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精神之所以永恒,就在于它與敬業、奉獻的時代精神息息相通。精益求精做好本職工作,滿腔熱忱為群眾服務,才稱得上學到了雷鋒精神的精髓。輿論歷來對“年年三月學雷鋒,來去都是一陣風”頗有微詞,透過表面看就里,其著眼點并非是要求大家一年三百十五天,天天上街做好事,輿論對“一陣風”的批評,實際上恰恰是對“活學”雷鋒也就是立足本職學雷鋒的呼喚。
學雷鋒貴在“活學”,而“活學”就是一個動態的持之以恒的過程。是否真心實意地學雷鋒,并不只是看其3月5日這一天有沒有上街“奉獻”;倒是如果大家一窩蜂跑出去“奉獻”了,丟下一堆工作沒人干,這樣的“奉獻”不但全無意義,更是曲解了學雷鋒的本義。至于如果3月5日這一天上街服務時滿面春風,其它的日子里卻又滿臉冰霜,對群眾麻木不仁,對工作敷衍塞麥,那么不僅是把學雷鋒變成了逢場作戲,更是與雷鋒精神南轅北轍了。(奚旭初)
學雷鋒貴有“恒” 將學雷鋒形式化、表面化,缺少“學雷鋒”的“想象力”,甚至為缺少學雷鋒的想象力而苦惱,實質是沒有真正理解雷鋒精神,缺少對雷鋒精神的“敬畏”。簡單地說,雷鋒精神就是“為人民服務”,就是助人為樂。也許“為人民服務”實在太過抽象,而“單向度”的付出只能靠“道德”來支撐,這種支撐能不能持久值得懷疑。我們還不如用一種互相溫暖式的思維去適應市場經濟的特點。實際上,助人為樂的核心就是社會功德心和社會責任感——一個人連最起碼的公德心和修養都沒有,你還讓他去學雷鋒,豈不是荒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