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圖文并茂
引導(dǎo)孩子接觸成語故事、熟悉成語,既能使他們體驗到成語故事的樂趣,又能使他們開闊視野、增長知識,懂得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成語故事圖文并茂。
成語故事圖文并茂1:銅山西崩 洛鐘東應(yīng)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xué)》:“殷荊州曾問僧人遠公:‘《易》以什么為形體?’答曰:‘《易》以感知為形體。’殷說:‘銅山西崩,靈鐘東應(yīng),就是《易》嗎?’”
劉孝標注引《東方朔傳》說:“孝武皇帝時,未央宮前殿鐘無故自鳴,三日三夜不止。就下詔問太史待詔王朔,王朔說恐怕有兵氣。
就問東方朔,朔說:“臣聽說銅者山之子,山者銅之母,以陰陽氣類來說,子母相感,山恐怕會有崩塌,所以鐘會先鳴。《易》說:“鳴鶴在陰,其子和之。這是非常準確的。這件事應(yīng)該在五日內(nèi)發(fā)生。’
三天后,南郡太守上書說有山崩發(fā)生,波及二十余里。后來以“銅山西崩,洛鐘東應(yīng)”表示重大事件間彼此互相影響。
成語故事圖文并茂2:名正言順
列子名叫列御寇,是戰(zhàn)國初期道家的代表人物。
戰(zhàn)國時代,史疾為韓國出使楚國,楚王問他:“你在研究什么學(xué)問?”史疾說:“我在研究列御寇的學(xué)問。”楚王問:“列御寇主張什么?”史疾說:“主張正名。”
楚王問:“這可以用來治理國家嗎?”史疾說:“當(dāng)然可以。”楚王又問:“楚國盜賊很多,用它可以防范盜賊嗎?”回答說:“當(dāng)然可以。”楚王接著問:“怎么用正名來防盜?”
這時正好有只喜鵲飛來停在屋頂上,史疾說:“請問你們楚國人把這種鳥叫什么?”楚王說:“叫喜鵲。”史疾又問:“叫它烏鴉行嗎?”
楚王說:“不行。”史疾說:“現(xiàn)在大王的國家設(shè)有柱國、令尹、司馬、典令等官職,任命官吏時,一定要求他們廉潔奉公,能勝任其職。現(xiàn)在盜賊公然橫行卻不能加以禁止,就因為各個官員不能勝任他的職位,這就叫做:‘烏鴉不稱其為烏鴉,喜鵲不稱其為喜鵲啊!’”
“名正言順”這個成語出自《論語》,表示名義正當(dāng),道理就講得通,也表示作事理由充分。
成語故事圖文并茂3:暴風(fēng)驟雨
朱紫國國王在端陽節(jié)上,被妖怪搶走了王后,由于驚恐憂思,把粽子凝滯在腹內(nèi),因此得了重病。
三年后,唐僧四人取經(jīng)路過朱紫國。孫悟空為國王懸絲把脈后,說:“陛下因為驚恐憂思而得病,病的名字叫雙鳥失群之癥。”
眾人問:“神僧長老,什么是雙鳥失群之癥?”行者說:“有雌雄二鳥,原在一處同飛,忽被暴風(fēng)驟雨驚散,雌不能見雄,雄不能見雌,雌想雄,雄也想雌:這不是雙鳥失群嗎?”眾人齊聲喝采道:“真是神僧!真是神醫(yī)!”
悟空用藥打下了國王腹內(nèi)的粽子,又制服了妖怪,救回了王后,徹底治好了國王的病。
“暴風(fēng)驟雨”用來比喻聲勢浩大,發(fā)展急速而猛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