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香,是以前民間在中秋節拜月時燒的一種香。香呈塔形,香的頂部用四角戚六角的“斗”形彩色刻紙裝飾于其上,故名“斗香”。除頂部外,香的上下各層,亦裝飾有許多彩色刻紙,通稱為斗香花。其題材內容極為豐富,有戲文、歷史故事、民間傳說、花卉、吉祥圖案等。圖案造型簡練生動,色彩鮮艷強烈。配色一般用金及大紅、桃紅、綠、藍、枯黃、淡黃、黑等七色蠟光紙組成,富有濃烈的裝飾效果。這種香篆均需覆斗形底座并有竹簽支撐。在底座和撐架上便裝點著彩色的剪紙,稱“斗香花”。斗香花題材有人物和神仙(如八仙、和合、壽星)等吉祥圖案。多以蠟光紙刻制,每套十張左右。這種剪紙現已少見。
《紅樓夢》七十五回寫到“賈母堂上賞月,月臺上焚著斗香,屏著風燭,呈現著瓜餅及各色果品,月明燈彩人氣香煙晶艷氤氳,不可形狀,地下鋪著拜毯錦褥”,裝飾豪華之極,鋪張之極,可見正堂地位之重要。在這段描寫中出現了斗香這一詞。
很多蘇北的家庭會在年三十的晚上六七點左右便開始燒斗香,斗香是由我們平時看的小的細長的香扎成一小柱后再由香柱捆扎而成的,先將小的香柱直立并扎成一個達到一尺左右直徑的圓型底盤,然后再往上一層層的像寶塔似的往上壘。最上面一層用紙裁成斗的形狀,斗旁有的插兩面小紙旗,斗中滿儲香灰,點燃后,香煙繚繞,別有風味,這是一般人家自己做的斗香。從香燭店里買來的斗香,那就更講究了,用紗絹來糊制,在四角綴上紙燈,還繪有嫦娥奔月,亭臺樓閣等景觀。如果需要的臺數多(一層為一臺),則底盤相應就要扎大。一般規格有六至十幾二十臺之多,如六臺的、八臺的、九臺、十二臺等等。斗香的臺數越多,說明這家越會有錢,據稱這是用做祈禱祝福之用。
這幅中秋節黑板報排版設計美觀,色彩搭配靚麗,特別是內容選取豐富,書寫工整,值得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