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朝年表大事記
十月 始令宗室及滿洲諸生應鄉(xiāng)試、會試。
十一月 和碩恪靖公主下嫁喀爾喀郡王敦布多爾濟。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 戊寅)
正月 康熙帝巡幸五臺山。命皇長子允禔、大學士伊桑阿祭金太祖、世宗陵。
三月 封皇長子允禔為直郡王、皇三子胤祉為誠郡王,皇四子胤禛、皇五子允祺、皇七子允祐、皇八子允禩俱為貝勒。
五月 裁上林苑。
七月 命吏部月選同、通、州、縣官引見。霸州新河成,賜名永定河,建河神廟。奉皇太后東巡,取道塞外。
八月 巡幸塞外,奉皇太后臨幸喀拉沁端敬公主府邸,賜金幣及其額駙噶爾臧。皇太后望祭父母于發(fā)庫山。賜端敏公主及其額駙達爾漢親王班第金幣。
九月 康熙帝次克爾蘇,臨科爾沁親王孝莊文皇后之父滿珠習禮墓前酹酒行禮。
十月 康熙帝行圍于輝發(fā)。駐蹕興京,謁永陵,遣官賜奠武功郡王禮敦墓。謁福陵、昭陵,臨奠武勛王揚古利、直義公費英東、弘毅公額宜都墓。
十二月 諭宗人府:“閑散宗室,才力干濟,精于騎射,及貧無生計者,各察實以聞。”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 己卯)
正月 發(fā)布南巡詔旨:一切供給,由京備辦,勿擾民間。
二月 第三次南巡啟鑾。
閏七月 巡塞外。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 庚辰)
正月 閱視永定河工程。
二月 親自指示修永定河方略。命費揚古、伊桑阿考試宗室子弟騎射。
康熙四十年(1701年 辛巳)
正月 以河伯效靈,封為金龍四大王。
五月 御史張瑗請毀前明內監(jiān)魏忠賢墓,從之。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 壬午)
正月 詔修國子監(jiān)。
六月 康熙帝制《訓飭士子文》,頒發(fā)直省,勒石學宮。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 癸未)
正月 大學士諸臣祝賀康熙帝五旬萬壽,進“萬壽無疆”屏風,卻之,僅收其寫冊。南巡,閱視黃河。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 乙酉)
正月 《古文淵鑒》成,頒賜廷臣,及于學宮。
二月 康熙帝第五次南巡閱河。嚴禁太監(jiān)與各宮女子認親戚、叔伯、姐妹,違者置于重典。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 丙戌)
五月 巡幸塞外。建避暑山莊于熱河,為每年秋狝駐蹕行宮。
六月 詔修《功臣傳》。
七月 上駐蹕熱河。
十月 行武殿試。
十一月 達賴喇嘛圓寂,其下第巴隱匿,又立假達賴,拉藏汗殺第巴而獻偽達賴。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 丁亥)
正月 康熙帝第六次南巡。
六月 巡幸塞外。皇三子胤祉迎康熙帝于自己邸園,侍宴,嗣是歲以為常。南書房翰林陳邦彥輯唐宋元明題畫諸詩成,康熙帝親為閱定成《歷代題畫詩類》一部。
七月 駐蹕熱河。巡幸諸蒙古部落。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 戊子)
正月 重修南岳廟成,御制碑文。
四月 捕獲明崇禎帝后裔,年已七旬的朱三及其子,斬于市。重修北鎮(zhèn)廟成,御制碑文。
六月 駐蹕熱河。《清文鑒》成,上制序文。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 己丑)
正月 召集廷臣,審問誰為首倡立胤禩者,群臣惶恐。乃問張廷玉,對曰“聞之馬齊”,次日,列馬齊罪狀,宥死拘禁。后察其有誣,釋放馬齊。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 庚寅)
正月 皇太后七旬萬壽,諭禮部:“瑪克式舞,乃滿洲筵宴大禮,典至隆重。今歲皇太后七旬大慶,朕亦五十有七,欲親舞稱觴。”命刊刻《淵鑒類函》四十四部。命修《滿漢合壁清文鑒》。
康熙五十年(1711年 辛卯)
正月 視察通州河堤。
二月 閱筐兒港,命建挑水壩,次河西務,康熙帝登岸行兩里許,親置儀器,定方向,鼎椿木,以紀丈量之處。
三月 尚書耿額等數(shù)名大臣以“為太子結黨會飲”罪受罰。
七月 秋狝木蘭。
八月皇四子胤禛第四子弘歷(即后來的乾隆皇帝)出生,母為四品典儀凌柱女鈕祜祿氏;第五子弘晝生,母為管領耿德之女格格耿氏。
十月 命張鵬翮置獄揚州,處置江南科場案。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 壬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