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端午節的詩句——《媽媽寄來的粽子》
一層層裹緊的
是一粒粒的糯米
一粒粒的情;
包兩塊瘦肉噴香,
飛揚健康的祝愿;
一塊肥肉化了油,
是童年遺留的滋味;
那深紅的鴨蛋黃,
依稀看見了
那顆疼愛游子的慈母心。
一層層打開的,
是濃濃的香
和濃濃的愛!
嘗一口媽媽的粽子,
那味道會記得一生。
甜縫進心底,
香溢滿齒頰。
舔完最后一口,
一點點咸——
那是一滴淚,不知道
是媽媽包進粽葉的,
還是游子悄然滑落的。
媽媽包的粽子
誘惑百年回味一生。
關于端午節的詩句——《媽媽寄來的粽子》
一層層裹緊的
是一粒粒的糯米
一粒粒的情;
包兩塊瘦肉噴香,
飛揚健康的祝愿;
一塊肥肉化了油,
是童年遺留的滋味;
那深紅的鴨蛋黃,
依稀看見了
那顆疼愛游子的慈母心。
一層層打開的,
是濃濃的香
和濃濃的愛!
嘗一口媽媽的粽子,
那味道會記得一生。
甜縫進心底,
香溢滿齒頰。
舔完最后一口,
一點點咸——
那是一滴淚,不知道
是媽媽包進粽葉的,
還是游子悄然滑落的。
媽媽包的粽子
誘惑百年回味一生。
《七律端午》原文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節令門端陽》原文櫻桃桑椹與菖蒲,更買雄黃酒一壺。門外高懸黃紙帖,卻疑賬主怕靈符。《節令門端陽》譯文(過端陽節的時候)買了櫻,桃,桑椹,菖蒲,而且買了雄黃酒,并且在家門口貼上了黃符紙 (注意雄黃,菖蒲,黃紙都是辟邪的),(雖然...
《浣溪沙端午》原文輕汗微微透碧紈 ,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 。彩線輕纏紅玉臂 ,小符斜掛綠云鬟。佳人相見一千年。《浣溪沙端午》的作者介紹蘇軾(1037~1101),宋朝著名 文學家、 書法家。
《端午》原文端午時節杏兒黃,滇池湖畔艾飄香。方見小兒扣絨線,又遇老翁醉雄黃。東鄰茶社沏普洱,西家酒樓米線長。他鄉剝粽思故友,讀罷離騷笑癡狂。《端午》賞析這首詩寫的很平實,卻能于平實中見匠心。
我相信包粽子是在包虔誠的心情,多少朝代褪去卻因一個人悲愴的一跳贏來百姓永久的崇敬粽子伴清香的艾草而來粽子伴激情的波濤而來粽子伴鏗鏘的鑼鼓而來粽子的味道是文化的味道粽子的思念是中華的思念我相信吃粽子是在咀嚼遙遠而鮮活的記憶...
《賀新郎端午》原文深院榴花吐。畫簾開,束衣紈扇,午風清暑。兒女紛紛夸結束,新樣釵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觀渡。老大逢場慵作戲,任陌頭,年少爭旗鼓。溪雨急,浪花舞。靈均標志高如許,憶生平,既紉蘭佩,更懷椒糈。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原文五月符天數,五音調夏鈞。舊來傳五日,無事不稱神。穴枕通靈氣,長絲續命人。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方殿臨華節,圓宮宴雅臣。進對一言重,遒文六義陳。股肱良足詠,鳳化可還淳。
《端午月山主人酒邊即事》原文窗外葵榴照眼明,香蒲沁酒注銀瓶。自無飲量堪同醉,非慕清名佼獨醒。一日沈湘悲楚客,千年吊古讀騷經。他鄉記節聊隨俗,艾虎朱行掛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