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詩句——《齊安郡中偶題二首·其二》
《齊安郡中偶題二首·其二》原文
秋聲無不攪離心,
夢澤蒹葭楚雨深。
自滴階前大梧葉,
干君何事動哀吟?
《齊安郡中偶題二首·其二》作者簡介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書河上亭壁》原文岸闊檣稀波渺茫,獨憑危檻思何長。蕭蕭遠樹疏林外,一半秋山帶夕陽。《書河上亭壁》賞析第一句從三個方面來描寫黃河上的景象,一是闊,王灣的潮平兩岸闊,被詩人濃縮為岸闊,江水浩渺,放眼望去,黃河恢宏闊大;二是渺茫...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原文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秋夕》原文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秋夕》譯文秋夜,白色的燭光映著冷清的畫屏;我手執綾羅小扇,輕盈地撲打流螢。天街上的夜色,有如井水般地清涼;臥榻仰望星空,牽牛星正對織女星。
《秋日登揚州西靈塔》原文寶塔凌蒼蒼,登攀覽四荒。頂高元氣合,標出海云長。萬象分空界,三天接畫梁。水搖金剎影,日動火珠光。鳥拂瓊簾度,霞連繡栱張。目隨征路斷,心逐去帆揚。露浴梧楸白,霜催橘柚黃。玉毫如可見,于此照迷方。
《齊安郡中偶題二首其一》原文兩竿落日溪橋上,半縷輕煙柳影中。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齊安郡中偶題二首其一》賞析詩的首句兩竿落日溪橋上,點明時間和地點。時間是兩竿落日,則既非在紅日高照之下,也非在暮色蒼茫之中。
《秋登宣城謝朓北樓》原文江城如畫里,山晚望晴空。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秋登宣城謝朓北樓》譯文我登上謝朓北樓俯瞰坐落在江畔的宣城,我覺得它美得好像在畫里一樣。
《秋下荊門》原文霜落荊門江樹空,布帆無恙掛秋風。此行不為鱸魚鲙,自愛名山入剡中。《秋下荊門》翻譯秋霜落在荊門,樹葉零落。由于山空,使得江面也很開闊,秋風也為我送行,使我的旅途平安。
《贈廬司戶》原文秋色無遠近,出門盡寒山。白云遙相識,待我蒼梧間。借問盧耽鶴,西飛幾歲還。《贈廬司戶》作者簡介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中國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賀知章稱為詩仙,其詩大多為描寫山水和抒發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