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漢口火車站地面出站口的乘客絡繹不絕。在站前廣場漢口火車站公交樞紐站,不少乘客選擇在此乘坐公交車轉乘。
“請問到武勝路漢華花園怎么走?”在703路公交車前,來自江蘇南京的巴先生和桂女士詢問。“你坐到武勝路新華書店站,就看得到那個花園。”司機魯師傅用流利的普通話回答。他告訴記者,線路上要求司機講普通話已經有兩年多,現在司機接受乘客詢問,必須講普通話。如今,他對講普通話早就習慣了。
“這是我們第二次來武漢了。”巴先生說,第一次來武漢出差的時候還是上半年的5月份,那時坐的是一輛雙層公交車,也是到硚口區的武勝路,司機在給他們指路時講的是普通話。
桂女士說,兩次乘坐武漢的公交車,司機的服務態度都很好,講的普通話也還可以,外地乘客都聽得懂,問路也非常方便。“司機講武漢方言,我們外地人哪聽得懂呢。”巴先生說,要是司機不用普通話指路,他們根本不知道該怎么走,在哪里下車。
記者在站前廣場隨機詢問了剛出站的20余名乘客,超過九成的乘客均認為公交司機應該講普通話,這樣才能給聽不懂方言的乘客盡量提供便利。乘客何女士在接受采訪時說,要是公交司機都說武漢話,除了本地人能聽得懂,大多數外地人根本聽不懂司機在說什么。“更何況,公交車是一個城市文明的窗口,駕駛員首先就要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縮短與前來武漢乘客的心理距離,讓他們感受到一座城市的溫暖。”
不過,也有外地乘客對此持保留態度。來自湖北荊門、準備乘坐533路公交車前往漢口竹葉山的孟先生就表示,武漢話本身有自己的地方特色,也是這座城市的文明象征,司機講什么話,還是不能一刀切,武漢話在公交車上可考慮予以保留。前提條件是,只要乘客能聽得懂,司機講武漢話大家也都能接受。考慮到外地乘客的溝通需求,司機若聽到乘客在問路時講的是普通話,則還是以普通話作答,這樣方便對方接受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