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翌——《朝中措》
玉臺金盞對炎光。
全似去年香。
有意莊嚴端午,不應忘卻重陽。
菖蒲九葉,金英滿把,同泛瑤觴。
舊日東籬陶令,北窗正臥義皇。
作者:
朱翌(1097-1167) 字新仲,舒州(今安徽潛山)人。號潛山居士,又號省事老人。政和八年(1118)同上舍出身。南渡后,為秘書少監、中書舍人。紹興十一年(1141),因忤秦檜,責授將作少監,韶州安置。秦檜死后,充秘閣修撰。后知宣州,移平江府,授敷文閣待制。存詞三首,風格自然清逸,有《潛山集》、《猗覺寮雜記》,有詞集《潛山詩余》。朱翌——《朝中措》
玉臺金盞對炎光。
全似去年香。
有意莊嚴端午,不應忘卻重陽。
菖蒲九葉,金英滿把,同泛瑤觴。
舊日東籬陶令,北窗正臥義皇。
作者:
朱翌(1097-1167) 字新仲,舒州(今安徽潛山)人。號潛山居士,又號省事老人。政和八年(1118)同上舍出身。南渡后,為秘書少監、中書舍人。紹興十一年(1141),因忤秦檜,責授將作少監,韶州安置。秦檜死后,充秘閣修撰。后知宣州,移平江府,授敷文閣待制。存詞三首,風格自然清逸,有《潛山集》、《猗覺寮雜記》,有詞集《潛山詩余》。送春歸去。說與愁無數。君去後,歸何處。人應空懊惱,春亦無言語。寒日暮,騰騰醉夢隨風絮。盡日間庭雨。紅濕秋千柱。人恨切,鶯聲苦。擬傾澆悶酒,留取殘紅樹。春去也,不成不為愁人住。
當初相見。君恨相逢晚。一曲秦箏彈未遍。無奈昭陽人怨。便教恩淺情疏。隔花空望金輿。春晚不拈紅粉,碧窗自錄仙書。 作者 朱敦儒(1081-1159) 字希真,號巖壑,河南(治今河南洛陽)人。早有聲名,但不愿為官。
小雨纖纖風細細,萬家楊柳青煙里。戀樹濕花飛不起,秋無際,和春付與東流水。九十光陰能有幾?金龜解盡留無計。寄語東陽沽酒市,拚一醉,而今樂事他年淚。作者:朱服(1048-?) 字行中,湖州烏程(今浙江吳興)人。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作者: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晦翁、紫陽等。徽州婺源人。是宋代著名的理學家,對經、史、文學、樂律等有較大貢獻。有《晦庵詞》。
障泥油壁人歸後,滿院花陰。樓影沈沈。中有傷春一片心。閑穿綠樹尋梅子,斜日籠明。團扇風輕。一徑楊花不避人。作者:朱藻(?—?) 字野逸,身世不詳。《全宋詞》存其詞一首。
誰向江頭遣恨濃。碧波流不斷,楚山重。柳煙和雨隔疏鐘。黃昏後,羅幕更朦朧。桃李小園空。阿誰猶笑語,拾殘紅。珠簾卷盡落花風。人不見,春在綠蕪中。作者:祖可字正平,北宋丹陽(今屬江蘇)人,蘇伯固之子,養直之弟。
脈脈春心,情人漸遠,難托離愁。雨後寒輕,風前香軟,春在梨花。行人倚棹天涯。 酒醒處、殘陽亂鴉。 門外秋千,墻頭紅粉,深院誰家。作者: 寶月,開元時與無畏法師譯經十馀部。詩一首。
日日惜春殘,春去更無明日。擬把醉同春住,又醒來岑寂。明年不怕不逢春,嬌春怕無力。待向燈前休睡,與留連今夕。作者:(1154-1217)字行之,瑞安(浙江)人。進士出身,試禮部第一。歷任寶謨閣直學士、提舉萬壽官、兵部尚書兼太子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