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年級教學用的成語故事
成語故事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成語又是漢語中的精華,具有極強的表現(xiàn)力,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一二年級教學用的成語故事。
一二年級教學用的成語故事1:言過其實
馬良、馬謖兄弟,是三國時期蜀國的著名將領。馬謖很有口才,特別喜歡談論軍事,分析戰(zhàn)局,而且總是能談到點子上。丞相諸葛亮覺得他才能出眾,很器重他。
可是,蜀漢昭烈帝劉備覺得馬謖這個人太愛吹噓,做起事來不能腳踏實地。于是劉備在臨死前,對諸葛亮說:“馬謖這個人說起話來很浮夸,一點兒也不踏實,甚至超過了他的實際能力。對于這種人,絕不可以重用,否則會造成不可預計的損失。丞相一定要小心留意!”
公元220xx年春,諸葛亮帶領軍隊討伐魏國,派馬謖鎮(zhèn)守街亭,防備魏軍。結果,馬謖一味逞強,竟然不聽從指揮,在山上扎營,導致街亭失守,北伐失敗。
到了這時,諸葛亮才想到劉備是何等英明,自己信任馬謖又是何等愚蠢。自己由于沒有聽從先帝的遺言,終于造成北伐的失敗,實在太不應該了。
一二年級教學用的成語故事2:眾叛親離
春秋時,衛(wèi)國君主衛(wèi)桓公有個弟弟,名叫州吁。公子州吁有滿身的武藝,就想篡奪兄長的位置。
周平王死了,衛(wèi)桓公到洛陽參加喪禮。州吁為兄長餞行,敬酒給桓公。桓公依照禮節(jié),向弟弟回敬一杯酒。州吁趁哥哥沒注意,突然拔出事先準備好的匕首,將桓公殺死,篡奪了國君之位。
州吁即位之后,覺得國人對自己不服。為了不讓大家有反對自己的機會,他發(fā)動戰(zhàn)爭,聯(lián)合陳、宋、蔡三國去攻打鄭國,想轉移人們的注意力。可是,鄭國的防守非常嚴密,所以州吁打了敗仗。
魯國國君隱公問大臣們:“州吁這樣做,能長久嗎?”
一位大臣說:“州吁只知發(fā)動戰(zhàn)爭,四處樹敵,老百姓不會對他效忠。他為人心狠手辣,誰都不敢親近他。正因為如此,老百姓反對他,親信的人背離他,這樣的政權如何長久得了?其實,兵跟火是一樣的,一味地用兵,卻不懂得收斂和節(jié)制,就與玩火自焚差不多。我覺得,州吁很快就會遭遇滅頂之災!”
果然,不到一年,衛(wèi)人就借助陳國之力,將州吁殺死,報了殺害先君之仇。
一二年級教學用的成語故事3:樂此不疲
劉秀在新朝統(tǒng)治時期起兵造反,想恢復漢室江山,所以得到一些官僚、地主的支持。公元20xx年,他終于中興漢室,做了皇帝,史稱漢光武帝。后來,他又鎮(zhèn)壓了赤眉起義軍,將各地割據(jù)勢力消滅,統(tǒng)一全國,讓老百姓過起了太平的日子。
長期的軍旅生活使他厭倦了戰(zhàn)爭,同時他親眼目睹了老百姓在戰(zhàn)亂中流離失所的痛苦,因此采取休養(yǎng)生息的政策,下工夫改革弊政,廢除苛法,精簡官吏,安定社會秩序,興修水利,發(fā)展農業(yè)生產。這樣一來,人民的生活逐步得到改善,漢朝又強盛起來。
由于長期領兵作戰(zhàn),他對軍事生活厭倦了。天下一統(tǒng)后,他不談自己熟悉的軍事,卻對經史義理方面發(fā)生了濃厚興趣,不僅自己潛心研究,還常常召集公卿郎將等在一起進行討論。有時候,光武帝一直研究到深夜,還覺得意猶未盡。
太子見光武帝對研究學問這樣上心,生怕他用功太過,把身體弄壞了,就好心勸諫道:“陛下有大禹、商湯那樣的賢明,卻丟失了黃帝、老子的養(yǎng)身之道。希望您以后能頤養(yǎng)精神,過一過悠閑的日子,安度晚年。”劉秀聽罷搖搖頭說:“我喜歡研究學問,并不感到疲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