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親情感人故事
只有親情是時間永恒不變的,父母對自己的愛,自己對孩子的愛就是這么的無條件,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關于親情感人故事。
關于親情感人故事1:愛的位置
那天下午,公共課老教授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有個國王有3個兒子,他很疼愛他們,但不知該傳位給誰。最后他讓3個兒子回答如何表達對父親的愛。
大兒子說:“我要把父王的功德制成帽子,讓全國的百姓天天把你戴在頭上歌頌你。”二兒子說:“我要把父親的功德制成鞋子,讓普天之下的百姓離不開你,讓他們明白,是你在支撐著他們。”
三兒子說:“我只想把你當做普通的父親永遠放在心里,我要用自己的努力回報你的愛。”最后國王把王位傳給了三兒子。
教授講完后問道:“記得父母親生日的同學請舉手。” 舉手者寥寥無幾。
“寒假里給父母親洗過腳的同學請舉手。”這是他放寒假前布置的一道作業(yè),沒有做到的同學將被扣德育分。
幾十雙手齊刷刷地舉了起來,只有坐在最后一排的一位同學沒有舉手。
“你是不是把我的話當做耳旁風了?” 教授有點惱怒。
“我很想給父母親洗一次腳,可是……”
“可是什么,你不要給自己找借口!”教授嚴厲地說。
“我的父母親在一次車禍中失去了雙腳,我只能給他們洗頭……”
空氣在那一刻凝固了,教室里靜得能聽到心跳聲。
“記住,愛的位置不在嘴里,不在頭上,不在腳下,只在心中,在我們時刻關愛他人的細小行動中。”
關于親情感人故事2:神秘的耳朵
一天清晨,一個嬰兒在美國紐約市一家醫(yī)院里呱呱墜地了。
“我可以看看我的孩子嗎?”孩子的母親幸福地向醫(yī)生請求道。隨即醫(yī)生就把裹著嬰兒的小被包遞進了她的懷里,移開被布,看見了嬰兒的小臉,她不禁倒抽了一口冷氣。醫(yī)生不忍心再看,迅速轉(zhuǎn)過臉去。原來這個嬰兒生來便沒有耳朵。
他的父親給他取名叫杰米。一段時間過后,杰米的父母很慶幸地發(fā)現(xiàn)孩子的聽力沒有什么障礙,跟正常人一樣,缺少耳朵,只是損壞了他的相貌,但是天真的杰米并沒有意識到與別的孩子有什么不同。在父母的關愛下,他度過了快樂無憂的童年。
光陰流逝,當杰米7歲的時候,他走進了校門。有一天,杰米突然從學校里跑回家來,一頭扎進媽媽的懷里,大聲哭了起來,哽咽著向媽媽說出了在學校里的遭遇:“一個男孩,一個大孩子……管我叫畸形人!”聽了孩子的傾訴,媽媽嘆息著摟緊了杰米,她知道這孩子今后的人生將會遭遇連續(xù)不斷的打擊。
杰米漸漸地長大了,因為沒有耳朵,越發(fā)顯得與眾不同。同學們都很喜歡他,要不是因為相貌缺陷,他也許會當上班長呢。并且在文學和音樂方面,他也表現(xiàn)出了非凡的天賦。
“為什么我沒有耳朵呢?”杰米經(jīng)常問媽媽。
“不然的話,你會和別的孩子分不清的呀!”媽媽安慰著兒子,心里卻充滿痛楚的憐愛。
終于有一天,杰米明白了自已實際上是殘疾人,因為沒有耳朵,他感到自卑,再也不愿去學校了,性格也變得越來越孤僻,甚至不敢走出家門。父母為此感到十分苦惱。杰米的爸爸去請教一位熟識的醫(yī)生:難道孩子的缺陷真的一點補救的辦法都沒有嗎?”
“如果能得到一雙耳朵的話,我相信我可以給他做移植手術(shù)。”醫(yī)生非常肯定地告訴他。可是到哪里去找一雙耳朵呢?有誰肯為一個孩子作出如此巨大的犧牲呢?而且做這個手術(shù)也需要一大筆費用。
兩年過去了,有一天,爸爸對杰米說:“孩子,你要去醫(yī)院做個手術(shù)。媽媽和我已經(jīng)找到了為你捐獻耳朵的人,不過捐獻人的身份是保密的。” 移植手術(shù)非常成功,杰米終于有了一雙耳朵。他高興極了,簡直像換了一個人一樣。他又重新回到了學校,他的各項潛能不斷地開花結(jié)果,迅速成長,成功接踵而至。大學畢業(yè)后,他結(jié)婚了,并且如愿以償進入了外交官。
工作在富麗堂皇的政府大樓里,出入觥籌交錯的外交場合,回到家里有嬌美賢淑的妻子相伴,杰米幸福之際常舉手撫摸著耳朵,他真想當面好好感謝那位神秘的捐獻人,正是因為這雙耳朵,重新給了他生活的勇氣和信心,他才能夠取得今天的成就。
“我必須得知道!”他急切地催問著爸爸,“是誰給了我如此慷慨的捐助?”
