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鐘馗、鬧鐘馗:自晉代以來跳鐘馗、鬧鐘馗,賜福鎮宅就是端午節和春節的重要內容。2.懸掛鐘馗畫。最早的鐘馗畫,據說出自畫圣吳道子之手。據北宋沈括《夢溪補筆談》記載:唐明皇患疾近一月,忽夢二鬼。小鬼竊得皇上玉笛及楊貴妃之紫香囊奔逃,大鬼乃捉小鬼刳其目,然后擘而啖之。大鬼道:“臣為鐘馗,即武舉不捷之士也,誓與陛下除天下之妖孽。”唐明皇醒后,即病愈,便召畫工吳道子,囑其按夢中情景畫鐘馗捉鬼圖,道子揮筆即成,明皇見后,竟與所夢一模一樣,驚嘆不已。后來,鐘馗畫漸漸走入民間,繪制鐘馗畫大都作于五月端午節這一天,或者端午節的前后幾天。到了清代,江南蘇、浙一帶的居民大都在農歷五月于大門或堂中掛鐘馗圖一月,以期驅邪除害、祛兇引福。
這幅端午節手抄報精美,特別是繪畫生動活潑,加上精美的花邊,是一幅不錯的手抄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