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成語典故與釋義
成語是語言中的精華,凝聚著一個民族的思想智慧和文化習俗。漢語成語有形式簡潔,形象生動,寓意深遠,民族特色鮮明的特點。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為您整理的古代成語典故與釋義,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古代成語典故與釋義篇一:老牛舐犢的故事
三國時,曹操手下有位謀士叫楊修。一次,楊修隨曹操出征,攻城不下,便就地安營扎寨。這時,楊修忽聽曹操說道:“雞肋,雞肋!”他立刻明白曹操的意思是想要退兵,便和士兵說:“丞相打算退兵了。”這樣,全營的人紛紛收拾行裝,準備撤退。曹操巡營時,看到這種情況,非常吃驚,便向士兵詢問原因,才知道是楊修私傳軍令。由于楊修平時屢次賣弄小聰明令曹操不滿,今次又在自己尚未下令撤退之時私傳軍令,于是,便以楊修擾亂軍心,把他殺了。 楊修死后,楊修的父親楊彪非常傷心,因思念兒子而日漸憔悴。 曹操問他說:“楊公為什么會這般消瘦啊?”楊彪嘆氣說:“我慚愧啊,沒有能夠像金日磾[dī]一樣具有先見之明,現在還有一種像老牛舔著自己的孩子一樣的愛子之心!”曹操聽后。十分感動,不免內疚。
【解釋】 舐:舔;犢:小牛。老牛舔小牛。比喻父母疼愛子女。
古代成語典故與釋義篇二:有備無患的故事
春秋時,晉悼公當了國君以后,想重振晉國的威名,像他的先祖晉文公一樣,稱霸諸侯。這時,鄭國是一個小國,一會兒和晉結盟,一會兒又歸順楚國。晉悼公很生氣,公元562年,他集合了宋、魯、衛、劉等11國的部隊出兵伐鄭。鄰簡公兵敗投降,給晉國送去大批禮物,計有兵車一百輛,樂師數名,一批名貴樂器和十六個能歌善舞的女子。晉悼公很高興,把這些禮物的一半賞賜給魏絳,說:“魏絳,是你勸我跟戎、狄和好,又安定了中原各國;八年來,我們九次召集各國諸侯會盟。現在我們和各國的關系,就象一曲動聽的樂曲一樣和諧。鄭國送來這么多禮物,讓我和你同享吧!”魏絳說:“能和狄、戎和好相處,這是我們國家的福氣,大王做了中原諸侯的盟主,這是憑您的才能,我出的力是微不足道的。不過,我希望大王在安享快樂的時候,能夠多考慮一些國家的未來!渡袝防镎f:“在安定的時候,要想到未來可能會發生的危險;您想到了,就會有所準備,有所準備,就不會發生禍患。我愿意用這些話來提醒大王!”
【解釋】 有備無患,備,防備;患,患難。事先有準備,就可以避免禍患。
古代成語典故與釋義篇三:乘人之危的故事
“乘人之危”這則成語的意思是形容趁別人危難之時去要挾或打擊。
這個成語來源于《后漢書.蓋勛傳》,謀事殺良,非忠也;乘人之危,非仁也。
東漢時,蓋勛因為人正直,很有才干,被舉為孝廉,當上了郡太守的主要屬官——長史。蓋勛所在的郡屬涼州刺史梁鵠[hú]管轄,而梁鵠又是蓋勛的朋友。
當時,受涼州刺史管轄的武威太守橫行霸道,干盡了壞事,老百姓對他恨之入骨,又敢怒不敢言。但是,梁鵠的屬官蘇正和卻不畏強霸,敢于碰硬,依法查辦武威太守的罪行。
不料,梁鵠生怕追查武威太守的罪行會涉及到高層權貴,連罪自己,焦慮不安。他甚至想殺了蘇正和滅口,但又吃不準這樣做是否妥當,于是打算去找好友蓋勛商量究竟該怎么辦。
也正巧,蓋勛與蘇正和是一對冤家。有人向他透露刺史將要和他商量如何處置蘇正和,并且建議他乘此機會,勸刺史殺了蘇正和,來個公報私仇。蓋勛聽了斷然拒絕說:“為個人的私事殺害良臣,是不忠的表現;趁別人
危難的時候去害人家,是不仁的行為。”
之后,梁鵠果然來與他商議處置蘇正和的事。蓋勛打比方規勸梁鵠說:“喂養鷹鳶[yuān],要使它兇猛,這樣才能為您捕獲獵物。如今它已經很兇猛了,您卻想把它殺掉。既然如此養它又有什么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