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法是長時間的紀時系統。具體地說,就是對年、月、日、時的安排。因為農事活動和四季變化密切相關,所以歷法最初是由農業生產的需要而創制的。我國的農業生產歷史悠久,古代曾制定過許多歷法,其中西漢的《太初歷》是第一部比較完整的歷法。。
西漢初年,沿用秦朝的《顓頊(zhuāxu專須)歷》。但《顓頊歷》有一定的誤差。公元前105年(元封六年),經司馬遷等人提議,漢武帝下令改定歷法。公元前104年,天文學家落下閎、鄧平等人制訂了《太初歷》。《太初歷》規定一年等于365.2502日,一月等于29.53086日;將原來以十月為歲首改為以正月為歲首;開始采用有利于農時的二十四節氣;以沒有中氣的月分為國月,調整了太陽周天與陰歷紀月不相合的矛盾。這是我國歷法上一個劃時代的進步。《太初歷》還根據天象實測和多年來史官的記錄,得出一百三十五個月的日食周期。《太初歷》不僅是我國第一部比較完整的歷法,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歷法,它問世以后,一共行用了一百八十九年。
歷史手抄報:第一部比較完整的歷法
這幅歷史手抄報板塊分布合理,色彩搭配合理,主題突出,書寫工整,值得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