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歷歸來,余興尚存,外經辦主任叫我把這次云南行寫一篇小記,錄下當時的景點和游人的興致。雖說我文思難抑,但拿筆生疏,是很難詳盡描述各廠長心情的。此作中若有說錯,還望各位加以指正。
一、滄桑石林
十月十六日的清晨,故鄉的人們還在夢中,我們已經登坐上往深圳機場的南游客運大巴,悄然地離開了家鄉。九點半我們上了飛機,它如巨鳥振翅騰空,扶搖直上云宵,一個半鐘頭就來到了云南的昆明市。今年我已是六十一歲,大女婿為了我的安全,在朋友們的要求下,也陪著我入滇觀光。
美麗的昆明,它四季如春,俗稱:“春城”,昆明是個理想的旅游勝地。改革開放后,更是氣象萬千,生機勃勃。寬闊整潔的大道兩旁,高樓林立,鱗次櫛比,蔚為壯觀。公路上車水馬龍,雖時有塞車,仍秩序整然。行人道上鮮花盛開,街中心還加建了一條公共汽車專線,只準公共汽車行駛,不準其它車輛駛入,使該路暢通無阻,游人很滿意,它是我國陸上交通網的首例。
我們的第一個景點是“石林”,它位于昆明東南方約一百公里處,據傳此地在兩億年前,因地殼的變動,滄海升高,海底千奇百怪的石頭冒了出來,又經歲月的剝蝕,而成今天的模樣。石林它已被國家列入“重點地質文物保護區”,這個地方是云南的部分彝族同胞居住地,此地有世代相傳關于“阿詩瑪”和“阿黑哥”愛情故事的石像屹立在林中,專供游人觀賞、憑吊。這里的人,都把男子稱“阿黑哥”,女子稱“阿詩瑪”。
我們在去石林途中,汽車時而跨過山丘,時而穿過峽谷,公路彎彎曲曲的,如蛇蜿蜒。兩邊山野的花草在山風的吹送下,香氣傳入車內,人們更覺精神倍增。大家入石林心切,很想早點到達,坐在車頭的廠長們,老是批評司機不敢開快,說他“無料”(廣東話),司機實是個好司機,他要負責全車44人的生命安全,廠長的埋怨他只坦言一笑。這次我們的旅行不是趕集,走慢一點又有何妨?兩邊的山景也是一個很漂亮的景點啊!人們是可盡情地透過車窗去觀賞路邊的風景的。車出了高地到了宜良,這時人們的視野又豁然開闊。這一片較大的平原區,農舍儼然,河叉縱橫交織,實乃魚米之鄉。我們向車窗外四處眺望,田野上農民在秋收過后正忙種蠶豆……。怎么這個大的平原區看不到一頭耕牛?我很納悶,可能這里人多田少?耕牛用不上?我只見中老年的農民在各自承包的田里用鋤頭翻地。我們的心在想:“年輕人去了哪里?是不是懶惰不勞動呀?”有個廠長說:“我廠有好多個宜良工人,他們在廠里工作很努力,勤快的很,非你的想象!”
到了石林,石林果然天下一奇。石頭如平地生出的石筍,成群結隊向上挺拔,仿佛一夜之間突出了大地,它高低不齊,和風吹來,還好象聽到錚錚直直的拔節聲,也似大地巨人在造物弄人。面對石林,我們懷著崇高的敬意對傳說中的“阿詩瑪”之堅貞愛情肅立,又對當地群眾的認真保護美麗景區致敬。
石林境好,花草滿地,石景俏麗。我們在女導游劉玲玲的帶領下穿山過洞,石林有九曲縈回的河道;山洞也撲朔迷;石路窄細而濕滑,高低不平;還有碰頭摔倒的危險;大家怕走失,一個跟著一個,在那如柱擎天的山石下和在石林中間天地生成的小渠邊迂回觀賞。我們來到石林中間的空地進行小息,還手牽著手,學跳彝族同胞的歡樂舞蹈。
走出石林,我們回望佳景。這時的石林已嵌在金黃夕照中,尖峭的石柱,它仿佛要刺破歲月的蒼茫。并鑄成永恒。
汽車沿著回路,要入昆明市郊的一個名為“七彩云南”的展場活動。大家在此吃飯、觀光和購物。此地是專賣玉石、藥材、茶葉、書畫等云南特產,可價錢太貴,我們沒有購物欲,只好到廣場中心的人工建造的小島參觀,該島又稱許愿池,踏上玲瓏拱橋,大家對島中央的云南戰將名宿石像進行參拜。各廠長爭著許愿,他們雖不明說,但我也知他們的想法,他們一定是祝愿:“祖國富強、人民幸福;工業發展、廠長加薪”。而我卻想起要引進美國朋友來家鄉投資的事,就大聲祝愿說:“希望與美國朋友合作成功”。在場的兩兄弟,也和我這樣說,也都重復了這句話。
※本文作者:東莞老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