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獬——《好事近》
把酒對江梅,花小未禁風力。
何計不教零落,為青春留得。
故人莫問在天涯,尊前苦相憶。
好把素香收取,寄江南消息。
作者:
鄭獬(1022-1072) 字毅夫,安州安陸(今屬湖北)人。仁宗皇佑五年(1053)舉進士第一,授陳州通判。入直集賢院,修起居注。神宗時為翰林學士,權知開封府。因反對王安石變法,以侍讀學士出知杭州,遷青州。后稱病求退,提舉鴻慶宮。工于詩,有反映人民疾苦之作。文辭質樸自然,風格爽朗潑辣。亦能詞,俏麗雋永。著有《鄖溪集》。有詞見《花庵詞選》。鄭獬——《好事近》
把酒對江梅,花小未禁風力。
何計不教零落,為青春留得。
故人莫問在天涯,尊前苦相憶。
好把素香收取,寄江南消息。
作者:
鄭獬(1022-1072) 字毅夫,安州安陸(今屬湖北)人。仁宗皇佑五年(1053)舉進士第一,授陳州通判。入直集賢院,修起居注。神宗時為翰林學士,權知開封府。因反對王安石變法,以侍讀學士出知杭州,遷青州。后稱病求退,提舉鴻慶宮。工于詩,有反映人民疾苦之作。文辭質樸自然,風格爽朗潑辣。亦能詞,俏麗雋永。著有《鄖溪集》。有詞見《花庵詞選》。柳暗花明春事深,小闌紅芍藥、已抽簪。雨馀風軟碎鳴禽,遲遲日,猶帶一分陰。往事莫沉吟,身閑時序好、且登臨。舊游無處不堪尋,無尋處、惟有少年心。作者:章良能(?-1214) 字達之,麗水(今屬浙江)人。淳熙五年(1178)進士。
斜點銀缸,高擎蓮炬,夜寒不奈微風。重重簾幕掩堂中。香漸遠、長煙裊穟,光不定、寒影搖紅。偏奇處,當庭月暗,吐焰如虹。紅裳呈艷麗,□娥一見,無奈狂縱。試煩他纖手,卷上紗龍。開正好、銀花照夜,堆不盡、金粟凝空。
香冷金猊,夢回鴛帳馀香嫩。更無人問。一枕江南恨。消瘦休文,頓覺春衫褪。清明近。杏花吹盡。薄暮東風緊。作者:趙鼎(1085-1147) 字元鎮,號得全居士,解州聞喜(今屬山西)人。徽宗崇寧五年(1106)進士。
碧沼鴛鴦交頸舞。正恁雙棲,又遣分飛去。灑翰贈言終不許。援琴請盡奴衷素。曲未成聲先怨慕。忍淚凝情,強作霓裳序。彈到離愁凄咽處。弦腸俱斷梨花雨。懊惱嬌癡情未慣。不道看看,役得人腸斷。萬語千言都不管。蘭房跬步如天遠。
月皎驚鳥棲不定。更漏將闌,轤轆牽金井。喚起兩眸清炯炯,淚花落枕紅綿冷。執手霜風吹鬢影。去意徘徊,別語愁難聽。樓上闌干橫斗柄,露寒人遠雞相應。作者:周邦彥(1056-1121)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
還了酒家錢。便好安眠。大槐宮里著貂蟬。行到江南知是夢,雪壓漁船。盤礴古梅邊。也信前緣。鵝黃雪白又醒然。一事最奇君聽取。明日新年。(生卒不詳)字晉仙,號方皋,又號野齋、山楹。陽谷(山東)人。生活于南宋的光宗、寧宗時代。
送春歸去。說與愁無數。君去後,歸何處。人應空懊惱,春亦無言語。寒日暮,騰騰醉夢隨風絮。盡日間庭雨。紅濕秋千柱。人恨切,鶯聲苦。擬傾澆悶酒,留取殘紅樹。春去也,不成不為愁人住。
當初相見。君恨相逢晚。一曲秦箏彈未遍。無奈昭陽人怨。便教恩淺情疏。隔花空望金輿。春晚不拈紅粉,碧窗自錄仙書。 作者 朱敦儒(1081-1159) 字希真,號巖壑,河南(治今河南洛陽)人。早有聲名,但不愿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