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仙女造橋的成因,歷史上說法很多,有人說是大自然中海水潮沙的一個杰作;有人說是人工修筑的,但究竟是什么時候,誰修的不清楚。
傳說很久以前,上天九霄宮三元仙子每年中元節(jié)去承受人間的香火供奉,不巧這一年上元仙子在爐中煉金丹未成不能離開,只好由中元和下元兩位仙子駕五彩祥云飛下天界,來到渤海筆架山,見這里海秀山奇、人民淳樸,便心生愛意。為回報百姓的祭奉盛情,兩位仙子見海島與大陸交通不便,決定修一座海橋連接起來,以造福人間。于是施用移山填海的法術(shù),頃刻間,那海橋即將修造成功。
渤海有條黑龍,兇殘貪婪,常吞噬人畜,它發(fā)現(xiàn)兩位仙女在筆架山下修造神橋,大為震怒,便興風(fēng)作浪,妄圖破壞。中元、下元二位仙子與它搏擊苦斗,又請來金翅大鵬助戰(zhàn),終于降服作惡多端的黑龍。
天朗云散,明月復(fù)照,一條神橋鋪設(shè)在海上,溝通大陸山島,自此它潮落現(xiàn)出,潮漲隱沒,神奇絕妙,變化萬千,堪稱“天下一絕”。
莽莽群山,滔滔大河,廣袤平原,織成錦州一幅美麗畫卷。遙望錦州南35華里有仙女造橋,茫茫大海中現(xiàn)一小島,形如筆架,一條天橋橫臥大海,曲曲彎彎,那是仙家何處,不妨去看看這筆架天橋.
說到筆峰插海,仙女造橋。我不禁想起一個人,本勝法師,本勝法師從小出家,拜索和尚為師。家父和索和尚為摯友,我有幸結(jié)識本勝法師。本勝法師給我講了不少故事,筆峰插海,仙女造橋就是其中之一。我聽得出神入化,如醉如癡。后來本勝法師成了北普陀山一道著名風(fēng)景線。
記得初一時,我曾和校友一起,徒步前往筆架山,從下午一點,一直走到金烏西墜,玉兔東升,才到海邊,住在一所小學(xué)。第二天清晨,但見紅日東升,茫茫大海中現(xiàn)出一道天橋,別提多神奇了。但見蒙古人手持圣水,亦步亦趨,返回大漠。使我不禁對筆峰插海,仙女造橋肅然起敬。這塊土地太神奇了。朦朦朧朧使我對這塊圣地充滿神秘感。
筆峰插海,仙女造橋乃世界一絕。下面咱依次介紹筆架山景區(qū)勝景。筆架山風(fēng)景區(qū)位于錦州本南沿海地區(qū),距市中心有37公里。筆架山海拔76米,南北長4華里。景區(qū)內(nèi)有大筆架山,小筆架山,天橋和海濱浴場等組成的自然風(fēng)光,山上還有筆峰山門,呂祖亭,五母宮,三清閣和一線天等景點,筆架山風(fēng)景區(qū)大門,也叫海門。由北京清華大家建筑學(xué)院設(shè)計,分南北兩部分,南側(cè)是20米高的彩虹式的拱形門,象征著連接岸島的“天橋”北側(cè)是22米高,東西對稱的兩把金鑰匙造型,寓意著兩把金鑰匙打開景區(qū)大門,讓游客打開景區(qū)大門,讓游客跨天橋登上筆架山。海門依我看意味潮退橋現(xiàn),潮漲橋斷。
過了海門,前面有一口水井,這里緊離海邊十米,確是一口甜水井,喝一口水甘甜可口,令人趨指叫絕。海水是咸的。這水是甜的。你說奇怪吧!
過了甜水井,突現(xiàn)兩位仙女,一立一臥,這兩位仙女的雕像,旁邊還注有“仙女造橋”四個大字,我想您一定不知道:這位臥著,而另一位是站著,意味什么?站著的那位手里還捧著什么?想干什么?
據(jù)本勝法師講:遠古時候,這里原是一片汪洋,后來二郎神擔(dān)來兩座山放到海里,才形成大小兩座海島,也就是今天的大小筆架山。相傳,在很以前,有兩位九天仙女駕著五彩祥云來到大,小筆架山(在大筆架東北而2.5公里處,另有一小島,名國小筆架山)的上空游玩,俯視一看,這兒的水奇秀,立刻被吸引住了并想把陸地和海島連接起來,造福人間,于是姐姐便在大筆架山建橋,妹妹在小筆架山修橋,約定在五更前把橋修好,姐姐生性剛強,不怕困難,她的滴滴汗珠落在海里,變成了一塊塊石子,終于在天亮前把橋修好了,姐姐擔(dān)心妹妹,便去看她,見妹妹修了一半就累的睡著了,因天將明,姐姐急忙捧了把土,灑向沒修完的一段,所以至今,大筆架山的天橋是石子的,而小筆架山的天橋一半是土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