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的人生哲理勵志故事【三篇】
【偷食的松鼠】
丹尼是個成功的演說家和作家。他對鳥類特別感興趣。丹尼的家在郊外,附近草木蔥蘢。為了方便觀察鳥兒,他就在后院里裝了個喂鳥器。可是就在當天傍晚的時候,一群松鼠弄翻了喂鳥器,不僅吃掉了鳥食,還把鳥兒也嚇跑了。
丹尼絞盡腦汁想盡各種辦法讓松鼠遠離喂鳥器,但一點效果沒有,松鼠依然會在你不注意的時候偷吃鳥食。
一天,丹尼來到當地一家五金店買幾顆螺絲,無意中他看見了一個新穎的喂鳥器——“防松鼠喂鳥器”。這下應該萬無一失了吧,丹尼用它替換下以前的那個喂鳥器。但天黑以前,這個“防松鼠喂鳥器”還是被松鼠光顧過了。
丹尼氣急敗壞地拆下喂鳥器來到五金店要求退貨。“別著急,我會給你退貨的。”五金店的經理說,“不過你要理解,這個世上可沒有什么真正的防松鼠喂鳥器。”
丹尼驚奇地問:“我們可以把人送到太空基地,可以在幾秒鐘之內把信息傳到全球任何一個地方。難道我們最聰明的科學家和工程師都不能設計和制造出一個真正有效的喂鳥器,能夠把那種腦子只有豌豆大的嚙齒類小動物阻擋在外嗎?”
“你說的很對。”經理說,“你是阻止不了松鼠的。”
丹尼好奇地問:“是嗎?請你告訴我為什么吧。”
經理向丹尼問道:“你平均每天花多少時間讓松鼠遠離你的喂鳥器?”
丹尼想了一下,回答說:“我記不太清楚,大概每天10到15分鐘吧。”
“和我猜的差不多,”那位經理說,“那你知道松鼠每天花多少時間來試圖闖入你的喂鳥器嗎?”
丹尼馬上會意:松鼠醒著的每時每刻。
后來我在一本關于動物的習性的書上發現原來松鼠在不睡覺的時候,98%的時間都用來尋找食物。
【水牛和水鳥】
水牛和水鳥一個炎熱的午后,一頭水牛正在一棵離河水不遠的大樹下休息。這時飛來一只水鳥,停在一棵樹上,親熱地同水牛打招呼。
水牛不屑地說:“你喝水也值得到大河來,隨便一滴水就夠了嘛!”
水鳥卻笑著說:“你這樣想嗎?我喝水比你喝得多呢。”
水牛哈哈大笑:“怎么可能呢?”
水鳥知道馬上就要漲潮了說:“咱們試試看,你先來。”
水牛伏在河邊,張開大口,用力喝起來,可不管它喝多少,河里的水不但不少,反而多了起來。
過了一會兒,水牛肚子鼓鼓的,已經喝不下了。
這時水鳥飛過來,把嘴伸進水中。
水退潮了,水鳥追著去喝。
水牛傷心地說:“你個頭不大,水卻喝得不少。”
“你服了吧?”水鳥笑著問水牛,然后振翅飛走了。
大水牛呆呆地望著河水,它怎么也想不明白,小小水鳥為什么那么厲害。
做任何事情都要學會使巧力。
當然,使巧力只有充分認識到事物的發展規律,掌握了事物的發展動向,才能做到。
【學大雁別做海鷗】
很容易理解人們為什么喜歡海鷗——俯視礁石嶙峋的海港,我看到一只海鷗在自由地飛翔。它的雙翼強勁地向后拍打著,越升越高,越升越高,直到高過所有其它海鳥,然后滑翔出一個個華麗的弧圈。它不斷地表演著,好像知道一架攝像機正對準它,記錄著它的優雅。
但是在海鷗群里,它完全變了個樣子,所有的優雅與莊嚴都墮落為骯臟的內斗與殘忍。還是那只海鷗,它像炸彈般沖入鷗群中,偷走一點肉屑,激起散落的羽毛和憤怒的尖叫。海鷗之間不存在分享與禮貌的概念,只有嫉妒和兇猛的競爭。如果你在一只海鷗的腿上系上根紅絲帶,使它顯得與眾不同,你就等于宣判了它的死刑。其它海鷗用爪子和嘴猛烈地攻擊它,讓它皮開肉綻、鮮血直流,直到倒在地上成為血肉模糊的一團。
如果我們一定要選一種鳥兒作為人類社會的榜樣,那么海鷗絕對不是個好選擇。相反,我們應當學習大雁的行為。你曾想過為什么大雁要排成“V”字形的雁陣嗎?科學家告訴我們,在雁陣中大雁飛行的速度比單飛高出71%。處于“V”字形尖端的大雁任務最為艱巨,需要承受的空氣阻力,因此領頭的大雁每隔幾分鐘就要輪換,這樣雁群就可以長距離飛行而無需休息。
雁陣尾部的兩個位置最為輕松,強壯的大雁就讓年幼、病弱以及衰老的大雁占據這些省力的位置。雁陣不停地鳴叫,這是強壯的大雁在鼓勵落后的同伴。如果哪只大雁因為過于疲勞或生病而掉隊,雁群也不會遺棄它。它們會派出一只健康的大雁,陪伴掉隊的同伴落到地上,一直等到它能繼續飛行。
這種緊密合作的社會秩序對于雁群的生存和健康發展起了非常關鍵的作用……然而有時候我們的社會更像是億萬孤獨的海鷗組成的群體,人們為個人的利益爭吵不休,代價是不得不孤獨地承受自身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