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故事300字【三篇】
【曾子殺豬】
曾子原名曾參,是孔子的學生。曾參,春秋末期魯國有名的思想家、懦學家,是孔子門生中七十二賢之一。他博學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養性,德行高尚。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辦事,年幼的孩子吵著要去。曾參的妻子不愿帶孩子去,便對他說:“你在家好好玩,等媽媽回來,將家里的豬殺了煮肉給你吃。”孩子聽了,非常高興,不再吵著要去集市了。這話本是哄孩子說著玩的,過后,曾參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參卻真的把家里的一頭豬殺了。妻子看到曾參把豬殺了,就說,“我是為了讓孩子安心地在家里等著,才說等趕集回來把豬殺了燒肉給他吃的,你怎么當真呢。”曾參說:“孩子是不能欺騙的。孩子年紀小,不懂世事,只得學習別人的樣子,尤其是以父母作為生活的榜樣。今天你欺騙了孩子,玷污了他的心靈,明天孩子就會欺騙你、欺騙別人;今天你在孩子面前言而無信,明天孩子就會不再信任你,你看這危害有多大呀。”曾子深深懂得,誠實守信,說話算話是做人的基本準則,若失言不殺豬,那么家中的豬保住了,但卻在一個純潔的孩子的心靈上留下不可磨滅的陰影。
【隨口說不得】
前兩天,以《隨口說來》為題寫了個帖子,甚為自得。殊不知,那幾分沾沾自喜很快便為某生隨筆里的一句話給驅散了:老師,你說過要給我看你寫雪天感受的文章,怎樣還沒給我看啊?
啊?是啊,我怎樣把這個“諾”給忘了個一干二凈了啊!雖然那只是幾個星期前在這學生一篇文章后面的一句回話:雪天未必如你說的那樣搞笑吧?我以后給你看我寫大雪天感受的文章吧。
也許當時只是心血來潮,信手寫來,這隨口而許的“諾”并沒真停留在了我心上,只是隨改好后發下去的隨筆而拋之于腦后。殊不知學生那邊卻是眼巴巴地等著我給她看,我這不是失信于人又是什么!
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不是所有的話都能夠隨口說來的。
從古以來,就流傳著《曾子之妻》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學生。有一天,曾妻要上街,孩子哭鬧著也要去,曾妻對孩子說別鬧,許諾等她回來時殺豬給他吃。看來,她是不打算實踐諾言的。因為等她回家,看見曾子真的準備殺豬便立刻阻止,說自我只是跟孩子說說玩的。曾子說:作父母的如果失信于孩子,就等于教孩子也去欺騙。說完,就把那豬殺了。
想到那里,我就毅然地在那學生的隨筆上寫道:對不起,差點失約了,放假前必須把文章給你……
【皇甫績守信求責】
皇甫績是隋朝有名的大臣。他三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母親一個人難以維持家里的生活,就帶著他回到娘家住。外公見皇甫績聰明伶俐,又沒了父親,怪可憐的,因此格外疼愛他。外公叫韋孝寬,韋家是當地有名的大戶人家,家里很富裕。由于家里上學的孩子多,外公就請了個教書先生,辦了個自家學堂,當時叫私塾。皇甫績;就和表兄弟們都在自家的學堂里上學。外公是個很嚴厲的老人,尤其是對他的孫輩們,更是嚴加管教。私塾開學的時候,就立下規矩,誰要是無故不完成作業,就按照家法重打二十大板。有一天,上午上完課后,皇甫績和他的幾個表兄躲在一個已經廢棄的小屋子里下棋。一貪玩,不知不覺就到了下午上課的時間。大家都忘記做教師上午留的作業。第二天,這件事被外公知道了,他把幾個孫子叫到書房里,狠狠地訓斥了一頓。然后按照規矩,每人重打二十大板。外公看皇甫績年齡最小,平時又很乖巧,再加上沒有爸爸,不忍心打他。于是,就把他叫到一邊,慈祥地對他說:“你還小,這次我就不罰你了。不過,以后不能再犯這樣的錯誤。不做功課,不學好本領,將來怎么能成大事?”皇甫績和表兄們相處得很好,小哥哥們都很愛護他。看到小皇甫績沒有被罰,心里都很高興。可是,小皇甫績心里很難過,他想:我和哥哥們犯了一樣的錯誤,耽誤了功課。外公沒有責罰我,這是心疼我。可是我自己不能放縱自己,應該也按照私墊的規矩,被重打二十大板。于是,皇甫績就找到表兄們,求他們代外公責打自己二十大板。表兄們一聽,都撲哧一聲笑了出來。皇甫績一本正經地說:“這是私塾里的規矩,我們都向外公保證過觸犯規矩甘愿受罰,不然的話就不遵守諾言。你們都按規矩受罰了,我也不能例外。”表兄們都被皇甫績這種信守學堂的規矩,誠心改過的精神感動了。于是,就拿出戒尺打了皇甫績二十大板。后來皇甫績在朝廷里做了大官,但是這種從小養成的信守諾言、勇于承認錯誤的品德一直沒有丟,這使得他在文武百官中享有很高的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