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大智慧大全集精選
小故事大智慧善于學(xué)習(xí)、善于體會、善于觀察、善于總結(jié),生活的智慧無處不在,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小故事大智慧大全集精選。
小故事大智慧大全集精選1:理財讓日子更從容
在寒風刺骨、滴水成冰的深山老林中,松鼠正端坐在樹枝上,迎著暖烘烘的太陽,用前肢抱著橡子,津津有味地吃著。它一邊吃,一邊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以防貓頭鷹、金雕、喜鵲和烏鴉這些天敵的突然襲擊。要知道,在生存條件惡劣的冬季,松鼠能過上豐衣足食的幸福生活,那都是平常善理財、懂儲蓄的結(jié)果。
每到果實成熟的季節(jié),松鼠就開始變得異常忙碌,它要為漫長的冬天儲備口糧。大自然不僅是取之不盡的天然糧倉,而且處處隱藏著小而精致的儲物柜。松鼠把胡桃或橡子含在嘴里,從一根樹枝跳到另一根樹枝,仔細地尋找合適的樹洞,找到后就把東西輕輕放進去,用樹葉封住洞口,做好記號悄悄離開。有時候,松鼠在扒洞掩藏橡子的時候,鳥兒們正借著樹葉的掩護,居高臨下地悄悄觀察,等松鼠一離開,它們就立刻跳下樹,將橡子掘出來送進自己嘴里。不過,這種坐享其成的伎倆松鼠早就知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松鼠應(yīng)對偷竊的措施就是偷梁換柱、瞞天過海。你不是偷嗎?松鼠干脆叼個小石塊兒,裝作鬼鬼祟祟的樣子,扒個坑將石塊兒埋到里面蓋上土,然后再把橡子埋到另一個地方。偷窺的家伙不明就里,暗地里嘲笑松鼠太傻太天真,松鼠前腳離開,它后腳就去挖,結(jié)果費了好大勁兒,掘出來的卻是石頭。
松鼠最愛吃的美食是紅松子,它用嘴將松子一趟趟運送到自認為安全的地方,等攢夠了幾粒或十幾粒組成一堆便仔細埋好。不過這種方法在變化無常的自然面前,經(jīng)常會失效。比如,一場大雪就會讓松鼠做的記號蕩然無存,也有些時候是因為埋的地方太多、時間太長,松鼠自己忘記了。這倒是無意中幫了大自然的忙,這些丟失的松子在松軟濕潤的土層下面悄悄孕育,等到春回大地萬物蘇醒時,這些松子就會拱出地面,逐漸繁殖出一片高大挺拔的松林。有時候,山野間的石頭縫中會突兀地長出一棵核桃樹,這都是松鼠無意間種下的功德。
松鼠的生存之道絕不僅僅局限于簡單的儲存。有經(jīng)驗的獵人經(jīng)常會發(fā)現(xiàn)在樹枝上掛著一串串風干的蘑菇。不要奇怪,這都是松鼠的杰作。每當看到新鮮蘑菇,松鼠就會不辭辛苦地把它們搜集到一起,然后再一趟趟爬上樹,將蘑菇一個個掛在樹杈上。等風干后,它會統(tǒng)一收藏到自己的倉庫里。
松鼠倉庫中的口糧品種齊全,質(zhì)量優(yōu)良,有胡桃、橡子、蘑菇、植物種子。別小看這些東西,它們都經(jīng)過了松鼠火眼金睛的考驗,沒有一個腐爛,也沒有一個是生了蟲子的。松鼠很聰明,它知道,再結(jié)實的倉庫在自然面前也是不堪一擊的。雨雪和風暴過后,倉庫也許會蹤影全無,也許會支離破碎,松鼠的應(yīng)對措施就是“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只有多建倉庫才能解決這個問題。即使損失幾個,也還有備用的。
松鼠的倉庫都是和巢穴毗鄰而建的,這樣更方便它取食。它的巢穴呈球狀,可以從里面把洞口封閉起來。不管外面天氣如何惡劣,松鼠們都能優(yōu)哉游哉地躺在巢穴,靜候天氣轉(zhuǎn)晴。當其他動物忍饑挨餓時,松鼠卻在自己的倉庫中大快朵頤。吃飽后,它會躺在小窩里美美地睡上一覺,睡醒了就跑到樹上嬉戲玩耍,好不愜意。
松鼠運用多藏多存、零存整取的理財方式,將冬季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把日子過得津津有味。
小故事大智慧大全集精選2:禮單上的秘密
唐穆宗長慶二年(公元820xx年),司徒中書令韓弘因病去世,其子也已亡故,家中只剩年幼的孫子。穆宗擔心韓家的財產(chǎn)被下人們盜取,就派官員去清點其財物,以便交給族中的長者代管。不料,官員在清點時,意外發(fā)現(xiàn)了一份重要的禮單。
