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荷花的詩句——《荷》
《荷》原文
新溜滿澄陂,圓荷影若規(guī)。
風來香氣遠,日落蓋陰移。
魚戲排緗葉,龜浮見綠池。
魏朝難接采,楚服但同披。
《荷》作者簡介
李嶠(644~713) ,唐代詩人。字巨山。趙州贊皇(今屬河北)人。李嶠對唐代律詩和歌行的發(fā)展有一定的作用與影響。他前與王勃、楊炯相接,又和杜審言、崔融、蘇味道并稱“文章四友”。諸人死后,他成了文壇老宿,為時人所宗仰。其詩絕大部分為五言近體,風格近似蘇味道而詞采過之。唐代曾以漢代蘇武、李陵比蘇味道、李嶠,亦稱“蘇李”。
關于荷花的詩句——《荷》
《荷》原文
新溜滿澄陂,圓荷影若規(guī)。
風來香氣遠,日落蓋陰移。
魚戲排緗葉,龜浮見綠池。
魏朝難接采,楚服但同披。
《荷》作者簡介
李嶠(644~713) ,唐代詩人。字巨山。趙州贊皇(今屬河北)人。李嶠對唐代律詩和歌行的發(fā)展有一定的作用與影響。他前與王勃、楊炯相接,又和杜審言、崔融、蘇味道并稱“文章四友”。諸人死后,他成了文壇老宿,為時人所宗仰。其詩絕大部分為五言近體,風格近似蘇味道而詞采過之。唐代曾以漢代蘇武、李陵比蘇味道、李嶠,亦稱“蘇李”。
《醉桃源芙蓉》原文青春花姊不同時。凄涼生較遲。艷妝臨水最相宜。風來吹繡漪。驚舊事,問長眉。月明仙夢回。憑闌人但覺秋肥。花愁人不知。《醉桃源芙蓉》鑒賞上片青春四句扣題,詠荷花。
《采蓮曲采蓮吳妹巧笑倩》原文采蓮吳妹巧笑倩,小舟點破煙波面。雙頭折得欲有贈,重重葉蓋羞人見。女伴相邀拾翠羽,歸棹如飛那可許。傾鬢障袖不應人,遙指石帆山下雨。《采蓮曲采蓮吳妹巧笑倩》作者簡介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
《蘇幕遮》原文燎沉香,消溽暑。鳥雀呼晴,侵曉窺檐語。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故鄉(xiāng)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
《蝶戀花越女采蓮秋水畔》原文越女采蓮秋水畔。窄袖輕羅,暗露雙金釧。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絲爭亂。鸂鶒灘頭風浪晚。霧重煙輕,不見來時伴。隱隱歌聲歸棹遠。離愁引著江南岸。
《蓮葉》原文移舟水濺差差綠,倚檻風搖柄柄香。多謝浣沙人未折,雨中留得蓋鴛鴦。《蓮葉》譯文船兒前行,河水濺起,參差的綠荷在蕩漾,倚在船邊的欄桿旁,風一陣陣的吹來,搖動著一柄柄荷葉,送來縷縷清香。
《荷》原文鏡湖八百里何長,中有荷花分外香。蝴蝶正愁飛不過,鴛鴦拍水自雙雙。《荷》作者簡介徐渭(15211593),漢族,紹興府山陰(今浙江紹興)人。
《錢氏池上芙蓉》原文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轉在中洲。美人笑隔盈盈水,落日還生渺渺愁。露洗玉盤金殿冷,風吹羅帶錦城秋。相看未用傷遲暮,別有池塘一種幽。
《和襲美木蘭后池三詠白蓮》原文素花多蒙別艷欺,此花端合在瑤池。無情有恨何人見,月曉風清欲墮時。《和襲美木蘭后池三詠白蓮》鑒賞《白蓮》一詩從素花多蒙別艷欺一句生發(fā)新意;然而它并沒有黏滯于色彩的描寫,更沒有著意于形狀刻畫,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