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皇帝列表
泰定帝還下達了一系列命令禁止和尚和道士購買民間的土地,克制僧院的過分富有。在泰定帝統(tǒng)治期年,廣西、四川、湖南、云南等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經(jīng)常爆發(fā)反抗元朝統(tǒng)治的暴亂,泰定帝一般使用軟硬兼施的手段來平息這些暴亂。但從整體來說整個國家基本上比較安寧。死于1328年,時年53歲。
天順帝阿速吉八(1320年——1328年)1328年9月即位,在位1個月。年號:泰定
天順帝為泰定帝之子。1328年,泰定皇帝去世后,元朝大臣知樞密院事燕帖木兒遲遲不立年幼的太子阿速吉八即位,并把阿速吉八趕到上都,在大都(今北京)擁立元武宗之子圖睦帖木兒即位,是為元文宗。
1328年7月,服侍阿速吉八的丞相倒剌沙聞變,立刻將剛滿9歲的阿速吉八擁立為皇帝,改元“天順”。8月,文宗派燕帖木兒進攻上都天順朝廷,倒剌沙戰(zhàn)敗身亡,阿速吉八不知所終。歷史上稱他為天順帝,尊號(汗號)為阿里加巴。
元文宗圖貼睦爾(1304年2月16日——1332年9月2日)(1328年10月16日—1329年2月27日,1329年9月8日—1332年9月2日)在位,共4年。年號:致和
元文宗名圖帖木爾,武宗次子。他在位期間,創(chuàng)建奎章閣,編修《經(jīng)世大典》,頗有意于興文治,與擁立天順帝的倒刺沙進行內(nèi)戰(zhàn),勝利后即位。死于1332年,時年29歲。
元明宗和世剌(1300年——1329年)1329年1月—1329年8月在位,共8月。年號:天順
元明宗是元武宗的長子,元文宗之兄。元文宗遜位,元文宗與燕帖木兒前去迎接,途中把元明宗毒死,元明宗時年30歲,在位八個月。元文宗再次登基。元明宗謚號為翼獻景孝皇帝,尊號(汗號)為和西拉古圖土。
元寧宗懿麟質(zhì)班(1326年——1332年)1332年10月—1332年11月在位,月余。年號:天歷
元寧宗是元明宗次子。前任皇帝元文宗臨終前為了洗刷他毒死哥哥(元明宗)的罪行,下詔讓元明宗之子懿璘質(zhì)班繼承皇位。
1332年(至順三年)十月,懿璘質(zhì)班即位,年號“至順”,是為元寧宗。寧宗在位不足兩月而卒,年僅七歲,謚號為沖圣嗣孝皇帝,尊號(汗號)為宜林奇葆。
元惠宗妥歡貼睦爾(1320年5月25日——1370年5月23日)1333年—1368年在位,共36年。年號:至順、元統(tǒng)、至元、至正
元惠宗又稱元順帝,為明宗長子,是元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也是北元的第一位皇帝。
1332年(至順三年)十一月,元寧宗逝世,太皇太后卜答失里下令立歡貼睦爾為皇帝,因為左丞相燕鐵木兒反對,所以一直到次年六月才繼位。1335年(元統(tǒng)三年)平定燕鐵木兒的兒子唐其勢的叛亂。當時右丞相伯顏的勢力很大,把持著朝政,甚至一度不把元惠宗放在眼里。伯顏采取排擠漢人的政策,例如禁止?jié)h人參政,取消科舉,而且不允許漢人學蒙古語,這些做法加深了漢蒙兩族之間的不和,也使得元惠宗更加不滿。隨著時間的推移,元惠宗與伯顏的矛盾日益尖銳,后來在伯顏之侄脫脫的幫助下,元惠宗終于成功地廢黜了伯顏,并控制了政局。隨后,伯顏以前很多排擠漢人的政策都被元惠宗下令廢除,例如恢復了科舉等等。1343年(至正三年),元惠宗下令修撰《遼史》、《金史》、《宋史》三史,由右丞相脫脫(后改由阿魯圖)主持,于1345年(至正五年)修成。又頒布了《至正修格》。
后期不理朝政,但由于起義軍的勢力已經(jīng)很大,朝廷內(nèi)部又發(fā)生爭斗,因此元惠宗無法有效地控制政局,而在外的各行省的將領有時也各行其是,不聽中央統(tǒng)一指揮。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建立明朝,統(tǒng)一南方,責令北伐,徐達率領的軍隊逼近大都,元惠宗夜半開大都的建德門北奔,首先逃往上都,后逃往應昌,元朝滅亡。他在那里兩次組織兵力試圖收復大都,但都被明朝軍隊擊敗,于1370年(洪武二年)因痢疾在應昌(今內(nèi)蒙古克什克勝旗達里諾爾西南)去世,時年51歲。
(附:北元皇帝列表)
元昭宗愛猷識理達臘(1338年——1379年),1370年—1378年在位,共8年。年號: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