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西湖的詩句——《題臨安邸》
《題臨安邸》原文
山外青山樓外樓,
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fēng)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題臨安邸》鑒賞
詩的頭兩句“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抓住臨安城的特征:重重疊疊的青山,鱗次櫛比的樓臺和無休止的輕歌曼舞,寫出當年虛假的繁榮太平景象。表達了當時詩人對統(tǒng)治者茍且偷生,整日陶醉于歌舞升平、醉生夢死生活的不滿與譴責(zé)。詩人觸景傷情,不禁長嘆:“西湖歌舞幾時休?”西子湖畔這些消磨人們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什么時候才能罷休?用“幾時休”三個字,責(zé)問統(tǒng)治者:驕奢淫逸的生活何時才能停止?言外之意是:抗金復(fù)國的事業(yè)幾時能著手?又何時能開始?
后兩句“暖風(fēng)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詩人進一步抒發(fā)自己的感概。“暖風(fēng)”一語雙關(guān),既指自然界的春風(fēng),又指社會上淫靡之風(fēng)。正是這股“暖風(fēng)”把人們的頭腦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游人”既能理解為一般游客,也是特指那些忘了國難,茍且偷安,尋歡作樂的南宋統(tǒng)治階級。詩中“熏”“醉”兩字用得精妙無比,把那些縱情聲色、禍國殃民的達官顯貴的精神狀態(tài)刻畫得惟妙惟肖,躍然紙上。結(jié)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統(tǒng)治者忘了國恨家仇,把臨時茍安的杭州簡直當作了故都汴州。辛辣的諷刺中蘊含著極大的憤怒和無窮的隱憂。
這首詩構(gòu)思巧妙,措詞精當:冷言冷語的諷刺,偏從熱鬧的場面寫起;憤慨已極,卻不作謾罵之語。這首詩針對南宋黑暗的現(xiàn)實而作,它傾吐了郁結(jié)在廣大人民心頭的義憤,也表達了詩人擔(dān)憂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的思想感情。
《題臨安邸》作者簡介
林升(1106-1170年),宋福建晉江馬坪村人,為林知八世孫,字豈塵,號肇殷。林升的科場之路很曲折,屢試不第,直到宋高宗紹興三十年(1160年),已超過了知天命的年齡,才登進士,他受命為興化縣令,仕途也就此止步。留在杭州有他豪于酒,曾于杭州西湖酒大肆飲酒斗余,復(fù)題詩壁間一首七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