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歷史簡介
公元前二三零年,秦王贏政開始了他統一全國的征程,在九年的時間里,秦先后消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并于前二二一年統一了全國。至此,中國長達近六百年的分裂局面才得以結束,秦王朝的統治正式開始。
東周簡史
東周后,國勢衰危,后分為兩段,就是歷史上的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
前256年,周郝王59年,秦國(當時一諸侯國)滅周朝。
東漢王朝(公元25年—公元220年)由漢光武帝劉秀建立,他推翻了王莽所建立起的新王朝,重新恢復由劉氏統治的漢王朝,史家稱此漢朝為東漢。 公元25年,劉秀在綠林軍的協助下,以武力擊敗了篡位的王莽,奪得帝位。
新朝(公元9年—公元23年),僅存十四年,是中國歷史上很短命的王朝。開國皇帝王莽,西漢元帝王皇后的侄子。西漢后期,王莽逐漸把持朝政。公元9年,王莽自立為帝,國號“新”,年號為“始建國”,公元14年改元“天鳳”,公元20年又改元“...
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是我國第一個統一強盛的帝國。在西漢統治的近四百年的歷史中,通過一系列的政治經濟的改革,使國力強盛、人民安樂,呈現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在此期間,中國一直以世界強國的面目屹立于世界之林。
秦朝(前221年—前206年)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帝制國家。 戰國末年,強秦以武力消滅其余六國,統一了全國。贏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王改前朝的分封制為中央集權制,取“三皇”之皇,“五帝”之帝,自稱始皇帝,定都咸陽,是為秦始皇。
東周時期又稱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是我國歷史上的第一次全國性大分裂形成的時期。史家一般以“三家分晉”作為春秋時代的結束和戰國時代的開始。 公元前七七零年平王東遷,建立了東周王朝。
西周(前1027年?—前771年)是我國繼夏商之后的第三個王朝,是中國遠古社會的鼎盛時期。 周的先祖起源于黃帝族,在夏朝時,周族首領棄為“后稷”,負責管理農事,故而,周族是一個善于農業耕作的部落,這大大促進了周的經濟發展。
商朝(前562年?—1066年?)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王朝,與夏、周并稱為中國的“三代”,在中國歷史上有著相當重要的地位。據傳說,商王的祖先是五帝的后代之一。
夏朝(前2033?-前1562?)是中國歷史上第一王朝。 四千多年前,夏部落首領禹因治水有功,得到了虞舜的重用并最終將部落聯盟首領之位禪讓于他,是夏王朝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