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端——《聽箏》
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注釋:
玉房:彈箏女子的住處。
【賞析】:
為了所愛慕的人顧盼自己,便故意將弦撥錯,彈箏女可愛形象躍然紙上。相傳三國時代的周瑜,二十四歲為建威中郎將,人稱周郎,他精通音樂,別人奏曲有誤,他就回頭一看,當時人稱:“曲有誤,周郎顧。”此詩當然受到這個故事的啟發。
李端——《聽箏》
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注釋:
玉房:彈箏女子的住處。
【賞析】:
為了所愛慕的人顧盼自己,便故意將弦撥錯,彈箏女可愛形象躍然紙上。相傳三國時代的周瑜,二十四歲為建威中郎將,人稱周郎,他精通音樂,別人奏曲有誤,他就回頭一看,當時人稱:“曲有誤,周郎顧。”此詩當然受到這個故事的啟發。
沙場征戍客,寒苦若為眠。戰袍經手作,知落阿誰邊?蓄意多添線,含情更著綿。今生已過也,結取后生緣。【賞析】: 這首詩記載著一個美麗動人的愛情故事,原詩的序言寫道:開元中,賜邊軍纊衣,制自宮人。有兵士于袍中得詩,白于帥。
薄羅衫子金泥縫,困纖腰怯銖衣重。笑迎移步小蘭叢,亸金翹玉鳳。嬌多情脈脈,羞把同心拈弄。楚天云雨卻相和,又入陽臺夢。作者: 李存勖(885-926),即后唐莊宗,小字亞子,唐代沙陀部人,晉王李克用之長子。
一葉落,搴珠箔。此時景物下蕭索。畫樓月影寒,西風吹羅幕。吹羅幕,往事思量著。作者: 李存朂(885-926),小字亞子,原為突厥沙陀族人,賜姓李,為晉王李克用之長子。
曾宴桃源深洞,一曲舞鸞歌鳳。長記別伊時,和淚出門相送。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作者: 李存朂(885-926),小字亞子,原為突厥沙陀族人,賜姓李,為晉王李克用之長子。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作者】: 字巨山。趙州贊皇人。兒時夢人遺雙筆,由是有文辭。弱冠擢進士第,始調安定尉,舉制策甲科。武后時,官鳳閣舍人。每有大手筆,皆特命嶠為之。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多少淚珠無限恨,倚闌干。【作者】: 李璟(916-961),字伯玉,徐州人,南唐烈祖李昇的長子公元943年嗣位稱帝,年號保大,后因受到后周威脅...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里落花誰是主,思悠悠。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注釋】:真珠:即珠簾。青鳥:傳說曾為西王母傳遞消息給武帝。這里指帶信的人。云外,指遙遠的地方。
寶髻偏宜宮樣,蓮臉嫩,體紅香。眉黛不須張敞畫,天教入鬢長。莫倚傾國貌,嫁取個,有情郎。彼此當年少,莫負好時光。【作者】 明皇帝 帝諱隆基,睿宗第三子,始封楚王,後爲臨淄郡王。景雲元年,進封平王,立爲皇太子,英武多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