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南朝皇帝列表
明帝蕭巋(542年——585年)562年—585年在位24年。
蕭巋,字仁遠是南北朝時代后梁的第二位君主。后梁是梁的一個分裂王國,它的地盤主要在今天湖北襄陽、荊州地區。蕭巋的父親蕭詧與梁元帝蕭繹不和,蕭繹繼梁帝位后,蕭詧就投靠西魏,被西魏皇帝封為梁王,在他的統治地區內他自稱皇帝,但實際上后梁的“皇帝”在他們的疆域上并沒有真正的主權,很長時間里北朝在后梁設有江陵總管,一方面用來監督后梁的君主,另一方面這些總管擁有兵權來保護后梁不被南朝攻擊。蕭詧死后他的兒子蕭巋于562年以太子繼帝位。蕭巋的年號是天保,他繼續他父親的政策,聯合北朝(北周)來抵抗南朝(南朝陳)的威脅。北周武帝宇文邕滅北齊后蕭巋親自赴長安祝賀,因此深得宇文邕的信任。隋文帝楊堅登基后再次親自赴長安祝賀,又贏得了楊堅的信任。后來蕭、楊兩家又通婚,蕭巋的一個女兒還嫁給了楊廣,后來成為隋煬帝的皇后。由于蕭、楊兩家的關系如此親密,因此后來隋將它駐扎在后梁的江陵總管撤回,使得后梁獲得了自主權。蕭巋是一個相當有學問的皇帝,他曾著《孝經》、《周易義記》、《大小乘幽微》等十四部書。蕭巋死后被謚為孝明帝,廟號世宗。
后主蕭琮(558年——607年)585年—587年在位3年。
蕭琮,西梁后主(惠宗靖皇帝),漢族,為西梁明帝蕭巋之子,字溫文。蕭琮最早封東陽王,后被立為皇太子。蕭琮博學有才,善于弓馬,個性倜儻不羈。585年即位為西梁皇帝,改年號為廣運。蕭琮即位之后,隋文帝設立江陵總管監視蕭琮的行為;587年,隋文帝征召蕭琮入朝,并且并吞后梁。之后隋文帝廢除西梁國,蕭琮亦被廢為莒國公。西梁也因此滅亡。蕭琮的叔父蕭巖等人并且帶了一部分居民逃入陳朝。蕭琮在隋朝時仍然受到器重,隋煬帝即位后又封蕭琮為梁公、內史令,蕭琮的親族也有不少被提拔入朝廷為官。當時有童謠說:“蕭蕭亦復起”,導致隋煬帝對蕭琮的猜忌,最后蕭琮被免職,不久后在家中過世。 有集七卷,佚。今存《奉和御制夜觀星示百僚詩》一首,見《初學記》卷一,逯欽立輯入《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文一篇,清嚴可均輯入《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蕭琮死后被贈左光祿大夫。隋末割據勢力之一的蕭銑,為蕭琮之侄。追謚蕭琮為惠宗靖皇帝。
陳
陳武帝陳霸先(503年——559年)557年—559年在位。
陳霸先,字興國,小字法生,漢族。吳興郡長城縣(今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人,卓越的軍事家、政治家。初仕梁,曾輔佐王僧辯討平侯景之亂。555年(天成元年),殺僧辯,立敬帝,自為相國,封陳王。敗北齊,排僧辯馀黨,受百姓所擁戴,后受禪稱帝,國號陳,都建康,在位三年,謚武皇帝,廟號高祖。陳霸先是南北朝時期陳朝的開國皇帝,志度弘遠,恭儉勤勞。中國眾多的皇帝,賢明君主不多,陳霸先卻屬于其中的一代英主。
陳文帝陳蒨(522年——566年)559年—566年在位8年。年號:天嘉
陳蒨,字子華,陳武帝侄,始興昭烈王陳道譚長子。少沈敏有識量,美容儀,留意經史,舉動方雅,造次必遵禮法。高祖甚愛之,常稱“此兒吾宗之英秀也”。起家梁吳興太守。555年(梁敬帝紹泰元年),佐周文育平定杜龕、張彪。授會稽太守。陳武帝即位,立為臨川王。后率軍駐南皖。559年(永定三年),武帝死,宣皇后與中書舍人蔡景歷等定計秘不發喪,召其還朝,立為帝。改元天嘉。曾平湘州王琳、臨川周迪、豫章熊曇朗、東陽留異、建安陳寶應之亂。
陳廢帝陳伯宗(554年——570年)566年—568年在位2年。年號:光大
陳伯宗,南朝陳朝的第三代皇帝,陳文帝嫡長子,字奉業,小字藥王,吳興長城(今浙江長興)人。武帝永定三年立為皇太子,566年,陳伯宗在陳文帝死后即帝位,567年改年號為光大。后由于陳伯宗年幼,便以叔父安成王陳頊為司徒、錄尚書事、都督中外諸軍事。于是政局都為陳頊所掌握。568年11月,陳頊廢陳伯宗為臨海王,自立為帝,是為陳宣帝。陳伯宗于被廢之后,于570年逝世,得年十六歲,史稱廢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