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一:閱讀就是識字
閱讀不等于識字,不能以孩子識字量的多少來判斷孩子是否會閱讀,想象力才是閱讀的基礎,能夠運用想象力來描繪眼睛無法見到的故事,才算是真正會閱讀。在知識爆炸的多元社會里,孩子更需要培養主動的學習精神和融會、消化知識的想象力,而圖畫書正是培養孩子這些能力的最好媒介。
誤區二:認字一定要和寫字同時進行
事實上,兒童從出生就開始了學字,先學的是字音,然后又學字形,至于寫字則是在兒童合適的時候進行的。幼兒園里要識字的第一目標是閱讀,只要孩子能見字讀音就行。過早的讓學前兒童執筆,只會加重孩子的負擔,進而失去對閱讀的興趣。分段教學,這才是科學的識字方法,寫字應該等孩子長大進了小學再教。
誤區三:應該先識字再閱讀
兒童的言語發展是綜合能力的發展,并不是某個階段只發展識字能力,而另一個階段只發展閱讀能力,如此等等。因此,在語言教學中單獨劃分出一個識字階段,這與兒童言語發展規律是不吻合的,也是不相適應的。事實上,識字和閱讀不可分,不能脫離閱讀談識字。現在市場上有些識字卡片屬于是脫離了閱讀的識字,其實,在閱讀中自然識字更能激發孩子的興趣,培養他們的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