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愛情的故事
愛情是人世間最美好的情感之一,是世人為之欣喜為之憂的奇妙情愫。每一個人都有戀愛的自由,都有品嘗愛情滋味的權利。下面是第一范文網(wǎng)小編為您整理的古今中外愛情的故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古今中外愛情的故事篇一:柏拉圖式戀愛的經(jīng)典
法國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薩特與西蒙-波伏娃的愛情盡管沒有附麗于婚姻,但去長達50多年并終其一生。,青春年少、生機勃勃的薩特就讀于巴黎高等師范學院,與好友尼讓、埃博德組成“三人幫”,如疾如醉的遨游于知識的海洋。這時,西蒙-波伏娃——一位年輕、聰穎而清秀的女朗進入了薩特的生活。薩特與波伏娃迅速陷入熱戀,“我們在早晨人需,直到很晚才會分手。我們穿過巴黎散步,一直在繼續(xù)我傘兵話題——我們的事、我們的關系、我們的生活和我們即將寫的書……”畢業(yè)考試結束了,薩特名列第一,波伏娃緊接第二,真可謂比翼齊飛。薩特為期18個月的服役不得不讓這對戀人分別,但他們共同制定了一個特殊的戀愛合同。在合同中,雙方強調(diào),兩人要保持最親密的關系,無話不談,不準有任何欺騙行為。然而,隨著兩人感情加深,他們在愛情觀點上的差異也逐漸表現(xiàn)出來。薩特說:“在青春期,當我能看女人的時候,我是想要她的全部。”“獨身生活是我的原則,我生來就是當光棍的。”“我不會結婚,永遠單身,我要所有的女人……只要能搞到手。”這是對波伏娃的聲明,一方面要同她保持親近的、永不結婚的愛情關系,另一方面又要波伏娃不要干預他的私生活。至于波伏娃,她對薩特的這一點非常清楚,并能接受。“薩特不愿履行一夫一妻制的職責,他喜歡與女人在一起,他認為這些人和男人在一起,不那么狡猾。”“在我們之間,存在著必要的愛情,同時我也認識到,需要偶然愛情。”正是在這種理解與寬容的愛情中,薩特與波伏娃的愛情顯得與眾不同,他們沒有結婚,但卻情投意合,并將這份情感維持了半個多世紀,直到1980年薩特去世。
古今中外愛情的故事篇二:夢里花落知多少
中國臺灣作家三毛與荷西的故事浪漫而纏綿緋惻,盡管兩人都已逝去,但他倆仍是無數(shù)少男少女心目中的愛情偶像。三毛和荷西相識在西班牙,當時三毛念大學二年級,兩人常常一起看電影、逛公園。一天,荷西對三毛說:“你要等我6年,我有4年在大學要讀,加兩年兵役要服,6年一過,我就娶你。”后來兩人分手了。按照承諾,以后的6年中他們沒有任何聯(lián)系,這其間三毛去了德國、美國。6年后命運再度將三毛帶回馬德里。這天,有位朋友打電話給三毛:“快來,搭計程車過來。”不知發(fā)生了什么事的三毛匆匆趕到朋友家。朋友神秘地讓她把眼睛閉上,三毛只覺得一雙溫柔的手臂把她整個兒抱了起來,張開眼一看,哎呀!不得了,竟是那位身材高大、長滿胡須的、她當年的小朋友——荷西。兩人熱烈親吻、擁抱后,荷西把三毛帶到自己的屋內(nèi),滿屋子三毛的巨幅照片再一次讓三毛驚呆了,6年來,荷西一直惦戀著她。三毛感動至極,對自己說:“這一生我還要誰呢?”婚后的生活雖然清苦,但充滿溫馨和情趣。三毛說堵塞,“因為幸福滿溢而怕得悲傷”。悲劇果然降臨,在一次意外事件中,潛水員荷西過早地離開三毛而去,痛不欲生的三毛幾次試圖自殺,終因親情難舍而止步。然而,數(shù)年后三毛還是自縊于醫(yī)院,不能不說與此有著密切的關系。
古今中外愛情的故事篇三:不愛江山愛美人
愛德華八世與沃利斯·辛普森的愛情故事可謂舉世聞名。1931年,生于巴爾的摩市的沃利斯-辛普森與第二任丈夫英國大商人歐內(nèi)斯特懷著對上流社會的迷戀,與當時還是親王的愛德華結識,并經(jīng)常參加親王的各種流動。起初親王對沃利斯這位不太出眾的女人并沒有多大的關注,隨著親王對情人西瑪爾興趣逐漸冷淡,特別是他發(fā)現(xiàn)西瑪爾與伊斯梅利穆斯林首領阿迦汗的獨生子阿里汗親王有染后,便把注意力投向了沃利斯,并很快被這個37歲的女人深深迷住了。“唯一能說明他地我感興趣的原因也許在于我那美國人的獨立精神、我那直率、我那自以為具有的幽默感,以及我對他和與他有關的每件事的樂觀或好奇……他是孤獨的,也許我是第一個洞察他內(nèi)心深處孤獨感的人”溫莎公爵夫人的回憶錄這樣說道。漫斯頓-丘吉爾對親王與沃利斯的戀情也評價道:“他喜歡同她在一起,并且從她的品質(zhì)中獲得他要的幸福,就像她需要呼吸新鮮空氣一樣。”1936年元月,威爾士親王愛德華繼位,成為愛德華八世。國家大事的重任絲毫沒有減低他對沃利斯的愛,他向王室宣布要和沃利斯結婚。這時,沃利斯與丈夫歐內(nèi)斯特的離婚宴也擺上了日程。愛德華八世的決定遭到朝野強烈的反對,他們無論如何也接受不了一人結過兩次婚的女人成為王后。多次交涉未果之后,愛德華八世決定遜位來完成這樁亙古未有的婚姻。頂著來自皇室、首相以及新聞界的各種壓力(沃利斯也成為英國早期“狗仔隊”捕獵的對象),愛德華八世遜位而成為溫莎公爵,1937年終于在法國與沃利斯成婚。對于失去王位以及永遠不能回到自己的國家,溫莎公爵對沃利斯說:“你可別后悔,我絲毫也不。我只知道幸福永遠維系在你的身上……”
古今中外愛情的故事篇四:長恨歌
楊玉環(huán)原為壽王瑁王妃,玄宗驚艷于她的美貌,但礙于她是自己的兒媳而不便明目張膽納入宮中,于是想出個讓楊玉環(huán)出家,脫離壽王,再以“楊太真”身份入宮的方法。從此楊玉環(huán)“三千寵愛在一身”,并于公元745年被冊封為貴妃。玄宗對楊貴妃的寵愛可謂無所不用其極,所謂“君王從此不早朝”,為了兩情歡愛,可以把國事先放在一邊;而從“一騎紅塵妃子笑”的賊后面,我們看到玄宗甚至動用了他手中的權力來取悅楊貴妃,這樣的做法出發(fā)點固然是為了愛,但皇帝畢竟是皇帝,他所做的一切并不僅僅是他個人的,必然要牽涉到政治的東西。這使得他們的愛情洽談室不可單純,并最終敵不過政治:755年安史之亂爆發(fā),次年玄宗匆匆出逃,發(fā)生馬嵬兵變,楊貴妃被賜死,就算是皇帝也挽救不了自己心愛的女人的性命。他們的愛情雖以悲劇收場,但正如白居易所描述的那樣,“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他們的愛情,已經(jīng)遠遠超出了一般皇帝與妃子之間的感情,上升到了真正的愛的層次,這也是后人廣為傳頌其愛情故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