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為,書寫戰斗性*雜文的抨擊時弊的,在個人情感生活上是不夠浪漫多情的,其實不然。在剛硬冷峻的外表下,其實埋藏著一顆火燙的如花輾轉的斑瀾的心,這一點可以從《魯迅日記》以及后人書寫的傳記中,呈現出逐漸清晰的脈絡和軌跡。
我們知道,許廣平并不是魯迅結發的拜過堂的夫人,他的夫人即原配,是由于父母包辦婚姻強加給青年魯迅的。由于夫妻雙方沒有感情基礎,就注定這樁婚姻開放不出鮮艷的愛情花朵。這就意味著深受五四運動影響的青年魯迅,在個人情感上并沒有依托和靠岸,更不可能循規蹈矩。正是在這種情況下,魯迅注定開始尋找屬于他的那一份美好而曼妙的愛情,于是魯迅和青年學生許廣平開始了師生戀。我們可以說年輕的許廣平崇拜她才華橫溢愛憎分明的恩師,我們可以說文學家魯迅被許廣平濃郁的芬芳的青春氣息所吸引,但我們卻不能懷疑師生戀的純潔性*與合理性*。在那樣的時代,魯迅能夠沖破封建的枷鎖和父母包辦的婚姻,本身就是一種進步、時尚和挑戰的行為。這時候,反倒包辦婚姻的合理性*與人性*受到了人們更深刻的質疑。也就是說,魯迅和許廣平的師生戀,不但是浪漫多情的,還可謂驚世駭俗石破天驚。
但是你可能還不知道,許廣平并不是魯迅的初戀情人,或者說許廣平并不是魯迅真正愛上的第一個女弟子,而是另有其人。就像我們知道的那樣,初戀往往不能成功,當你想從樹上摘下一個蘋果時,到手的卻是一個鴨梨。當然,這里并不排除魯迅在許廣平和那位神秘的女弟子之間,做出了比較艱難的權衡和決擇。魯迅最終覺得許廣平更適合自己,于是就果斷的同另一位女弟子分手了。這里必須說明的是,魯迅并非花心大蘿卜和移情別戀,或者說見一個愛一個,而是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事實上正是這樣,當魯迅和許廣平開始了甜蜜的浪漫的愛情旅程時,他再也沒有同自己的初戀情人交往過,這可以從他們的《兩地書》中,印證到這一點。
魯迅在處理個人感情上一向謹小慎微,但還是被他的宿敵們抓住了把柄。我們知道,魯迅特別愛才,喜歡獎掖文學新人,特別是有才華的文學女青年,況且他的愛情是從崇拜他的女弟子那里開始的呢?從東北逃亡到上海的蕭軍蕭紅夫婦,都拜師在魯迅的名下。有不少傳記作家提出相同的疑問:魯迅是不是愛上了東北的美女和才女蕭紅?這個問題不好回答,我們更不能無端的猜測,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魯迅是寵愛和喜歡這位個性*分明的文學女青年的;還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懷著巨大的文學夢想和浪漫情懷的蕭紅,應該是喜歡或崇拜她的恩師的,甚至暗戀也未曾可知。如果你讀過《魯迅日記》,你就會發現中間有斷檔和缺失的地方,這一部分是被魯迅還是被后人銷毀還是隱匿起來了?我們已經很難查考了。這消失的一部分日記,是不是記錄過泰斗級的文學人物魯迅隱秘的不便于外露的激*情?所有這些恐怕只有當事人知道了。但我寧愿相信,魯迅是以長輩的角色*來看待蕭紅的,不大可能有其他想法,畢竟愛和喜歡是兩碼子事。至于多災多難的蕭紅是不是愛上了魯迅?我想這同魯迅的人格并無關聯。如果兩人之間真的傳出了什么緋聞,那應該是魯迅的宿敵們添油加醋、惡意攻擊的結果。
魯迅和蕭紅有沒有情感的糾葛?這一點之于魯迅的高大形象一點也不重要。如果兩人真的傾心的愛過,那也無可厚非。但是還有一個事件,讓文學家的魯迅尷尬了一段時間,那就是他有點喜歡上了朋友的愛女。這個妙不可言的少女的作文,經過魯迅的仔細潤色*,最終見諸報端,可見魯迅的愛才和喜悅的心情。但只是喜歡而已,其中肯定不會有曖昧的不軌的成分。你想想看,愛美之心誰沒有呢?況且是感情豐富的文學家魯迅?其實喜歡上了一個妙不可言的少女,和喜歡上了一幅濃抹重彩或輕描淡寫的山水畫,真的沒有什么本質的不同。
盡管魯迅沒有郁達夫、徐志摩浪漫,甚至遜色*于他的得意女弟子蕭紅,但我們必須承認魯迅擁有過浪漫多情的美麗情懷?赡荇斞甘且淮鷤ト藰淞⑵饋淼囊粋樣板或一個偶像,可能樣板的魯迅不能擁有任何的瑕疵,誰知道呢?反正真實的魯迅比樣板的魯迅可敬可愛,甚至飽滿了許多。魯迅是人而不是神,他是一個有血有肉感情豐富的男人,有七情六欲,見到年輕的漂亮的異性*多看幾眼,或產生某種曼妙的聯想,甚至喜歡去愛,應該是人之常情吧?但是關于魯迅的個人情感媒體上曝料的并不多,不像人家老外思想開放,把本國的文豪們實實在在的勾勒出來,好象個個文豪都在不停的追逐著個人的歡樂與幸福。從這個角度講,我們中國人的觀念還是相當保守或陳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