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名的歷史人物故事
歷史故事以生動的語言描述、曲折的故事情節(jié)還原歷史的真實情景,揭露歷史的動態(tài)過程,描述歷史人物的內(nèi)心活動,豐富歷史事件的內(nèi)容,這對于改變歷史課程的枯燥性,促進歷史理論教學(xué)的深入淺出具有重要意義。下面是第一范文網(wǎng)小編為您整理的有名的歷史人物故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有名的歷史人物故事篇一:屈原
其實用大器晚成來形容屈原可能不太合適,但我認為屈原在文學(xué)上成就的頂峰確實是比較晚的時候。這于他一身坎坷的經(jīng)歷是有關(guān)的。早年的屈原一心想做忠君報國的忠臣可能在文學(xué)上不能投入太多的精力,而在政壇遭到排擠,被放逐后偉大的《離騷》才橫空而出。懷王二十四年,秦楚黃棘之盟,楚國徹底投入了秦的懷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漢北。、懷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約懷王武關(guān)相會,懷王遂被秦扣留,最終客死秦國,楚襄王即位后繼續(xù)實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輾轉(zhuǎn)流離于沅、湘二水之間。楚襄王二十一年(62歲),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憤難捱,遂自沉汩羅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詩人寫作《離騷》時已經(jīng)度過了大半生。他為了實現(xiàn)政治理想,不斷遭到腐朽的貴族集團的排擠和打擊,這時已經(jīng)再被放逐,到了救國無路的地步;而楚國也由一個頗有希望的國家,被弄到了瀕臨危亡的絕境。詩人瞻前顧后,感慨萬分,他把堅持奮斗而不能實現(xiàn)愛國理想的沉痛感情,熔成了這篇激動人心的詩歌。《離騷》通過詩人一生不懈的斗爭和身殉理想的堅貞行動,表現(xiàn)了詩人為崇高理想而獻身祖國的戰(zhàn)斗精神;表現(xiàn)了與祖國同休戚、共存亡的深摯的愛國主義感情;也表現(xiàn)了他的熱愛進步、憎惡黑暗的光輝峻潔的人格。
有名的歷史人物故事篇二:吳承恩
吳承恩其實從小在家鄉(xiāng)就小有名氣,他小時候勤奮好學(xué),一目十行,過目成誦。他精于繪畫,擅長書法,愛好填詞度曲,對圍棋也很精通,還喜歡收藏名人的書畫法貼。少年時代他就因為文才出眾而在故鄉(xiāng)出了名,然而他的成名作《西游記》卻成書很晚。
他生于一個有學(xué)官淪落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貧。吳承恩自幼聰明過人,《淮安府志》載他“性敏而多慧,博極群書,為詩文下筆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補上“歲貢生”,后流寓南京,長期靠賣文補貼家用。晚年因家貧出任長興縣丞,由于看不慣官場的黑暗,不久憤而辭官,貧老以終。30歲后,他搜求的奇聞已“貯滿胸中”了,并且有了創(chuàng)作的打算。50歲左右,他寫了《西游記》的前十幾回,后來因故中斷了多年,直到晚年辭官離任回到故里,他才得以正式《西游記》的創(chuàng)作。一生窮困的吳承恩,奮盡全力完成中外聞名的《西游記》后,帶著悲喜交加的心情,約于萬歷十年(82歲)離開了人世。據(jù)說吳承恩正式寫《西游記》已經(jīng)是72歲的高齡。
有名的歷史人物故事篇三:姜尚
因為年代太久遠,姜尚的生卒年不可靠。傳說他活了100歲,這畢竟是傳說。不過說姜太公大器晚成那是肯定沒問題的。很有代表性,也很有傳奇性,不過可能沒幾個人有這樣的運氣。當然自己的實力也是至關(guān)重要的。
姜尚年輕時曾在商都朝歌(今河南淇縣)宰牛賣肉,又到孟津(今河南孟津縣東北)做過賣酒生意。他雖貧寒,但胸懷大志,勤苦學(xué)習(xí),始終不倦地研究、探討治國興邦之道,以期有朝一日能夠大展宏圖,為國效力。直到暮年,終于遇到了施展才華之機。姜尚在輔佐周文王期間,為強周滅商制定了一系列正確的內(nèi)外政策。周文王死后,武王姬發(fā)繼位,拜姜尚為國師,尊稱師尚父。姜尚繼續(xù)輔佐周國朝政。武王十一年,武王舉兵伐紂,在牧野大獲全勝。周朝建國之后,姜尚因滅商有功,被封于齊,都城營丘(今日臨淄市臨淄北)。
有名的歷史人物故事篇四:晉文公
為了避難,43歲的晉文公開始過著流亡的生活,可以說是顛簸流離,嘗盡了苦難。這位在外輾轉(zhuǎn)20xx年才得以回國,隨即稱霸中原的春秋霸主,他的人生充滿了傳奇。前656年,重耳遭到驪姬之亂的迫害,離開了晉國都城絳,到蒲城,他父親晉獻公派勃鞮謀殺重耳,勃鞮割斷了重耳的袖子,重耳爬墻僥幸逃走,開始了流亡生活。前636年(62歲)秦穆公護送重耳回晉國。重耳即位,稱晉文公,即位后他在諸侯中威信很高。
在外漂泊20xx年的晉文公嘗盡了人間的酸甜苦辣。先后投奔了齊、曹、楚、秦等國,有的國君對他禮遇有嘉,有的卻是冷言冷語。在曹國的時候,曹共公聽說重耳的肋骨連成一片,很好奇,所以乘重耳洗澡的時候,偷看了他的裸體。(一個國君也居然喜歡看希奇)。前633年,宋國都城商丘被楚軍包圍。、前632(65歲)年初,晉文公率兵救宋,為報答楚國在他流亡國外時楚國的款待,下令軍隊退避三舍(九十里),在城濮(今山東濮縣南)大敗楚軍。晉文公主持踐土之盟,成為霸主。