原來,韓弘曾任宣武節(jié)度使,掌管一方軍政大權(quán)。后來,地方權(quán)勢不斷擴張,叛亂滋生,嚴重威脅中央統(tǒng)治。于是,皇帝開始大力清剿叛亂,收歸集權(quán)。見此情形,韓弘害怕了,因為朝中早有人說他有叛亂之心。所以,韓弘向皇帝上書,請求入朝為官。為了堵住大臣們的嘴,他還拿出大筆錢財,讓兒子到京城送禮。而被意外發(fā)現(xiàn)的這份禮單上,就詳細記錄了當時送禮的情況。
穆宗拿著這份禮單,感嘆不已,因為這上面幾乎涵蓋了滿朝的大臣。難道就沒人抵擋得了金錢的誘惑?這時,他發(fā)現(xiàn)在戶部侍郎牛僧孺的名字旁,用紅筆寫著一行小字:“某月某日,送錢千萬,不納。”短短幾個字,消散了穆宗心頭的烏云。穆宗想:看來朝中還是有清廉正直的官啊!幾年后,朝廷商議新的宰相人選,唐穆宗第一個提拔的就是牛僧孺。
一份禮單,就這樣改變了一個人的命運。有人說,牛僧孺實在是幸運,可誰又知道,這幸運背后是他對欲望的克制和對信念的堅守。
小故事大智慧大全集精選3:勿以小惡棄人大美
《資治通鑒》記錄了一段孔子嫡孫子思推薦茍變給衛(wèi)侯的故事。子思言茍變于衛(wèi)侯曰:“其才可將五百乘。”公曰:“吾知其可將:然變也嘗為吏,賦于民而食人二雞子,故弗用也。”子思曰:“夫圣人之官人,猶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長,棄其所短;故杞梓連抱而有數(shù)尺之朽,良工不棄。今君處戰(zhàn)國之世,選爪牙之士,而以二卵棄干城之將,此不可使聞于鄰國也。”公再拜曰:“謹受教矣!”
這個故事的意思是:子思向衛(wèi)國國君推薦茍變說:“他的才能可統(tǒng)領(lǐng)五百輛戰(zhàn)車。”衛(wèi)侯說:“我知道他是個將才,然而茍變做官吏的時候,有次征稅吃了老百姓兩個雞蛋,所以我不用他。”子思說:“圣人選人任官,就好比木匠使用木料,取其所長,棄其所短;因此一根合抱的良木,只有幾尺朽爛處,高明的工匠是不會扔掉它的。現(xiàn)在國君您處在戰(zhàn)國紛爭之世,正要收羅鋒爪利牙的人才,卻因為兩個雞蛋而舍棄了一員可守一城的大將。這事可不能讓鄰國知道啊!”衛(wèi)侯一再拜謝說:“我接受你的批評和教誨。”
在古代,國君選拔人才都希望選拔那些“德才兼?zhèn)?rdquo;的人,所以名聲不好的人基本上就喪失了當官的機會。什么樣的人才算人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所以用人的標準也就不同。
春秋時期,秦穆公沒有聽從大夫蹇叔的勸阻,于公元前620xx年命大將孟明視、西乞術(shù)、白乙丙率領(lǐng)軍隊討伐鄭國。在班師回朝經(jīng)過崤山時,被晉軍偷襲成功,全軍覆滅,三位將領(lǐng)也被捕獲。晉襄公本想殺掉這三人,但他的母親認為此舉不仁,便釋放了這三位大將。孟明視等三人回到秦國時,秦穆公身穿喪服到城外迎接,孟三人趕緊跪在地上,請求軍法處之。但秦穆公連忙扶他們起來,說:“我沒有聽蹇叔的忠告,使你們打了敗仗,受了污辱,這件事的責任應(yīng)由我來承擔,怎么能怨你們呢?再說,你們幾個人從前都立過戰(zhàn)功打過不少勝仗,我絕不能因為你們一時的過錯就抹煞過去的功績啊。”孟明視等人感動得涕流滿面,對秦穆公更加忠貞不二。秦穆公繼續(xù)重用這幾位大將。不久經(jīng)過認真準備,孟明視等武將又兩次率領(lǐng)軍隊討伐晉國,終于打敗了晉國的軍隊,報了崤山的一箭之仇。
三位大將遇到了一個明君,如果換成其他國君,估計腦袋就要搬家了,原因就在于他們?nèi)齻乃“敗軍之將”,不過秦穆公根本就不計較這些,他看中的是這三位的領(lǐng)軍打仗的本領(lǐng),而且戰(zhàn)爭的失敗不是因為三將造成的,而是因為秦穆公的決策失誤!
讀罷這兩個故事,茍變的故事告訴我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茍變白吃老百姓兩個雞蛋可能失去做大將的機會,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遇到子思這樣的伯樂。而秦穆公的故事又告訴我們:對于用人者或者管理者而言,我們也要懂得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用人要“唯才是舉”,勿以小惡棄人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