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別詩——《秋江送別二首(之二)》
《秋江送別二首(之二)》原文
歸舟歸騎儼成行,
江南江北互相望。
誰謂波瀾才一水,
已覺山川是兩鄉。
《秋江送別二首(之二)》譯文
歸鄉車船一行一行,
江河南北相互眺望。
誰說兩地只隔一江的波濤,
山川已是兩處模樣。
《秋江送別二首(之二)》作者簡介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詩人。漢族,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也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齊稱“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
送別詩——《秋江送別二首(之二)》
《秋江送別二首(之二)》原文
歸舟歸騎儼成行,
江南江北互相望。
誰謂波瀾才一水,
已覺山川是兩鄉。
《秋江送別二首(之二)》譯文
歸鄉車船一行一行,
江河南北相互眺望。
誰說兩地只隔一江的波濤,
山川已是兩處模樣。
《秋江送別二首(之二)》作者簡介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詩人。漢族,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也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齊稱“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
《明月夜留別》原文離人無語月無聲,明月有光人有情。別后相思人似月,云間水上到層城。《明月夜留別》譯文在即將離別的時刻,我們就像明月一樣默默無言。此時萬籟俱寂,月光撒滿了大地,我們的內心就像月光一樣充滿著柔情。
《酬張夏雪夜赴州訪別途中苦寒作》原文扁舟乘興客,不憚苦寒行。晚暮相依分,江潮欲別情。水聲冰下咽,砂路雪中平。舊劍鋒芒盡,應嫌贈脫輕。《酬張夏雪夜赴州訪別途中苦寒作》作者簡介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
《送遠》原文帶甲滿天地,胡為君遠行!親朋盡一哭,鞍馬去孤城。草木歲月晚,關河霜雪清。別離已昨日,因見古人情。《送遠》鑒賞首句以提問開篇。帶甲,全副武裝的戰士,滿天地意即遍地皆兵。
《送韓十四江東覲省》原文兵戈不見老萊衣,嘆息人間萬事非。我已無家尋弟妹,君今何處訪庭闈?黃牛峽靜灘聲轉,白馬江寒樹影稀。此別應須各努力,故鄉猶恐未同歸。
《贈別二首之二》原文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贈別二首之二》鑒賞這一首抒寫詩人對妙齡歌女留戀惜別的心情。齊、梁之間的江淹曾經把離別的感情概括為黯然銷魂四字。
《送杜十四之江南》原文荊吳相接水為鄉,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送杜十四之江南》鑒賞唐時所謂進士,為后世所謂舉子(舉進士)。得第者則稱前進士。由此可見,杜晃此去東吳,是落魄的。
《兵車行》原文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爺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云霄。道旁過者問行人,行人但云點行頻。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
《蝶戀花早行》原文月皎驚烏棲不定,更漏將殘,轆轤牽金井。喚起兩眸清炯炯。淚花落枕紅綿冷。執手霜風吹鬢影。去意徊徨,別語愁難聽。樓上闌干橫斗柄,露寒人遠雞相應。《蝶戀花早行》賞析上片寫別前。開篇三句自成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