坎坷人生,詩劍生涯及其在文學(xué)上的輝煌成就。
走進(jìn)沈園,一息恬靜淡雅,古意猶存,詩境愛意,又帶幾分凄怨哀傷的氣息,在小橋、翠竹、垂柳的映襯下翩然而至。古意綿綿,情系其中。正南用出土斷磚砌成的殘垣上,詞學(xué)家夏承燾書丹陸游《釵頭鳳》詞。“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墻柳。東風(fēng)惡,歡情薄,一杯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向人們訴說著一段凄婉動人的愛情故事,也點明了沈園主題。
重建后的沈園處處抒寫著陸游:作為詩人的出神入化,易于哀怨的多愁善感;作為“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的將領(lǐng),面對山河破碎,而不能收復(fù)河山,統(tǒng)一中原的無奈;作為一個富于才華,又有鴻鵠之志的男子,不能保護(hù)一個所愛女子的悲哀。那“斷云悲歌”的遺恨,那“宮墻怨柳”的哀怨,只有在“傷心橋下春波綠”的驚鴻縈繞中,“踏梅問雪”暗香重度。一生戎馬的陸游,由于的他的才氣,由于他的不得志,由于他的痛失愛妻,而成就了他的浩浩詩魂。陸游的一生寫作了近萬首詩詞。然,他一心抗金,主張收復(fù)中原,卻最終未能實現(xiàn);他深愛妻子唐琬,卻又不得不在母親的逼迫下休掉妻子。他的一生也就在“泉路憑誰說斷腸,斷魂幽夢事茫茫”的悲哀、嘆息、思念中,消耗著他一代詩圣,一代閑士,一個懦弱而又執(zhí)著的生命。
而那位癡迷于陸游又被迫嫁與他人(趙士程)的唐琬,本來就不堪對前夫陸游的思念之苦,已是病懨懨的“人空瘦”的模樣。看了陸游題于壁上的《釵頭鳳》,回到家中也和一首《釵頭鳳》:“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fēng)干,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闌。難!難!難!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壯歡。瞞,瞞,瞞!”。唐琬一病不起,命喪相思路,也就不再情理之外了。
那英年早逝的唐琬可否知道陸游八十四歲(四十多年)的相思?人們都說相愛的人兒,心靈是相同的。那么生離死別的靈魂和心靈是相同的么?一個在九泉之下的天堂,一個在九泉之上的地獄!兩個苦難的靈魂能夠相知相隨么?盡管那幾頁錦書難以載動鉛一樣的沉郁,更難以寄托對愛人相思。但對于悲哀的命運已是無奈的陸游,也只有在載不動許多愁的逆流中,一頁頁抒寫著他對愛妻的思戀和懷念。現(xiàn)實的無情,苦苦思念愛妻的陸游,只有一回回夢游沈園中,只有在思念的凄楚中,以注滿情思和感傷的詩筆寄托著對于唐琬的紀(jì)念。
一個八十一歲的老翁以“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園里更傷情。香穿客袖梅花在,綠蘸寺橋春水生。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見梅花不見人。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猶鎖壁間塵”。沈園是陸游題寫“釵頭鳳”的地方,沈園是陸游于唐琬最后一次相逢的地方,沈園是陸游最傷情的地方,沈園是陸游最不愿去的地方,沈園也是陸游最想去的地方。既是現(xiàn)實不允許,他也要一回回夢游沈園。在“夢斷香消四十年,沈園柳老不吹綿”的夢回中。陸游走完了他八十五個春秋的人生之夢。在八十四歲的《春游》中,他感嘆“沈家園里花如錦,半是當(dāng)年識放翁。也信美人終作土,不堪幽夢太匆匆。”一生主張抗金,追求中原統(tǒng)一的陸游,終于在壯志未酬中,留下“但悲不見九州同”的嘆息,悲哀地閉上了他憂郁而含情的眼睛。
※本文作者:蹤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