“孩子,根據(jù)約定你不可以知道……至少現(xiàn)在還不行。” 無數(shù)的歲月靜靜地流過,深埋著他們的秘密。雖然他也私下里進行了長時間的調(diào)查,但仍然沒能找到這位神秘的捐獻人。然而,揭示謎底的那一天終于到來了。那是杰米一生中經(jīng)歷的可能最黑暗的一天。
他和爸爸一起站在媽媽的棺材跟前。慢慢地,輕輕地,爸爸向前伸出一只手,撩開媽媽那濃密、灰白的頭發(fā)……他驚訝地發(fā)現(xiàn)安臥在那里的媽媽居然沒有耳朵,他一下子什么都明白了。 “我終于知道了媽媽為什么說她很高興自已永遠都不用剪頭發(fā)。”早已淚流滿面的杰米對爸爸低語道,“沒有人覺得媽媽不如從前美麗,是嗎?”
關于親情感人故事3:七條短信里的愛
漂流了一下午,渾身疲乏,在溪邊找了家小攤,先填飽肚子再說。攤主是一位跛足的老人,只是微微地笑著,沒有言語。他滿面滄桑,額頭上的慘淡尤為深刻,似是年逾古稀。
我坐在一旁的石頭上吃了起來。天氣轉(zhuǎn)涼,游客明顯少了,老人的生意也冷清了。
老人坐在另一塊石頭上,從上衣口袋摸出一款嶄新的諾基亞手機,小心或者說笨拙地按著鍵,按幾下,想一會兒,時不時憨笑一聲,難道是玩小游戲勝了?
老人忽然怔怔地看著我,說:“我能問你個字嗎?”一聽他開口說話才知他并不老,他訕訕地說:“明年才入花甲呢!”
“你想問什么字?”我的余光看見,他不是在玩游戲,而是在發(fā)短信。
老人說:“熬,熬夜的熬。”他不會普通話,認識幾個字,能用筆畫輸入法。
都是石頭,沒處可寫,我就直接幫他在手機上按了出來。瞟了一眼屏幕上的字,看說話的口氣,應該是發(fā)給孩子的。
老人沒有絲毫羞赧,只是憨憨一笑,說:“我就是笨呢,村里一個小伙子,手把手教了我好幾天都還不會用呢。”
老人沒有生意,我也不急著回家,兩個人就閑聊起來。
老人的老伴很早就過世了,有七個兒女,都在外地打工,也都還沒成家,老人覺得很對不起他們。而他們沒有絲毫怨言,每人每月從血汗錢中擠出六十元給老人。
老人沒有花過一毛錢,都存在銀行,天真地想用這點兒錢給兒女們買房結(jié)婚。春天忙于耕種,夏秋兩季就推著三輪車來漂流區(qū),賣些烤芋頭、玉米、荸薺、茶蛋。游客雖多,攤販也多,所以收入并不豐厚,不過老人看起來似乎很滿足。
手機不是老人買的,也不是別人送的,是人家漂流時掉的。手機里沒有保存的號碼,他等了一個月,失主也沒打電話來,就起了“壞心”。
“我老早就想要買個手機。去年中秋,二閨女回來,發(fā)現(xiàn)我在院子里累暈倒了。兒子說要接我出去,不然傷了病了,都沒人知道。我不肯。女兒說至少要給我買個手機,每天報一次平安。手機多貴啊!我告訴他們我有事會托鄰居到村委會給他們打電話的。”
老人怯生生地縮了一下身子,說:“撿的不算偷,不犯法,對吧?”
我提醒老人,如果撿到數(shù)額巨大,或是價值高的,不報警上交,也是違法的。這款手機七八百就可封頂,人家也沒來電詢問,那是根本不在乎了。
老人在保存短信時,又遇到困難了。他把要發(fā)給七個子女的短信都保存在草稿箱里,每條短信都兩頁多,內(nèi)容也差不多:
第一句都是說“我今天很開心,很健康”;第二句都是問“你今天情況怎么樣”;第三句開始各不相同,是零零碎碎的家常,還有一些城里鄉(xiāng)間的趣事;最后一句又是一致相同:“對自己好,對別人好,做好人,有事不怕,還有老爹!”
我心底涌上一股暖流,問他為什么不發(fā)出。他說:“我怕等會兒想起來,還有話要說。”
我笑了:“那可以再發(fā)呀!”
老人搖搖頭:“要一毛錢一條呢,發(fā)一回就是兩毛,我還是等天黑后再發(fā)出去吧。”
窮人表達愛的載體,往往是卑微的,而表達出來的情感卻一樣至真至純!短信是多么微小的載體,而老人把對七個兒女的愛都濃縮在七條短信里,卻又顯得多么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